内部协同难?你的企业可能存在4大“摩擦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摩擦力包括哪些 内部协同难?你的企业可能存在4大“摩擦力”

内部协同难?你的企业可能存在4大“摩擦力”

2023-07-23 1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例如,该企营销条线为了顺利达成销售目标,以降价冲刺为策略,却以利润降低为代价。此时,对于专业条线而言,很容易陷入“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恶性循环,一旦单专业线利益高于公司利益,公司目标成为次要目标,将对企业经营结果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而言,当目标管理体系健全时,强职能导向下的交圈性差,将影响效率;而一旦目标管理割裂,公司对协同各职能下达目标的平台未统一,导致各专业工作耗时耗力,亦对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如何降低不同专业导向上的摩擦?

从业务决策机制上,应统一以经营结果为导向,方向一致,以投入产出为依据,实现跨部门的协同,从而避免产品设计专业只要求品质,成本专业只看成本。

同时,业务维度以项目为中心,关注目标、语言、信息、决策4个一致。其中,目标一致是前提,语言、信息一致是基础,决策一致是目的。

第二,纵向角度不同,经营目标不一致。

纵向体现在总部与区域或城市公司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经营目标不一致。

如何实现目标上下一致?

为了达成企业从总部到区域到城市的战略统一、方向一致,需要对企业自上而下进行战略图景分解,目标上下一致,“战斗”上下承接。即“战略解码”。

战略解码是按照逻辑,对战略目标实现的策略及落地执行计划的分解!

例如某企业从总部到城市公司每年制定三年事业计划书,“1363”动态经营管理,14年来始终坚持每年进行战略解码,城市公司总经理亲自宣讲目标与行动计划。

通过战略解码,实现企业自上而下一致承诺,执行笃定,兑现经营目标。

组织上的摩擦力

组织上的摩擦力,一是在于没有横向协同的组织,二是在纵向条线上总部对一线管控太深、赋能太少。针对此,一是要明确横向协同的组织,二是要进行“补位”和赋能。

1. 明确 横向协同组织

横向部门多,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往往导致政出多门,“政令”越多,效率越低。

因此,明确横向协同的组织尤为重要。例如可通过大运营组织等专业决策协同机构,及其他决策委员会,来实现横向拉通,减少摩擦力。

从业务维度来看,应围绕项目经营目标,项目层面由项目总牵头,通过项目商业计划书拉通,采取目标管理,聚焦核心经营指标,贯通项目开发全周期。而城市公司层面由运营总牵头,通过经营目标计划书进行横向拉通。

项目商业计划书实际上就是项目的整体经营目标,这个目标涵盖多个关键指标、成功标尺,从投资到运营阶段、从投资到投后管理,通过一个商业计划书,一张表一种语言一个标准,从头到尾不断交接棒、全过程打通。

很多企业都会用到这个计划书,比如旭辉叫做战略意图书,有些公司叫做项目目标书,底层逻辑是一样的,但目标不仅仅是几个指标,而是有一套逻辑关系。

依靠项目商业计划书,采取目标管理,聚焦核心经营指标,贯通项目开发全周期,以项目为基础,全程跟踪商业计划书核心指标与关键指标,及成功标尺的动态变化和达成情况。

2.总部做补位,上下联动

企业可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构筑能力中心,采用N种补位方式持续进行总部与一线的补位赋能联动。考虑到能力优势不一定在总部,有可能在区域或是城市,因而需要整合内部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进行集结、提炼,转化为公司的能力。

因此,总部和一线要实现从能力高向能力低的流动,双向赋能,而不是单向的流动,从而促进公司整体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补位” 还要做到不“越位”。 如何理解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部对一线的指导和赋能,派出去的“空降兵”如何人去“能”留?即如何通过建立标准、培养人员,将能力留在一线,从而“撤兵”之后一线能力仍然“抗打”?

这就涉及到一线要什么“能”、赋什么“能”、怎么赋“能”的问题。

与此同时,可根据业务特点如层级定位等,选择合理适配的评价维度与指标。

例如某企业采用五大维度评估综合经营能力:

一是发展能力,包括资源情况、权益情况、销售增率;

二是资金平衡能力,包括现金流贡献能力、回笼能力;

三是盈利能力,包括签约毛利率、结转利润、权益利润和人均效能;

四是运营效率,包括投入产出比、股东效益、回正效率和开发效率;

五是综合管理能力,包括人均管理面积、管理年限、组织架构和人才梯队。

通过5大维度的综合评估,准确评价城市公司能力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补位”,及从哪些方面进行支持和赋能。

机制上的摩擦力

有些公司因为机制上的摩擦力导致协同很难,从总部到区域,条线管控考核太深,而包括万科在内的部分标杆企业,总部对条线是评价而不是考核。

很多公司因机制引起的协同问题,需要系统思考解决方案。协同不畅源自机制上的摩擦力,主要体现在考核激励上。

第一,越级考核。

第二,强制考核兑现绩效而不是评估促进改进。

第三,专项激励过于强大,大于经营激励。

如何避免越级考核?以近年发展又快又好的某闽系房企为例,总部相应部门对区域条线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区域负责人对部门负责人绩效评价的参考,但条线无权评价区域。除财务、法务外,其他条线 遵循下管一级原则,无权评价区域部门负责人下属员工。 而万科早在10年前也已经在采用这样的方法。

所以,好的管理思路经久不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免不了“英雄所见略同”。

再以专项激励与经营激励为例。如果企业的考核与激励割裂,如强化专项奖、弱化经营结果奖,那么,利不出一孔导致力不出一孔,将削弱公司整体目标的牵引力。

为减少机制上的摩擦力,围绕战略发展,应以经营结果为导向,保证经营激励与专项激励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如何实现有效性与一致性?以经营目标为核心,平衡职能中心与经营结果考核激励的关系。

一方面,横向平衡专项激励与经营结果考核激励关系,确保经营激励性大于专项激励性,保证目标一致性。

如下图中的L企与C企,职能中心绩效考核与企业经营和业绩目标进行了挂钩,针对各专业条线的激励机制与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进行了绑定。

另一方面,纵向逐步弱化条线考核,调整为专业评价,通过专业管理排名辅助考核激励。如下表所示:

一般而言,当区域定位为经营责任主体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区域相应的权力,包括考核权、激励权等。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也很难做到横向协同。

文化上的摩擦力

文化上的摩擦力,往往在于没有构建团队协同意识,没有驱动力,譬如缺乏对上级及与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度评价等。

针对文化上的摩擦力,可通过内部协同评价,譬如下级对上级的协同支持评价实现纵向与横向协同。

从协同文化上来看,首先在于意识上的 认知水平要拉平,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横向的拉通。 凡是运营效率高的企业,人员在认知水平上的差距会比较小。

拉平认知水平,尽可能缩小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认知差异,提升协同的认知意识, 选择协同意识强的人员进行跨业务协作沟通,淘汰协同认知差的员工或管理人员。

从授权上来看,当总部习惯了管控,而城市公司还不成熟,城市公司一把手的能力也还达不到要求,总部便会“伸出手”,此时总部会认为城市公司的视角比较狭窄,只顾业绩而忽略公司的品牌、社会效应等,而对于城市公司而言,会因为不满总部凡事都要干预而生出抗拒心理。因此,如果要降低文化上的摩擦力,要 考虑双方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度的把握。

从人本文化来看,按照绿城宋卫平的管理哲学,人是“本体”,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在绿城和蓝城都叫本体部门。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此出发,强调文化中的“以人为本”。

结语

可见,企业内部横向、纵向协同难,有多重摩擦力在起阻碍作用,对号入座,应有切身体会。而对症下药,需针对协同难题进行授权和赋能。如果说企业内部协同存在上述4大摩擦力,那么授权和赋能就相当于润滑油,从而减少导向、组织、机制和文化上的摩擦力和阻力,促进横纵协同,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来源:赛普地产研究院。wyh_SophiaWo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