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科普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有啥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摇滚唱法的特点 音乐科普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有啥区别?

音乐科普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有啥区别?

2024-07-03 1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声唱法”从水土不服,再到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确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学习和摸索,中国的艺术家们在保持我国民族声乐原有的风格的基础上大胆的吸收了“意大利唱法”中呼吸、共鸣、发声等多方面特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强调呼吸的重要性,长久以来不断整理完善了一套呼吸训练的方法,认为呼吸是声音的根本动力,要求气息要深,且横膈膜联合作用。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推行的“美声唱法”呼吸法是腹式方法为主导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风格和特点是: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声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色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之间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善于调节和运用共鸣,音域宽广。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

2

民族唱法及其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音乐。“民族唱法”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一些优秀的“民族唱法”歌手受到了“粉丝”们的追捧。“民族唱法”应该说存在于各地方戏曲唱法之中。尤其早期的民族声乐艺术中,戏曲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早期的民族音乐发展,大概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算起,活跃在抗战时期的解放区的声乐工作者,有很多是戏曲演员转做民歌手的,在演唱中带有鲜明的戏曲唱法,并把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用在了民族歌曲的表演中。我国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民间大嗓演唱,这种自然、淳朴的演唱方法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早期“民族唱法”普遍带有说唱性,声音音质明亮,声音位置靠前。以王昆、郭兰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歌唱家,演唱风格极具鲜明的戏曲性、地区性和民族性。上世纪40年代的《兄妹开荒》《白毛女》就是“民族唱法”的雏型。此唱法在50年代中期出现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喜欢挖掘各地方戏曲的特色,在歌曲中运用大量的戏曲元素,成为推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各歌、曲、剧种中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又渗透在我们的民歌中,所以形成了我国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历来有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字清腔纯、腔随字转等要求。这说明了字在“民族唱法”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性,这也是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民族唱法”鲜明的特点在于它有丰富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方言韵味,而有些技巧的独特和别致在世界声乐艺术中也是少有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民族唱法”。

(1)学院派民族唱法

音乐学院声乐课程多采用“美声唱法”训练为主导,注重声区的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等特点,咬字清晰,发声圆润通畅,声音明亮,位置靠前,演唱亲切自然。在演唱中不再使用过多的真声、白声。大胆使用“美声唱法”中充分发挥各腔体的共鸣作用,追求高位置唱法,使用深呼吸、横膈膜支持的气息训练,男女声部均采用混声唱法。结合“美声唱法”的训练扩展了音域;加强了声音的可塑性;可以自如地演唱民族歌剧的大段唱腔。多年来,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学习借鉴,继往开来的道路上可以说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近年来也随之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由于歌手在学习和演唱中越来越少使用各地方特色的语言及唱腔,考核的标准又无外乎字正腔圆、高位置唱法等,使“学院派民族唱法”歌手少了很多民族的特色,一度给人造成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感觉。  

(2)新民歌唱法

为了寻求突破“学院派”的统一性,八十年代,“新民歌唱法”悄然在中国大地兴起。它继承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与精华,即融进民族特点又借鉴了西洋唱法的科学理论和发声方法,更多的使用了气声发声的方法,更加接近通俗唱法,发声稍潜,感觉更加亲切,听起来自然轻松。最早尝试这种唱法的歌唱家应首推李谷一,她的演唱像一股清风席卷中国,代表作《乡恋》风靡大江南北,唱法曾经备受争议,现在看来,歌手就是要勇于探索、创新,才能唱出自己的风格。“新民歌唱法”前期歌唱家代表有朱逢博、郑绪岚等。近些年有一大批民族歌手选择了新民歌演唱的方法。如演唱《为了谁》的祖海、《纤夫的爱》于文华等。他们具有较好的自然声音素质和发声方法,在行腔上带有明显的韵味特点,追求一种贴近时代节奏的轻松活泼的表现风格,以唱情为主,以情带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人、吸引人。它是民族歌唱法的一种革新倾向和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民族唱法的又一大主干力量。这种唱法被称为具有通俗成分的“新民歌唱法”。

3

通俗唱法及其特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作曲家黎锦晖先生创作了一大批流行歌曲,尽管部分歌曲的内容或格调颇具争议,但他无疑为我国“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八十年代港台通俗歌曲随着的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为我国“通俗唱法”的发展注入了清新的气息。86年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置了通俗组,至此,“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同登大雅之堂。

“通俗唱法”遵循声乐艺术的基本原则,但是不像“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稳定和规范,声音和吐字靠前,有一定的吟唱效果,演唱风格亲切,比较接近生活,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通俗歌手具有有特色的嗓音条件很重要,演唱或轻声或粗声、或柔或嘶哑,或假声或大嗓喊声。主要根据作品的本身和歌手的自身声音条件而定。在演唱技巧上注意语言音律和装饰性技法,讲究真情实感、富于节奏感。“通俗唱法”在表现形式上符合现代潮流气息,有的采用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他们可以到舞台的各个部位去表演,有的只有一把木吉他,安静的歌唱,他们可以借助许多非音乐因素――扑朔迷离的灯光,变幻无穷的色彩,以及各种服饰、化妆手段等来达到他们所需要的舞台效果。很讲究话筒与音响的使用和控制。注重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尽量避免把观众和演员隔开的“舞台感”,讲究和观众的互动效果。我国目前“通俗唱法”基本现状有两大组成部分。

(1)偶像派通俗唱法

我国偶像派“通俗唱法”歌手多借鉴流行乐坛的四种唱法:港台风格(以邓丽君为代表,亦包括台湾校园歌曲)、日韩风格(香港歌星大多直接模仿日本歌星的唱法,也有的用粤语填日本歌)、欧美风格(美国黑人歌星及乡村歌手)、劲歌风格等。这部分歌手商业化包装较浓,很多是靠模仿为主自学成才的业余歌手。很多文化公司急功近利,只注重外在形象包装,拔苗助长,不重视唱法本身的科学性。这些歌手要想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必需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科学借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气息运用和横膈膜支持等演唱技巧,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完成真假声转换,高音华彩部分、跳跃技巧,连续跨越八度音区的声音展现。如果不具备相当纯熟的演唱方法,根本无法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品。

(2)实力派通俗唱法

很多通俗歌手融合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欧美风格流行唱法”等值得借鉴的优秀艺术养分,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通俗唱法的演唱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如刘欢、孙楠、韩红等。他们唱出了时代的心声,唱出了自己的个性,传递了正能量,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从央视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到各地方电视台近几年举办的各种通俗唱法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通俗歌手把本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到演唱当中,不但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在“通俗唱法”的艺术上得到了肯定。我认为,真正把“通俗唱法”唱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俗唱法”歌手必须要经过声音的科学训练、音乐理论的学习、大量的舞台实践,才能在舞台上绽放异彩。

4

三种唱法的异同

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在唱法上都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种唱法只是统称。每一种唱法中又包含着不同的种类、不同风格和特点。

(1)三种唱法的相同点

对三种唱法的美学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情带声。在生理上进行分析,三种唱法在声带的要求上,即健康的适合歌唱的声带。嗓音基本条件的要求上,在呼吸和气息的控制上,发音的基本调节都是相同的。在歌唱中要求具有两种混合声音机能,否则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2)三种唱法的不同点

三种唱法对声道调节是有区别的。“美声唱法”要求喉咙充分打开,“民族唱法”因歌曲音域跨度而定,“通俗唱法”通常只要求声道不堵塞,即使需要打开时,也只是前后打开。在演唱高音时,“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不强调喉头必须向下,而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必须向下,非常严格和规范。在气息上,美声唱法因为音量要求,气息对抗较大,要求有充分的共鸣,“民族唱法”的气息对抗和共鸣相比“美声唱法”要稍弱一些,而“通俗唱法”是不要求有共鸣的,气息通畅即可。吐字上美声唱法要求服从共鸣前提下的吐字;通俗唱法要求自然、说话式的吐字;“民族唱法”则因为中国汉字声调独有的特点,而强调声韵学。中国的《乐记》中说到“凡音者,生人心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由此可见“字”“声”“腔”是民族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语

就三种唱法的本质而言,同大于异,只是各种机能的组合形式不同而已。只有充分了解三种唱法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才能演唱好不同风格的歌曲。民族唱法美声化,美声唱法民族化,通俗唱法国际化是我国声乐工作者们所孜孜以求的最终目的。

01

02

03

04

欢迎关注编译组原创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