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中的坏小子:“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谁更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搞笑图片小胖子 原子弹中的坏小子:“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谁更横?

原子弹中的坏小子:“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谁更横?

2024-03-29 00: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信件中提到的“铀矿储备”问题,时任国家标准局局长的莱曼·布里格斯在向罗斯福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铀”的巨大破坏前景。

1941年6月28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第8807号行政令,成立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负责美国的铀项目研究,处于安全考虑,“铀”字在项目代号中不再显示。同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曼哈顿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据维基百科资料介绍,动员了13万多人参与,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项目真正的实施时间是1942年-1946年。

这是1940年,

科学家们关于“回旋加速器”项目的一次研讨会。

从左到右依次为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

物理学家亚瑟·康普顿、

“信息时代教父”范内瓦·布什、

科学家科南特、物理学家卡尔·康普顿

以及银行家兼科学家的卢米斯。

图中人物是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1945年,他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4年6月,曼哈顿计划雇佣的员工约129000人,其中84500是建筑工人,40500负责核电站运营,1800人为军事人员,一年后军事人员则呈几何倍数增加。

这近13万人,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30多处地方。从这张项目主要用地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铀”的巨大破坏前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勃勃野心。

1943年2月,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以西30公里处的克林顿小镇,从事核武器试验研究的克林顿实验室破土动工(后改称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一年后,在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建成了一座秘密城市“橡树岭”以及用于核武器试验研究的国家实验室。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开出版的地图上是找不到橡树岭的。

图片上是“橡树岭”里代号为“Y-12”的核设施中,

在控制面板处操作的工作人员。

这些大型的机器是分离同位素的装置。

图中的女性职员直到50年后,

才知道当年的自己究竟在为什么样的工程而工作。

“橡树林”里的宣传海报,

警示工作人员对工作内容绝对保密。

代号为“K—25”的核设施鸟瞰图,

这座巨大的核设施通过超大规模的设备,

以更为经济的方法分离铀235。

大男孩

“瘦子”(Thin man)

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罗县的托立尼提沙漠轰然升起一朵震惊世界的蘑菇云:大男孩“瘦子”。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力达到了惊人的2万吨TNT炸药的当量。“瘦子”是一种枪式钚原子弹,为了让“钚子弹”击中“靶”引发裂变之前达到足够的速度,所以5.5米的弹体让原子弹显得身材颀长。

看上去很瘦的劣势,阻碍了“瘦子”搭乘轰炸机飞越太平洋的机会,所以“瘦子”只能默默地呆在沙漠深处,以实验弹的名号悄隐江湖。

1945年7月16日,

人类历史首次核试验“三位一体核试验”成功。

调皮捣蛋的“小男孩”

(Little Boy)

长到小男孩的年纪,似乎就有了调皮捣蛋的资格。皮实,是个比调皮更实在的褒义词。聪明、爱折腾,还身体结实。

我们这个“小男孩”皮实到了什么程度?弹体长度虽然只有3米,但将一块低于临街质量的铀-235以炸药射向三个同样处于低临界的环形铀-235,造成整块超临界质量的铀,最终引发了核子连锁反应。

1945年8月9日清晨,“小男孩”乘坐B-29轰炸机飞越太平洋,来到日本半岛,在广岛上空玩起了亡命徒的游戏。“他”在离地面580米的高空爆炸,其威力相当于1.3-1.5万吨TNT炸药。

”他“的调皮在几秒钟内,让7万人失去生命。距离爆心地一英里的范围内,几乎所有的生命和建筑都消失。广岛城不复存在。

核爆前后的广岛俯瞰图

被蘑菇云遮蔽的天空,让广岛的白天成了黑夜。当时的广岛无人知晓”小男孩“是谁,却无一幸免地成了”他“调皮捣蛋的牺牲品。从火海中逃生的,多数都淹死在了河里。在后来,幸存者有了一个专属的名字:hibakusha(被爆者)。

从1945年8月到12月,总共有9-12万人死亡。有统计数据表示,截止到1999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人数已上升至20万。

捡回一条命,却被烧伤的身体

调皮捣蛋的“胖子”

(Fat Boy)

看起来,影片《马耳他之鹰》里的胖子,是个内敛但惹不起的角色。从角色中抽离,回到现实生活中的”他“,3天后,跟随”小男孩“的脚步飞去了日本半岛。”他“带去的,是美国的嚣张气焰和虚张声势,声称只要能降低对日本本土作战的风险,再投几颗原子弹也在所不惜,但其实他们只剩下”不好惹的胖子“了。

环形“内爆式”钚弹,被放在空心的球状炸药内。周围接上32枚同时起爆的雷管。强大的内推压力,挤压球形钚。这种设计让"胖子"身材短粗,简直一副惹不起的样子。

“带货”能力强大的“胖子”,在长崎释放出了比“小男孩”更甚,相当于2.1万吨TNT炸药的能量。“胖子”从天空中砸下来,数万人当场不复存在。

现实往往因为真实,而足够残忍。于是我们需要来自影像的慰藉。在银幕上,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二战时想念已成为日本战俘的爸爸,朝着大海那边的日本天真地”发功“,以为这样,战争就会结束。

后来,爸爸真的回家了,他的愿望实现了。但爸爸回家的前提是,他每日朝着发功的海那边的日本,有一个”小男孩“忽地从天而降,触碰了人类历史上“核战时代”的按钮。

电影《小男孩》剧照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东方IC)

用爱和信仰“结束”了战争,这是孩子眼中童话般的故事结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