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造成搁浅的原因和危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搁浅的船只是什么意思 船舶造成搁浅的原因和危害

船舶造成搁浅的原因和危害

2024-07-12 1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船舶造成搁浅的原因

船舶在航行中通航环境不满足最低吃水要求便会造成搁浅,但造成搁浅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会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叠加造成,其分类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以过失行为和人为责任为主,包括航行疏忽、疲劳驾驶或对航道不熟悉发生的船舶搁浅、违反内河航行规定,如避碰规则或超出核定载重等引发的搁浅事故、防止船舶自身的沉没等应急抢滩行为造成船舶搁浅。客观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因素、过失因素、突变因素。内河水系常见的有以潮汐河段为主的内河航道汛期水文环境突变或枯水期通航环境不满足通航要求;可航宽度小、航道弯曲度大;灾害性天气、恶劣气象能见度不良;导航定位仪器陈旧;机器设备、主要装置发生故障、操舵系统、舵机、锚机等故障等。

船舶搁浅的危害

内河水系通航环境相对狭隘,搁浅船舶长时间横滞在通航水域中,容易造成沿途航道的堵航,增加过往船舶发生碰撞的可能,甚至酿成更大的水上交通事故。同时船舶搁浅后如果脱浅过程处理不当,还会可能出现船体破损、断裂、倾覆、沉没、燃油泄漏、甚至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因此在发生船舶搁浅事故后,掌握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学会简单的计算估值,可以大大提高搁浅船舶脱浅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人身财产的损失,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河通航环境。

船舶搁浅后的应急处理

搁浅后船舶多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所以搁浅后,船上人员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船上人员聚集在倾斜一侧,应听从船长指挥,船长应该尽快调查清楚情况,做好应急处理。

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是船舶搁浅后船长须立即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其包括人员状况信息和船舶状况信息。

人员状况信息包括:

1.确认船舶搁浅时发生的冲击有无造成船上人员伤亡,做好应急救助准备。

2.搁浅后在船人员有无做好救生防护准备,船上工作人员是否各就其位。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在船人员的安抚工作,避免恐慌情绪。

船舶状况信息包括:

1.船舶搁浅状况:船舶搁浅前后吃水和吃水变化;检查各舱货物状况;确定船舶倾斜情况。

2.船舶受损状况:查找船舶的搁浅部位、判断破损程度,确定进水情况、检查操舵装置和推进器的受损状况。

3.船舶搁浅位置地形地貌和气象状况:搁浅河段是否属于内河潮汐河段,涨、落潮时间和潮高,船舶周围水深变化;流向、流速;天气、风向、风速等情况。

应急处理阶段

在应急处理阶段应遵循能自救才自救的原则,切忌盲目采取行动,并且须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可以参考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按避碰规则显示号灯、号型,加强了望,注意气象、潮汐变化等情况。

2.机舱人员检查主机、舵机和辅助机械,注意确定螺旋桨和舵有无损害。

3.测量淡水舱、压载舱、油舱、污水沟等处的液位,判定坐浅位置、程度,发现船舶进水时,应立即按堵漏布置/进水应急,计划组织排水、水密隔离和堵漏,同时判断可否立即动手脱浅。

4.搁浅时若自行脱浅不成功,应立即申请援助。

在候援期间,船方应警惕潮水和风流对船舶强度和稳性的影响,固定船位,防止船舶因风浪破损、横倾乃至倾覆。

脱浅可分为自力脱浅与外力脱浅,自力脱浅常用倒车方式,一般是搁浅较轻或顺应涨潮时使用,内河船舶吨位较小,普通搁浅通过科学自救后脱险成功概率较高。但如若船底漏水应引起高度重视,内河船舶一般为一舱制船(即抗沉性只能满足一舱不沉的要求),抗沉能力较弱,需及时判断脱险后是否会因船舶漏水而发生倾覆、沉默等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