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地理】古诗中的地理常识,全都在这里了,附古代诗歌的地理意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描述中国地图的句子 【诗歌地理】古诗中的地理常识,全都在这里了,附古代诗歌的地理意象

【诗歌地理】古诗中的地理常识,全都在这里了,附古代诗歌的地理意象

2024-07-03 1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诗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

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李白《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解析: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解析: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

解析: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白居易《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解析:则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古诗与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我国古代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许多诗歌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通过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古典的诗词,使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而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歌赋的同时,又掌握了地理科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大阅读量。在茫茫的文海中寻找优美动人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句,并使之与地理教学有机联系,真正做到诗、情、画、意,寓教于乐。

泰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杜甫曾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明泰山的形成过程,指出“一览众山小”的地理原因。

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

● 1.描写天气的诗句

(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 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国冬半年,北方地区受冷锋的影响,形成短时间内的降温、降雪的天气现象。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 2.描写气候的诗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说明了纬度的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说明了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所形成的景象。

描述地理因素对植物影响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从而说明了热量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说明了季节性对植物的影响。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古谚语》) ——说明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垂直地带性气候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描述生物界循环的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前半句描写降水过程,后半句描写地表径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描写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地理气象类”

1、月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边愁,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1)思乡、思亲、思人、乡愁、无奈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例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例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例3: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例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例5:“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例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例7:“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例8: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例9: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例10: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例11: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例12: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例13: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祈祷和祝福。

例14: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希冀和渴盼。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例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悲亢幽怨;

例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例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斜阳(夕阳、落日)

⊙(1)失落 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例1: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例3: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例4: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5: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2)雄浑、苍莽

例1: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2: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例3: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例4: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萧瑟凄寒中尤显出几分苍莽浑古的气象。

⊙(3)思古幽情

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以抒发思古之幽情。

例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例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例3:周邦彦《西河》:“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例4: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水

⊙爱情、友情、漂泊、时光易逝、愁情

(1)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例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临流感叹的,是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

例2: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例3: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例4: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尤其是愁情无尽。

例1:唐·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例2: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例3: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例4:秦观《江城子》:“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例5: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例6: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例4:宋·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这是一首浓情厚意的诗文,作者从友人和自己所处的两地间距入手,通过回顾二人的交往,叙述当下的处境,展现友人的品质,表达作者对他的关切和怀念。“江湖夜雨十年灯”摹写知己天各一方、秋夜苦雨相伴的凄凉境况,其基调是悲的。写江湖、夜雨、孤灯,在于感慨自己十年来的江湖飘泊,夜雨中只有孤灯一盏和自己作伴的凄苦不平之情。

4、冰雪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例1: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6、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7、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8、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9、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2、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13、东风:春天 美好

14、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15、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16、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 的坎坷、 挫折

17、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8、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9、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20、天晴:欢愉 光明

21、金风:秋风

22、雨

⊙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

例1: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A、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愁苦、幻灭与绝望

(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

例1: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例2: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例3: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例1: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例2: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例3:明·袁凯:“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23、秋

⊙悲愁、悲戚、悲郁、离愁、思乡、迟暮之感(万物凋零)

⊙(1)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例1:汉·刘彻(武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2)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例1: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2: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例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例4: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例5: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3)豪迈、豪放、开朗、豁达、喜悦(天高、气爽、云淡)

例1:陆游的《秋声》:“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此诗却一反古人悲秋的情调,一开始就对秋天表示出莫大的热情。

例2: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文章,欢迎分享,推荐收藏,每天在看,请你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