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描写赛马的句子有哪些六年级上册 讲座

讲座

2024-07-14 1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下雪啦

教材特点解读

单元概述

整体把握训练重点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舐犊情深”,也就是“父母之爱”。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阅读训练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另一项是习作训练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回顾本册书,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并非凭空出现,依然体现着编者对知识点螺旋上升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水到渠成。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安排的语文要素侧重的是“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从读的角度来说,就是“读懂具体事物的特征,读懂作者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从描写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到了第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思想感情”,侧重的是如何运用“资料”,如何根据资料来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的“典型性”特征,从而加深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单元课文注重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的细节进行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本单元,依照教材给出的导语提示,我们可以明确本单元“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从‘场景和细节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读懂场景和细节描写与人物的关系——从而推测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态度”。

就本单元的具体课文来说,场景描写就是对特定的时空人们活动的情形的描写。

它能够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能够渲染气氛。而且,正是因为场景描写得深刻、具体、详实,人物的形象才能不断完善,情节更深入,使主题不断深化。

那么细节描写又是什么呢?

(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本单元细节描写指的是在特定空间人们活动的时候,关于对环境的细节、人们活动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特别细微变化的描写。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对本单元阅读要素可以解读为抓住本组课文中“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的场景”和“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的细节描写”。

(二)关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解读

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怎么表达?在以前多次练习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重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不同对象交流沟通时,表达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教学时,教师们可以关注《教师用书》上的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见PPT)进行备课。

单元文本研读

老师们,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一起去看看教材选文中场景、细节描写对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本单元

第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作者在 “进工厂找母亲”(6-19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中,对母亲工作的场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第7自然段出现的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表现了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如,人物之间对话需要呐喊才能听到彼此,“我”要穿过一排排缝纫机才能走到在角落里工作的母亲面前,工人们白天也要用灯泡照明才能工作,工作时要凑到缝纫机板上才能看见。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母亲所处的环境如此恶劣,工作如此辛劳,内心极度地震惊和不安。这是场景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母亲给钱买书” (第20-34自然段)的场景中,母子之间、母亲和工友之间对话的场景以及其中的细节也体现出慈母情深。母子之间的对话非常短促,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嘈杂以及母亲工作的紧迫,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向母亲要钱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几乎说不出话来。在“我”嗫嚅着说出想要买书的时候,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工友的话中不仅有对母亲的劝阻,还有对“我”要钱买书的指责,而母亲的回答却充满了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明钱攒了很久和来之不易,母亲宁愿劳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可见母亲的胸襟和远见。而此时的“我”才发现母亲的瘦弱,才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责任,要照顾母亲的想法已经远远胜过买书的渴望。

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些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何捷老师的教学片断,看看他在课堂中是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播放视频)

何捷老师的课堂教学极赋自己的个人魅力,他语言幽默,代入感极强。我们可以看到,在何老师这个教学片段是借助文本体会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怎样表达深情”,引导学生围绕“在工厂找母亲”“母亲给钱买书”这两个大的场景具体说。这样的设计,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特别高,学生是打开的、舒展的,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

体会结尾的意味深长,联系生活进行课后小练笔。

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巧妙地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融入到课文学习中去,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体会课文结尾的妙处,每个结尾对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慈母情深》的结尾首尾呼应,让文章更完整;《桂花雨》结尾的“又”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学习课文结尾部分,还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2)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第一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回答,能够结合前文言之有理即可。第二个问题比较有难度,可以分解成两个小问题:“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引导学生体会到:前者是因为钱确实来之不易,已经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后者是因为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试着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老师们,教学中不要忽视课后小练笔,此时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生活中令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可以帮助打开学生的思路,这件事情可以是自己与父母,师长,朋友之间发生的。鼻子一酸,可以是感动的,委屈的,难过的……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运用课文中 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可以挑选与父母有关的小练笔,作为之后的口语表达或习作时的参考素材。

本组课文第二篇《父爱之舟》

作者首先描写的是自己跟着父亲卖茧子,之后父亲又给自己买枇杷的场景。这些茧子是父母年复一年半夜起来喂蚕所得,足见生活的艰辛。即便这样,父亲还是愿意把辛苦赚来的钱买水果给儿子吃。第一个场景就勾勒出父亲辛劳的身影和对孩子无私的爱,这样慈爱的父亲的形象贯穿全文。

接着,作者提到了“小渔船”,提到了父亲为了节省,摇船送我报考和上学,也提到了第一次住旅店的场景。在最便宜的小客栈里,看到“我”被臭虫咬了浑身的大红疙瘩,平时节省到极点的父亲还是要为“我”换一个好一点儿的房间,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疼爱。逛庙会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一处场景。

作者把庙会绘成了一幅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画,看的、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这样盛大的庙会和父子的清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庙会是那样的热闹,而拮据的我们却在偏僻的地方吃随身带来的“凉粽子”。尽管没钱,父亲还是给“我”买了一碗热豆腐脑;买不起玩具,父亲就自己给“我”做一个万花筒。虽然贫困的家境限制了父亲所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但他给孩子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

前面的回忆主要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下面的几个场景则主要围绕父亲支持我读书而展开。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上学;即使变卖东西,也要如期给“我”缴上各种费用;送到学校还要为我铺床;即使忙碌了一天,还在熬夜摇橹,让“我”能在小舱里安稳地睡觉;即使在偶尔的小憩中,也要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无微不至的爱都蕴含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之中,令作者记忆深刻,永难磨灭。

我是这样执教《父爱之舟》的,在扫清字词障碍之后,(1)我首先借助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找出作者梦中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场景的大意。

随机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除了第7-8自然段意思连接紧密,为一个场景外,其他每一段为一个场景,并且每个场景都是紧紧围绕“父爱”来写的。二是让学生说场景大意时,要求能用完整、通畅的句子表述,不要强求学生用特别简短的词语概括。

在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体会父爱,一边默读,一边批注。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

在汇报的过程中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先以一个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品读、交流。如,第6自然段中父亲给作者凑学费、铺床的场景。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粜稻、卖猪,为作者东奔西走凑学费的情景,感受父亲竭尽全力支持作者读书的不易。

在体会作者品尝到的“新滋味”时,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拿着家里粜稻、卖猪凑来的学费,看到父亲为自己铺床,会怎样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感受作者五味杂陈的内心活动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境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等,然后带着这些理解和感受朗读课文。最后,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方法,如,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提示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阅读,感受其他场景中的父爱,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指导。

交流其他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补充,最后再引导学生关注忽视的场景、细节。

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第三个场景—逛庙会,能够初步感受到庙会的热闹与父子的俭省。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想象盛大热闹的庙会和父子俩“吃凉粽子”“吃热豆腐脑”以及回家后父亲给我“糊了一个万花筒”的情景。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从父亲或者作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一个自然段发生的事情。通过“以角色的口吻讲故事”的方式感受字里行间的父子之情,避免过于理性或细碎的分析。提醒学生可以加入适当的人物心理活动,体会“我”逛庙会时对吃和玩的恋恋不舍但又不忍心叫父亲买的心情,要和父亲分享“热豆腐脑”的想法以及收到“万花筒”的快乐;同时也从父亲的角度体会父亲对我的疼爱、理解和精心的付出。

理解课题和部分语句的含义。

学生在感受到整篇文章所表现的浓浓的父爱之后,结合课后第三题,深入理解课题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关注“小渔船”在文中出现几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罗列呈现,使父亲和小渔船的形象在作者记忆中融为一体,永难磨灭,因此作者才会以“父爱之舟”为题。

将“词句段运用”穿插于精读课文之中,就是在学习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触动的新认识和感受,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习作做表达方面的准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文中母亲念完诗 ,一次又一次地拥抱“我”,不断赞扬,认为“精彩极了”,父亲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把诗扔到原处,认为“糟糕透了”。母亲和父亲对这首诗的不同评价,使“我”的情感发生了重大变化,得到母亲的表扬后,我兴奋激动,迫不及待的想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赞赏。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作者分三句话来写,可见“我”等得很焦急,可是父亲毫不犹豫地批评,和“我”的心理期待,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令“我”难以接受,我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这篇文章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特别之处,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提示。

1.借助学习提示,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从父母的语言和神态,体会父亲母亲的内心世界。结合文章的第1、7、16段,抓住对于母亲的语言、神态的描写,结合我的内心变化,猜测母亲的内心所想;结合第10、13、15、16段,抓住对于父亲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结合我的内心和行为变化,推想父亲的内心想法。围绕学习提示的第一个问题设计学习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交互相补充。

(2)了解巴德长大后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明白巴德成年后对这两种评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巴德长大后取得成绩的语句,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的重要影响。还可以设计“采访作家巴德”的活动,让学生说说:假如自己就是创作了几十部作品的巴德,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和作家,回想父母对自己不同方式的爱,想说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巴德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围绕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示对这两种爱的方式的认同,但缺乏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看法:

一是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要客观分析。如,母亲的鼓励给了巴德信心,但是过度的表扬与赞会使人迷失方向;父亲的警告能够督促巴德做得更好,但是严厉的呵斥也可能让人难过。

二是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见解。如,由于爸爸的不断鼓励才让自己的钢琴弹得越来越好、可见鼓励能使人进步:考了满分有点骄傲自满,幸亏有妈妈的批评和提醒才没有退步、可见批评让自己警醒和上进。学生可根据生活实际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课文教学结束,可以立即安排《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教学,对本单元的“阅读能力锻炼”的元素进行“单元整理”。学到这里,可以让学生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通过不同场景,感悟人物不同的心情。利用这种“场景描写”写下生活中的“第一次”。在前期扎实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内心的唤醒,真切的从文章和生活两个方面出发,让学生既能学会场景描写的方法,又能在回顾往事的过程中,写出“舐犊之情”。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口语交际

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种父母表达爱的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交流的过程重要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父之爱,也就为习作做了内容的一些准备,还渗透了习作表达的准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不仅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小贴士”明确提岀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说”的要求是不仅能够围绕话题“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用恰当的材料来支持。“听”的要求是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要求学生做到讨论时能够认真倾听、思考和应对。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回应,再继续补充;如果观点不同,也要尊重对方,友好回应,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

习作

学习本组课文,课堂中教师一遍遍唤醒着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深情,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

本次习作话题:“我想对您说”,把自己对他人最想说的话用书信的方式写下来,告诉父母。教学中要关注两点:一是关注语文知识的生活价值,即本次习作的重点在于促进家庭成员间、好朋友间、社会成员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二是关注语文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本单元课文的课后题、课前导读及口语交际的相关要求,这些实践训练,都可以看作是在为这次习作“蓄势”,要善于把这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与本次习作进行连结,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学习本组课文,课堂中教师一遍遍唤醒着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深情,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

本次习作话题:“我想对您说”,把自己对他人最想说的话用书信的方式写下来,告诉父母。教学中要关注两点:一是关注语文知识的生活价值,即本次习作的重点在于促进家庭成员间、好朋友间、社会成员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二是关注语文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本单元课文的课后题、课前导读及口语交际的相关要求,这些实践训练,都可以看作是在为这次习作“蓄势”,要善于把这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与本次习作进行连结,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教学设计,这位教师将作前指导分为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表达:

1.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老师提出:你对本单元哪篇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感触最深?并说说理由。在回顾场景画面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爱不仅有父母之爱,还有朋友之爱、社会之爱,开阔学生思路。

2. 打开思路,指导选材。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完成《爱的留言板》。确定自己想对谁说,说什么,为何说。

这位教师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学生由此引发了很多的想法。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习作思路。

3. 完成习作,传达真情。

情到深处文自工。教师用一篇下水文,和学生一起复习了书信的格式。学生自由书写表达。

4课后延伸,送达信件。

建议学生把信件可以悄悄放到父母的枕边,也可以郑重其事递到好友手里,还可以将信件拍成照片或转化成电子文档,运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倾诉对象。

考点归纳

字词部分常考查内容:

易读错:魄 抑 颓 耽 栈 茧 腼 腆 誊 歧 谨

易写错:脊 龟 酸 蚕 暑

多音字:挣 龟 钉 圈

以上就是我们天山区研修组对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素的解读与教学思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探索如何使用好统编教材的路上我们会不断前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站在幸福课堂之中。

分享 | 王蜀苏 王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