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让我们看看诗词中的千年运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描写扬州古运河的美文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让我们看看诗词中的千年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让我们看看诗词中的千年运河

2024-07-16 2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挽舟者歌

(隋)无名氏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隋朝完成统一后,为贯通南北河道,大规模开凿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的水路网。大运河的开凿,不但有利于南方的安定,还促进了内河漕运,解决了陆运效率过低、海运风险较大的物资运输问题,实现南北经济发展的互通。但修建期间,统治者滥用民力,横征暴敛,浪费奢靡,激起民怨。《挽舟者歌》是隋炀帝南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民谣,反映了隋炀帝发动战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隋朝也因暴政迅速覆亡。

汴河怀古

(唐)杜牧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

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图片来源:《诗意扬州》(汉英双语版)

唐代对隋代的运河河道进行疏浚、修正,依托大运河和原有的东西向河流,进一步建立起纵横贯通的水道,对唐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当时,人们对大运河的修凿仍有负面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但也出现了客观评价大运河本身功过的诗歌。随着与隋代的距离越来越远,隋炀帝的旧事已经成为历史典故和怀古意绪。大运河沿岸的地理称谓也作为诗词中的意象,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汴河”是唐宋时对通济渠的称谓。杜牧的《汴河怀古》以古鉴今,以隋炀帝奢靡误国的典故来警醒时人。这首诗写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晚唐,诗人在运河边,不禁想起隋代运河行舟的奢靡享乐,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时事的讽谏,体现出文人的忧患意识。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其二)则另出新意,肯定了运河千里通波、南北运输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了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以客观的笔法体现出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瓜洲为著名古渡,在今扬州市区之南、长江北岸,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众多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汴水、泗水南流,流到瓜洲这个古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悠悠流淌的运河水和瓜洲古渡寄托了诗人的离情愁思。

图片来源:包图网

望海潮·广陵怀古

(北宋)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座城市从隋唐时便繁荣富庶,当时曾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运河为扬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诗意。从唐代时,便有众多诗文大家在此留下传颂千古的名篇,“春江潮水连海平”“青山隐隐水迢迢”“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都写出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诗意。北宋时,商业经济发达,大运河是重要的运输线。当时进行了多次重要的疏浚工程,保障了大运河的畅通便利。扬州这座运河城市也得到更大发展。

秦观的这首《望海潮》便直接反映了北宋时扬州的繁华。古制八家为井,“万井”为八万户,“提封”是通共、大凡的意思,八万户在古时是很大的城市人口数量。“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但作者也并未完全沉浸于扬州的繁华,下阕词人追忆隋炀帝往事,当年盛极一时转头成空,只剩离宫萧索,引人思考。词的最后作者忆起曾在扬州担任太守、同样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的“文章太守”欧阳修。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一)

(南宋)姜夔

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到江淮间。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

南宋时期由于战乱,虽然在江南地区大运河仍是重要水道,但北方部分被废弃。在姜夔这首诗中,商船熙攘、日夜往来的大运河成为诗人思绪的象征,牵动着他的思念之情。在四处客居、仕途不顺的时日,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将自己的壮志和思念,转化为离别时的叮嘱,悠悠运河水寄托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过嘉兴

(元)萨都剌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元代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随着政治中心迁移到北京,修建了从大都(今北京)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大大便利了全国范围内的纵向运输。萨都剌这首《过嘉兴》描写了从大都沿运河南下,途径嘉兴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行船中大运河沿岸的春日风光。短短的芦芽穿出了绿沙地,船头鲤鱼欢跃,风吹起白浪花。勃勃生机让诗人暂时忘却思乡之情,但随着暮色来临,箫声传来,鹧鸪词的乐曲声又勾起了身系孤舟的游子的羁旅之思。

过鳌头矶

(明)李东阳

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

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

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

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

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大运河重新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漕运的兴盛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李东阳这首《过鳌头矶》描写的是运河沿线的山东临清当时的繁盛景象。鳌头矶位于当地大运河的分叉口,是繁华地带,两岸人家绵延了十里,高楼叠起、帆船如织。河流的声音与商贾往来、市肆买卖的声音相互映衬,体现了大运河对商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古塔凌云

(清)王维珍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

清代沿袭明制,继续重视对大运河的疏浚,保障其南北畅通,大运河沿线因此能在清代前中期兴盛发展。这首《古塔凌云》中所写的“古塔”,是北京通州的燃灯塔,是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诗人当年进京赶考路过通州时,曾对沿河景物印象深刻。旧地重游,秋高气爽的秀丽景色让人感怀。

(上文多篇诗词选自《诗意扬州》)

《诗意扬州》(汉英双语版、汉法双语版)

精选中国历代描写扬州及与扬州有关的古典诗词及楹联等60篇作品(古典诗词54首、楹联6副),以汉外双语对照形式呈现。

名家翻译,中外译者结合,精彩准确,生动传达古典诗词魅力。

每篇作品配相关书法、国画或摄影作品。图文并茂,诗、书、画、印结合,装帧精美,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

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周文重先生为本书题写序言;书内含汉外对照导读式前言,帮助国内外读者理解诗词意境。

向国内外读者介绍扬州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同时展现中国城市之美及古典诗词、书画的魅力。

精选中国历代描写扬州及与扬州有关的古典诗词及楹联等60篇作品(古典诗词54首、楹联6副),以汉外双语对照形式呈现。

名家翻译,中外译者结合,精彩准确,生动传达古典诗词魅力。

每篇作品配相关书法、国画或摄影作品。图文并茂,诗、书、画、印结合,装帧精美,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

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周文重先生为本书题写序言;书内含汉外对照导读式前言,帮助国内外读者理解诗词意境。

向国内外读者介绍扬州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同时展现中国城市之美及古典诗词、书画的魅力。

图片来源:《诗意扬州》(汉英双语版)

诗意扬州(汉英双语版)

定价:86元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诗意扬州(汉法双语版)

定价:86元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参考新闻:

新华网: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

北京日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水挽京津冀,运河绽新颜

本期编辑 | 刘虹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