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阅读‖肖遥:烙饼里的爱与温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推荐书语文导图 一起阅读‖肖遥:烙饼里的爱与温柔

一起阅读‖肖遥:烙饼里的爱与温柔

2024-06-01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前面】

让阅读点亮人生

江苏 崔巍嵩

平时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语文不太好,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吗?”面对学生期待的目光,我也真的想能用三言两语就帮他们指点迷津,传给他们学习语文的“神龙秘笈”,可是我真的做不到。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经常要面临的困境。加上受社会功利化,做什么事都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语文恰恰不买这个帐,因为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教育类似农业,而不是工业”。

其实,何止是语文?我们整个教育的性质就应该是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只不过语文学科更明显了吧,大家都说“语文是水磨的功夫”,只是我们从没持之以恒,坚持天天“水磨”,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临时抱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杂乱无章,于是我们自己也就对语文失去信心了。因此,我们要从小就把阅读的种子种到孩子的心田,然后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慢慢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需要时间,更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智慧。所以语文成绩的好与坏都不是一天形成的,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好的语文素养,这个是受益终生的事。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最终的差距就是语文的差距”,说法尽管可能有些夸张,但绝对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当然这里的“语文差距”绝不是“语文分数”的差距,而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差距。

那么读什么书呢?现在社会、学校、家庭都已经开始重视双语(语文、英语)阅读了,每学期学校都会根据国家语文课程建设要求,有计划有序列地列出一些书单,建议我们的学生去阅读,这是好事。但一些学校又立马和考试挂上钩,什么“双语阅读检测”,什么“某某名著过关验收”,这问题就又产生了,凡是和考试挂钩的阅读,你说我们的孩子还有多少兴趣去真心喜欢阅读呢?所以我建议我们学校少一点急功近利,让学生“慢慢走,欣赏啊”,另外开出的书目固然要重视,但我们绝不是要“全盘接受”,而应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因为并不是所有“推荐书单”上的书都适合你的孩子,我们每一个孩子个体都是有差异的,兴趣爱好点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赶时髦,追求高大上,而是要脚踏实地,放慢脚步,一本一本地有选择性地读,从而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解决了读什么书,如何阅读也是有讲究的。首先,阅读是很自我的事情,需要平心静气去读。我们有时候把小孩带到新华书店,让他们在那里“就地取材”,固然比较方便,除了会给图书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外,但更重要的是对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是不利的,因为它具有随意性,也不方便摘抄记录,甚至会养成小孩读书“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因此有条件的不妨买回家去,慢慢咀嚼回味,这样还可以适时在书上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历史上好多书与某个名家点评批注相得益彰,熠熠生辉。比如,四大名著现在流传的版本里,《红楼梦》脂砚斋点评本,《三国演义》毛纶、毛宗岗点评本,《水浒传》金圣叹点评本,《西游记》黄周星定评本都堪称经典。没有条件的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现在我们江苏正在打造书香社会,各个县市基本都有图书馆,而且各所学校的图书室也是被要求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因此只要想读书总会有办法的。其次,阅读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有时候我们还要把自己的“零光片羽”及时记录下来。所以,除了在书上批注外(当然要是自己的书),还要有一个读书笔记本,我想日积月累,这些本子一定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少它们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轨迹,是我们生命里的胎记,涵养终生。最后,当我们阅读有一定积累后,内心可能就有表达的欲望,这个时候把它写下来。不管一开始我们笔多么稚嫩,但它一定是我们人生阅读的“第一桶金”,不可小瞧,写着写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思想变得深刻了,看问题与众不同了,作文还用担心吗?另外我们的气质也会随之变得儒雅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展开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我们的生活会因阅读而富有,生命会因阅读而精彩,人生会因阅读而点亮。

【名家散文“炊烟”系列】

【贾平凹:山本】

烙饼里的爱与温柔

文/肖遥

来源: 2020第4期《时代邮刊》

在这个春天,我按要求尽量少出门,买不了馒头,就只能烙饼。开始我不得窍门,烙的是死面饼,后来竟然无师自通地烙出了金黄色的发面饼。这一定是缘于姥姥的熏陶。

10岁那年的暑假,我在姥姥家,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开饭。那段时间,姥姥天天换着花样烙饼——烫面饼、发面饼、油旋饼、葱花饼、菜盒子、肉馅饼……多年后的今天,我回忆起来才明白,当时姥姥已经知道自己病了,知道给我们做饭的时间不多了,便使出渾身解数,那些各式各样的烙饼、煎饼、菜饼、肉饼,其实是她最后的创作。姥姥虽然不识字,但她的这个举动,令我在多年后仍然感到震撼:这种拼尽全力的绽放,有种壮丽的诗意,简直是一场用生命创作的行为艺术。我这样一个“口粗”的、懵懂混沌的小孩,在她作品的召唤、启迪下,意识到了人间烟火之美。她用爱和付出,述说着自己对世间的留恋和对家人的不舍。

然而,这样的爱越浓烈,越有很多求全之毁和不虞之隙。母亲一家人都讷于言,有事不说,也许是不屑于说出来,也许觉得情绪外露是不体面的,也许是觉得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能令自己的处境更加尴尬,于是忍着忍着就习惯了。总之,从姥姥,到舅舅,再到我妈,都不爱说话。这也使得姥姥对舅舅虽然颇多怨言,却从不当面说出口,只是偶尔把我当成“树洞”,抱怨舅舅跟他的同事有说有笑,对自己的亲娘反而冷着脸;抱怨舅舅在她这里从来待不到两分钟。“算了算了,还不如不来,反正来了也无话可说……”

我从8岁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姥姥对舅舅的抱怨大多被我写进了日记。有一天,舅舅来到姥姥住的窑洞说事,母子俩待在一起不知该说啥的时候,不识字的姥姥没话找话,把我的日记本拿出来,递给舅舅说:“这孩子写作业用功得很,跟你小时候一样,你给孩子检查一下,看看写得好不好。”没想到姥姥竟然把我的日记拿给舅舅看,我尴尬得几乎要找条地缝钻进去,可一转念,又隐隐有所期盼,或许我的日记能改变些什么……之后便开学了,我离开了姥姥家,没有亲眼看到日记所起到的效果。再接下来,就听说姥姥被查出患病之后,舅舅像疯了似的,天天背着人哭。他冬天蹲在结冰的水沟里找蛤蟆——据说蛤蟆是一味中药的药引子,能治好姥姥的病。那本我小时候的日记,记录了姥姥和舅舅年复一年住在一起,日日相见,相爱相杀,用很多极端方式才能表达和明了的感情。

我现在才明白,那本日记谁也没有说服,舅舅不会只因看到我的日记就自责愧疚,从此变得口吐莲花、斑衣戏彩;不识字的姥姥一辈子生活在她狭小的世界里,更没有机会变得乐观通达。那本日记只说服了我自己,提醒我在这个特殊时期,珍惜与父母子女日日相处的时光,不要变成让孩子惶恐的妈妈、让老人畏惧的女儿。

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去做饭吧,用生涩的厨艺、诚挚的美食,表达我们的深情。就像那些热腾腾出锅的烙饼,正是姥姥对我们无尽的爱与温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