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主人的奢华生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探秘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华生活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华生活

2023-01-01 0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整个展厅以红色为主色调,营造出庄重、典雅的气氛。展览通过实物陈设、考古情景、多媒体展示以及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沉浸式的为观众呈现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全过程。通过迂回的展线,再现2000多年前岭南地区的文化生活以及两千年后这些文明是如何被后人发现。

展览现场

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表示:“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位于南地的岭南地区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岭南地区成为秦汉帝国直接管辖下的行政区域,不断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

展览开幕现场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林冠男告诉雅昌艺术网:“南越王墓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发现并且没有被盗扰过,出土文物非常丰富,保护得非常完整,所以其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考古的研究价值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丝缕玉衣(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最大的西汉金印

进入展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第一单元:南域明珠。在两千多年前的岭南地区,地位最为高贵的莫过于南越王。对于王权的加持,当然需要一些实物来佐证。比如象征权力的鼎,象征身份的印、象征品味的玉佩,以及丧葬时帝王的穿着。

这个单元展示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重点展品包括南越王墓出土的金印、玉印、组玉佩、铜勾鑃、丝缕玉衣以及南越王宫出土的木简、印文陶器等。

“蕃禺”铜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番禺铜鼎见证了广州建城的历史,这件南越国宫廷礼器的盖上刻有“番禺,少内”。

“蕃禺”铜鼎-铭文(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三郡,其中的南海郡的郡治就在番禺。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沿着展厅往深处走,可以看到一枚金印,为了让观众更直观看清上面的文字,展览还特意放置了一个放大镜。这枚金印上有“文帝行玺”字样。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是墓主人身份的凭证。这件金印的发现,意义非凡,是目前发现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也是我国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据史籍记载,汉初吕后时期,第一代南越王赵佗曾经僭号为“南越武帝”,其孙继位为第二代南越王后,僭号为“南越文帝”。由此,可以判断墓主人就是南越文帝赵眜,也印证了南越国曾经称帝的物质资料及证据。

丝缕玉衣(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走到第一单元展厅的尽头,一件玉衣呈现在展厅最重要的位置。不同与往常所见到的用金线、银线、铜线穿织,这件玉衣是用丝线传织而成。这件年代久远的玉衣有助于我们了解汉代的丧葬制度和礼仪文化。

丝缕玉衣(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专用的殓具,因此,但凡玉衣的发现,便昭示着其主人不凡的身份。这件对襟形式的丝缕玉衣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类型,在年代上早于要早于河北满城汉墓金缕玉衣十年左右。

生前的荣耀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而死后的荣光也要拥有高贵的地位和品味,也需要引起后人的关注,而南越王他做到了。

秦砖汉瓦,智慧集结

穿过展览的第一单元,走进第二单元:四宇同光。衣食住行,样样不可缺少。对于居所,古人极其重视。南越王宫的一砖一瓦,都是当时岭南地区最优秀的能工巧匠们的心血之作。

这个单元展示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多元一体文化面貌的形成过程和基因构成,重点展品包括南越王宫出土的印花大方砖、熊饰踏跺、“万岁瓦当”以及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龙带钩等。

展览现场

“秦砖汉瓦”彰显着当时建筑的辉煌成就,古人的智慧和巧思集中体现在其中。面对南方潮湿的环境,怎样使得宫殿的地面既防潮又美观,印花大方砖就是答案。这种烧制后的方砖铺设地面,模印精美的纹饰图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印花大方砖(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南越国曾经参照中央王朝地区,建制了一系列的宫殿遗址,也使用了王朝地区的礼仪和建筑文化。展出的“万岁”瓦当有遮挡风雨侵蚀和装饰的作用,主要用于宫殿、官署、寺庙等级别较高的古代建筑上。

“万岁”瓦当(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造型别致,是汉代岭南地区汉、楚、越文化融合一体的典型实证。屏风顶饰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双面兽和朱雀;漆木屏壁上绘有红黑两色的卷云纹图案,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而人操蛇的鎏金铜托座为一跪坐的力士用口衔蛇,双手操蛇的造型,力士低鼻大眼、着短裤与短袖葛衣、跣足,从服饰、体态看为典型的越人无疑,而食蛇也是古代越人传统;至于蟠龙形托座,将古越人图腾中的蛇、蛙以及中原地区崇拜的龙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多元信仰观念的杂糅和兼容。

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南越时期对于居所品味的追求,远远不亚于甚至更甚于现代人。不得不说,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正是现代人所向往的。

对于美食,古人从不含糊

对于美食的追求,从古至今都是无法割舍的爱好,而体现在实物上,可以保存至今的就是发掘出的古人的餐具、酒器。第三单元:美食美器,展示秦汉时期岭南地区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日常生活、礼仪制度、艺术审美、精神信仰等内容,重点展品有鎏金铜壶、铜钫、铜鍪铜烤炉、铜鉴等。

陶鸮形五联罐

五联罐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岭南文化器具,这种器具做成猫头鹰的形状也极其特别。这件广州地区出土的唯一一件这种形制的五联罐,可以反映出两千多年前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面貌。

鎏金铜壶(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鎏金铜壶出土时,整器用丝绢包裹,内装红枣。南越时期,用水果酿酒已经比较普及。岭南地区气候温暖,瓜果丰富。柑桔、桃、李、荔枝、橄榄、乌榄、甜瓜、木瓜等被发现于南越国时期墓葬中。

方形铜烤炉(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酒器有了,烧烤也不能缺席。方形铜烤炉就是见证,南越王墓一共出土了两件类似形制的铜烤炉。此件烤炉非常精美,炉壁上有4只乳猪,猪嘴朝上,说明烤炉的主要用途应是用于烧烤乳猪的。同时,也说明了岭南地区烧烤、烹煮、煎炸等在内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习惯。

展览现场

在各大菜系中,广东的美食尤其突出,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南越王朝就已经如此精致讲究。“食在广州”确实名不虚传。

岭南地区自古就有着与外界商贸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也正是如此才有了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岭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其日常生活的物品体现出一种异域风情,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见证。

第四单元:丝路序章。本单元重点展示岭南地区与域外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重点展品有陶船、铜提筒、四联体铜熏炉、陶俑座灯等。

陶俑座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陶俑座灯中,俑的形象很多与汉人不同,皆跣足,多数深目高鼻,捏出或划出络腮鬍须,也有的宽鼻厚唇,有的带耳环,有的缠头巾,外貌及装扮体现了不同族属、人种的特征。通过这件座灯的俑的形象,可以猜测或为汉代达官富人来自海外的家奴的形象,为其主人掌灯。

陶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陶船是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通过船上的人物大小,可以推断出当时的船长度在14~15米,这艘船设计精巧,船舵位于船尾中部,且装在船尾专设的舵楼中,其板叶宽大,障水有力,下端与船底取齐,水浅时不须提舵。

四连体铜熏炉(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这件四连体铜熏炉可以表明墓主夫人是一位富有生活品味的女子。熏炉的顶部有四个小盒子,里面可以盛放不同的香料。熏炉上面的镂空以及顶部盖子正是当时燃用进口香料的常用形制。

试想当时的岭南地区商业发达,周边各国商人在此贸易,丰富的文化生活、繁荣的经济使得当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可以回到古代来一次时空旅行,一定要去岭南看看。

漫步在展厅中,一器一物仿佛都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荣耀。在感叹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值得当下的思考。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才呈现出如此多元化的气象,才为后人留下了这么多的宝贵财富。

-END-

艺术有深度 欢迎下载 [艺术头条APP]

及时了解艺术动态 获取艺术灵感

☟☟☟

商业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