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玩捉迷藏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捉迷藏一类的游戏 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玩捉迷藏呢?

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玩捉迷藏呢?

2024-07-11 09: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理学空间 繁体 心理学与生活 > 生活中的心理学 > 育儿 > 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玩捉迷藏呢? 岛田将喜 2012-10-11 儿童研究

Z:S3u2f6R1d$t0捉迷藏是全世界孩子们都喜欢玩的游戏。即使这种游戏是最简单的游戏,它也有自己的规则。如果要说明目前捉迷藏游戏遍及全世界的现状的话,"所谓人类就是在幼年时期进行捉迷藏游戏的动物"这个假说比捉迷藏游戏是从一个地区开始传播到其它地区的假说更为合理。被喂养的日本弥猴的孩子们常常玩一种接力游戏,即"拉树枝追赶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可以认为有这样一种规则:拿着东西的猴子逃跑,其他没有拿东西的猴子追赶;当追赶者抢到逃跑者手中的东西时,追赶者成为新的逃跑者。以这个规则以及由此衍生的构造上的相似性来看,有学者认为:这种"拉树枝追赶游戏"可能就是捉迷藏游戏雏形的起源。无论是猿猴还是人类,都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玩这种有规则的游戏,而应该是在有"宽裕"的群体中自然产生的。像这种"拉树枝追赶游戏",在人类物种起源后又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促使它至今以"捉迷藏"的形式遍布全世界。

)C4b"?1h3A7s0

岛田将喜(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系人类进化论研究室)心理学空间.m&V sVG]RN}Ap

RNO kk[2F0前言

8[EvDlch"q0心理学空间E2}lc6Pd5K;p

一边看卷轴《鸟兽人物漫画》和彼得•布留盖(Peter Brueghel)的绘画《孩子的游戏》中画的众多游戏,一边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被那丰富多彩的游戏深深吸引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无论国外的、还是不同时代的、各式各样的游戏竟如此的相似?我们可以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的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集团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游戏的同时,还有各集团间极为相似的游戏。它们是通过同时代的,或者不同时代的种种游戏来体现的(清柳,1977;大林基地,1998;Hoizinga,1938;森,1989 )。 其中之一就是"捉迷藏"。有着各种各样变化的这种游戏,已由世界各地,很多当地调查研究人员做了报告[1](大林等,1998)。不仅是现在的孩子们,还是古代的日本、中国、欧洲等地区的孩子们就已经开始玩捉迷藏游戏了。当然,在《鸟兽人物漫画》和《孩子的游戏》中也画有这种游戏(小松,1987;酒井,1935;松浦,1907;森林,1989;柳田,1976)。在世界上好像还没有哪个民族的孩子们不玩捉迷藏游戏的吧。

e"c4xE5N3HGGzV"q0

  为何捉迷藏游戏在全世界孩子们中这么普及呢?

Z6k+m}q]xo0

心理学空间0E,^ hBC9U1D/p7\

心理学空间5bDYxy"G

捉迷藏的雏形

`{Z0g4G!{!z _0心理学空间w,] O0H6s#QR

世界上捉迷藏的种类不计其数,所有这些游戏都可能是在最单纯的"雏形"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要素和条件后衍生的(半泽,1980)。知道了这一点后,我们只要以捉迷藏的雏形来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d |]6i[MKG0

@/Y9JiQo0"几个孩子中一个人扮成鬼,其他人扮成被鬼追的小孩(补位)。如果鬼抓到了其中一个小孩后,那个被抓的小孩就成为新鬼(替换)",在这个描述中所记载的可能只是最一般的捉迷藏游戏吧?这个记述的要点是:第一,如果捉迷藏的雏形作为一种游戏是成立的话,它必须有两个规则才行,也就是说:首先,它必须要有"补位";其次,它还必须要有"替换"的规则才行。此外,这两个规则还必须得到参加游戏的孩子们的共同认可才行。第二,被称为"鬼"的,只是承担追赶的任务,这与日本或是东洋独特的民俗学概念中的"鬼"(折口,2000)的定义是不同的。心理学空间t~ { e'q+nj am

心理学空间?j xQLT6?x

最简单的捉迷藏的雏形也有其规则。这与仅有很多孩子们的单纯奔跑而成立的"相互追赶"游戏是不同的(神田,1991)。由于有这种规则的存在,才使孩子们有可能持续进行这种一对多(鬼对孩子)的相互追赶游戏。

4~2y3D%Jh4}3gS0心理学空间C,|&j2l'`\

以下就将捉迷藏定义为:在相互追赶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规则"使这种追赶能持续进行下去的一种游戏。fh9u\8{RL5V0心理学空间+ZWN2|W(Bq*XE

%j2l*XNQf$d4_b0捉迷藏起源的假说心理学空间6XD+K1kbol

心理学空间t/K5^ a'q3N

在说明捉迷藏游戏在全世界的分布情况时,一种观点认为:捉迷藏游戏是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本来就是在幼年时期进行捉迷藏游戏的动物,与前者相比,后者的观点似乎更加合理(Brown,1991)。心理学空间Z2y3\K1X ZBX_#u'PJ I

fdr(H5L9f{0如果后者的观点正确的话,那么捉迷藏的起源也许比人类的起源更早。如此,我们就有可能在那些与人类拥有共同祖先的现存动物物种中,观察到捉迷藏的游戏,但是在动物的游戏中是否能发现这种捉迷藏游戏呢?即使能发现的话,我想最多也可能只是一种捉迷藏游戏的原始形态吧。

Q9[T-^'A,O*K8Y0心理学空间y;@{*o ce@

在本文中笔者以日本猕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游戏进行了概括描述,对以上的预测进行了验证,从而对捉迷藏游戏之谜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S.mms\E-D0心理学空间v(}b1W/j$~/V*s

日本猕猴的游戏

%S3\6J3I.p f0心理学空间%j*fjJa6N-N

猴子们在婴儿期(0岁)及幼儿期(1-3岁)时也经常进行游戏。如果我们在野猿公园中对猴子们进行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小猴子们实际上会玩许多种游戏。它们在广场、树林里,以及在水池中等各种场地进行游戏。像一个人在地上打滚,跑跑停停之类的游戏(活动性游戏)当然存在,除此之外,还观察到了它们玩弄石头以及人们丢弃的垃圾等东西的游戏(对物性游戏)(伊谷,1954)。 在这些游戏中,最引起观察者注意的是,许多小猴子在公园内各种场地跑来跑去地玩(社会性游戏) 。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在这种以"相互追赶"和"打成一团"两个要素反复发生而构成的社会性游戏,在许多灵长类的幼仔中,是频繁发生的(早木,1990;Fagen,1981;Symons,1978)。心理学空间d$}2]'h8e8P6m

心理学空间+a#KM!o:N+L9K&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