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收入门槛边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标准人均多少元是中高收入国家 站在高收入门槛边上

站在高收入门槛边上

2024-07-09 0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国内科技企业并没有准备好,还无法消化多余的劳动力。甚至国内的科技企业暂时被卡了脖子,没办法参与到国际合作中,面临着技术瓶颈,也产生了技术人员冗余。

在高收入门槛前,几乎所有的追赶型国家或地区都会磕绊。在亚洲,前车之鉴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东亚雁阵式的经济起飞序列里,前面五个国家和地区排在我们前面,其中“四小龙”中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城邦型经济体,不好与相对复杂的经济体进行比较,但我们这里与日本、韩国乃至我国台湾地区还是可资比较的。不妨看看它们都是在什么时期脱离了高增长,又是如何一步步跻身于富裕国家或地区行列的。

在比较东亚经济体的发展中,安信证券有一个名为《三十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潜在增速的趋势转折》的研究报告,因为准确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降到5.5%左右而被广为传播。

该报告把2010年的中国和1968年的日本以及1991年的韩国放在一个起跑线上,做了多种类比,发现把时间之锚定在这两个时间点上,在经济基本面上有着最大化的契合。即使10年之后回头看,这些推算的偏差也不算很大。

2000年,中国人均GNI只有940美元,属于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NI划分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中国人均GNI达到4340美元,首次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标准;又用了13年,我们走到了高收入的门槛边。

日本也类似,它用整个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中等偏上向高收入国家的跃迁。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做对了什么?恰恰是它提高了国民的收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民众收入与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到了80年代,日本继续发力提高老百姓的最低工资,并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

有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的工资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速,民众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购买力也一再提升。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地产泡沫破灭,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失去的20年”。即便如此,因为国家保持着科技创新动力,仍稳坐发达国家的交椅。

韩国1988年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也是处于从中等偏上收入状态向高收入的跃升过程中,1994年其人均GDP站上1万美元的台阶,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并于1996年超过1.3万美元。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饱受打击,其人均GDP于1998年急剧下降到约8000美元。

韩国财阀体制的弊端在经济危机中暴露出来,也成为该国政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跨越危机,主要看它是否拥有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1999年韩国经济迅速回升,人均GDP重新站上1万美元台阶,再次“升级”为高收入国家,到2006年首次站上2万美元台阶,2018年则站上3万美元台阶。

在全球经济版图上,也颇有一些国家没有坐稳位子,如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和阿根廷等。这些国家多是资源型国家,缺乏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当汇率浮沉,它们的收入也是时高时低,不能维持稳定的增长。

经济增长遇到了暂时的困难,看看周边,也就有了镜鉴。想尽办法提升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才是解决之道。靠勒紧腰带,过苦日子,并不能带来稳健的增长。

摘自 | 《领导文萃》2023年7月下

稿件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作者 | 邢海洋

责任编辑 | 食月

微信编辑 | 少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