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公益丨探寻指尖上的非遗!强国研学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指尖上的中国年手抄报 强国公益丨探寻指尖上的非遗!强国研学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

强国公益丨探寻指尖上的非遗!强国研学走进江宁织造博物馆

2024-06-25 1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你读着“海天霞”,是否能看到海天交接处那一抹白里透红的晚霞;吟着“暮山紫”,是否能品出日暮西山云雾缭绕处那恢弘的紫气;画着“青黛”,是否能触到女子温柔的眉眼;赏着“栀子”,是否能嗅到其果实浸染出的那片明黄……当这些中华传统颜色与中国传统丝制结合,便碰撞出了极为绚烂的手工制品——云锦。

云锦被誉为“锦中之冠”,因为用料考究制造精良,如金莲花一般的色彩典雅秀丽,宛如天上云霞,因此得名。8月15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研学班来到江宁织造博物馆,走进这座古时的云锦制作工坊,欣赏珍贵的云锦制品、了解云锦制作过程、探索云锦背后的故事,在游览中感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与活力。

在讲解员龙浩老师的带领下,小学员们首先进入云锦天衣馆,了解云锦的制作历史和各类工艺。“云锦其实是指在南京生产着以锦缎为主的各种丝织物的总称,因为制作工艺复杂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制作材料非常昂贵,所以一直有“寸锦寸金”之说。”龙浩老师向小学员们讲解道。紧接着,龙浩老师让小学员们仔细观察一件云锦制品上的图案,“大家能看出中间的字是什么吗?”小学员七嘴八舌:“是寿!”“没错!那么围绕着这个字的,又是哪种动物的图案呢?”“金鱼!”“龙!”“蝙蝠!”在接二连三的猜测中,小朋友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不断被激发。从原料准备、图案构思、意匠绘制、挑花结本到上机织造,整个云锦织造流程在龙浩老师的讲解下逐渐明晰。龙浩表示,南京云锦当中的木机妆花手工制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寸锦寸金”名副其实。“带着小朋友们逐一讲解其中奥妙,对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很有帮助。”龙浩说。

在了解云锦的历史后,老师和志愿者们拿出帆布包和工具,让小学员们由“远观”变成“近学”,自己上手,学习印上云锦图案,做成属于自己的云锦包。“色依附于物,物又往往等同于色”。用美丽的颜色装点用品,就像南京云锦中颜色的华美,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诠释。结束后,小学员们纷纷赞叹,也有些意犹未尽,互相交谈起来。“织布要用‘经线’和‘纬线’,经线就是一根从上到下的竖着的线,纬线就是横着织的。”学员沈东辰说。“我之前也看过一些云锦的图片,也看过真的云锦,今天发现同样颜色的云锦,因为材料不同,也可以制造出颜色不同的感觉,我们古代人真的好厉害。”张雪菲小学员说道。

“中国云锦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带孩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了解民族的积累,让他们树立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家长沙莎赞叹道。家长王婧表示,云锦是南京的非遗文化,很多孩子虽然可能也在博物馆里进行过参观,但今天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不但知道了这么漂亮的图案是怎么来的,而且也知道了这些图案当中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觉得这种活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也希望在今后的过程当中有更多、更好的、新的研学活动。”王婧说。

据了解,江宁织造博物馆还相继开展“跟着名著学语文”“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研学项目”等活动,将文学之美融入生活,让每一个观众感受到博物馆的力量。同时,此次研学活动是“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强国公益”传统文化研学的又一重要成果。接下来,江苏学习平台将继续探索,为全省中小学生带来更多有营养、有意义的研学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拓展知识,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翟玉佳 实习生 邓秋湘 江家悦)

编辑: 夏晓晨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