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名词解释(部分节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指令性计划的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名词解释(部分节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名词解释(部分节选)

2024-06-13 2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ps:本专栏内的名词解释摘录自1988年沈阳出版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自学手册》。

А.计划经济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经济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符合按比例的要求。社会(国家)也有可能通过制定和执行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从需要出发,在社会范围内进行社会劳动资源的合理分配,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活动,调节经济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量关系和全社会各部分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使社会生产不断地满足人民生活改善和提高的需要。这样的经济制度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具有计划作用范围的全局性、计划性质的统一性、经济联系的商品性、调节形式的多样性、计划目的的人民性等五个显著特征,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Б. 经济计划

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目标和过程所作的部署、安排和指导。经济计划依主体和期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范围、作用、内容和作用。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可以制订时限长短不同的经济计划。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计划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调节和管理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经济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家经济作用的加强,经济计划也成为政府对经济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干预、诱导和调节的具体形式。

经济计划不仅反映经济生活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活动,也反映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主要方面,如科学技术、人口就业、文化教育、保健医疗、行政国防、生态环境等领域。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基本任务在于,自觉地认识和掌握经济、社会、科技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及影响,通过综合平衡,正确规定各地区、各主要部门、各环节的发展速度、比例和布局,以调节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使生产符合不断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并为实现经济计划的具体目标而拟定各项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措施。经济计划的全部内容,是通过计划体系、计划指标体系和文字报告的形式来表现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经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实行。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的条件下,经济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这些都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

В.计划决策

国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有计划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作出的抉择。它是国家经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对计划期内国民经济主要活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它是国家计划决策的具体化。过去,我国叫国民经济计划,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方面。近几年加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内容。从1982年起,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

Д.计划管理体制

简称计划体制。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制度的总称。也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制度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形成的体系。国家要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就需要建立一定的计划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管理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这是一个庞大的整体,要对这一整体进行计划管理,就需要有一系列的计划管理制度,这些计划管理制度总称为计划管理体制。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着的,相应地他们的计划管理制度也是有机联系着的,因此,计划管理体制又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制度按一定的内在联系所形成的体系。

计划管理体制通过一些列的管理制度,规定了实现计划管理的具体形式、手段和整个过程,具体体现了计划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因此,计划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运行的具体表现形态,是现阶段计划经济模式的具体体现。

Е.经济发展战略

对经济发展确定的全局性目标、根本性的对策和指导方针,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智力开发、生态环境等社会目标是下相互联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统一研究和筹划,因而又常称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战略”的本意是在对战争全局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筹划和对策,用以指导战争全局,并作为制定战术的依据。后来,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重,把“战略”引入经济领域,便产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

因为经济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它必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基本内容包括:(1)战略目标:总目标和分目标;(2)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力量部署等;(3)战略步骤:阶段划分、突破口选择、战略转移等;(4)战略措施:政策制订、人才组织、资金筹集等。

经济发展战略适用于不同范围和层次,因而有国家、部门、地区、企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具有根本的、最重要的意义,较小范围、较低层次的发展战略,则从属于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Ё.指令性计划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由政府和各级计划主管部门逐级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的保证完成的计划。

Ж. 指导性计划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由政府和各级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它不具有约束力,国家主要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制定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签订经济合同等指导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使之大体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

 З. 直接计划调节和间接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是自觉地按照一定目的在经济关系之间建立平衡状态的行为和过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计划调节,可以是直接计划调节,也可以是间接计划调节。

直接激化调节是计划经济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对自己的劳动时间所进行的直接的自觉的控制。即按照社会需要,不通过其他手段,直接控制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社会劳动量,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国家通过计划形式和计划指标,给各经济组织下达任务,各经济单位必需认真执行并保证实现。

间接计划调节,是利用价格、税收、信贷、利润率、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通过调整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的经济利益,来控制社会生产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以达到预期的要求,从整体上保证计划任务的实现。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中大量地采用间接计划调节的形式。现在计划管理中采用的指令行计划,基本上属于直接计划调节的具体形式;而指导性计划,则是一种间接计划调节的形式。

И. 社会经济形态

人类历史上以一定的生产关系总和为基础的社会。包括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总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低级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过程。每个社会经济形态都有它自身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特殊规律性。决定它们依次更迭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Й. 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中职权的划分;经济管理的组织形式;对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规定的统一制度。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处理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计划和市场的经济关系。

一定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它的适应状况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管理体制由一系列具体的管理体制所组成,主要包括计划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劳动管理体制、物资管理体制、物价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基建管理体制等。

К. 计划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用制定和组织执行统一的计划来管理经济,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管理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行的各项管理的中心环节。

计划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