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35张PPT) 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35张PPT) 2022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35张PPT) 2022

2024-04-30 1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拟行路难鲍照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学习目标读——秀出你的声音大家齐读一遍请好好读1~2遍给自己听,看看自己哪些读得还行,哪些还需要改进。请把你最好的朗读奉献给你的同桌,并且让他/她给你评一评,出出主意,改进一下。请同学为我们朗读。译——秀出你的理解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注释,将诗歌译为现代汉语。要求:有诗意,有文采,有押韵,有想象。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却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思——秀出你的感悟找出给你触动最深的诗句,赏析。要求:句式----我最喜欢这首诗歌的诗句(词语),因为……(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南朝 宋】鲍照思——秀出你的感悟诗中的他找出给你触动最深的诗句,赏析。满腹愁绪,无处宣泄的诗人形象说说你从诗中看到的诗人形象。现实中的鲍照鲍照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曾从事农耕。他早有诗名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他浪迹天涯,进山东、下江苏、来江西。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拥有非凡的才华,远大的政治抱负,一生不得志。时代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揣摩诗歌;融入体验如何读诗?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研究背景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鲍照《拟行路难》李白《行路难》读诗中的诗人读现实中的诗人读时代满腹愁绪,无处宣泄满腹愁绪,但潇洒自如,乐观积极怀才不遇怀才不遇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人才唐代开明的思想和繁盛让人充满希望比较:鲍照&李白高考秘诀知人论世,落实在考点上就是:“三看”——看形象看作者看注释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考题借鉴,知人论世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①因仕途失意而对世事变迁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作业:1.完成导学案上的检验篇。2.背熟《拟行路难》(07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表达了诗人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心非木石:比喻人有知觉、有感情。吞声:声将发又止。踟蹰zhízhú:徘徊不进的样子。珍馐:名贵的菜肴。垂钓:姜尚曾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以观文王。梦日:伊尹梦见自己乘船而过日月,后受商汤礼聘。长风:叔父宗炳问宗悫之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南朝宋大将军。字词预习行路难汉乐府杂曲,原为民间歌谣,其辞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续晋阳秋》说:“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后经文人拟作,前多着一“拟”字。释题阅读与探究1.阅读并梳理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释宝月的《行路难》。2.赏析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释宝月的《行路难》。(内容或手法)3.鉴赏鲍诗、李诗的异、同。阅读、赏析鲍照的《拟行路难》。阅读与探究一钟嵘《诗品》中说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魏晋南北朝时,门第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也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据史载,鲍照26岁将献诗言志于临川王刘义庆。有人劝阻:“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说:“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他稍获赏识,任临川国侍郎,后任太学博士及县令等。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子顼举兵叛乱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资料怀才被抑的愤懑不平是《拟行路难》最核心的情感。这诗强烈地表现了寒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不敢言”三字蕴藏无穷悲慨。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其感愤深切。“心非木石”而有感,却“不敢言”,一纵一收,把诗人内心难抑的悲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点评阅读与探究二阅读、赏析李白的《行路难》。这是一曲不甘沉沦的歌唱。从内容看,李白的《行路难》应写在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别筵上,他端杯又放下,他举筷又撂下;他拔剑却迟疑,他举目却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情感的苦闷和激荡。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添了对前路的信心,但现实的人生道路却很是艰难。诗人积极用世以实现抱负的愿望始终是强烈的。在考问了人生歧路本来就多之后,终于发出了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点评鉴赏鲍诗、李诗的异、同。阅读与探究三点评内容上,都写了怀才不遇而郁愤难平的感情。语言上,都受到汉乐府的影响,质朴而生动。手法上,都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如比、兴等。内容上,鲍诗表现门阀制度给寒士带来抑郁难伸的沉沦命运,情感上更为屈抑、困顿;李诗表现权臣当道使志士难以施展抱负的艰难处境,情感上还有一种理想追求,更为积极和乐观。手法上,鲍诗主要有起兴、直抒胸臆等;李诗主要有描摹、用典、虚实结合等。相同处:相异处: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读文意不能食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内心苦闷、抑郁,无路可走的茫然。读诗中的李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内心茫然欲渡 冰塞川 将登 雪满山满怀理想,无法实现长风破浪——直挂云帆尽管长路漫漫,艰难险阻,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读现实中的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现实中的李白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全诗中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发展过程?平静恬淡——开始自我宽慰——发展借酒浇愁——转折倾泻悲愤——高潮对话:智慧的碰撞揣摩诗歌主旨通过刻画_________的自我形象,抒发了_________之情,表达了__________之感。  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诗人满怀郁结,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怀才不遇的悲愤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愤慨沈德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