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立母死”?北魏防止外戚专权的残忍制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拓跋嗣母亲 “子立母死”?北魏防止外戚专权的残忍制度!

“子立母死”?北魏防止外戚专权的残忍制度!

2024-03-10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也是在权利的驱动下,汉朝的太后们都会选择比较年幼的孩子当做继承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能够长久地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利。所以后期的汉朝大不如前,出现动荡也比较多。而那些所谓的继承者不过是他们在为掌握权利而选择的傀儡,有的年纪打了,可以自己掌握政权的时候这群人还会选择废长立幼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拓跋珪之所以选择跟汉武帝刘彻一样的方式,也就是子立母死就是为了保证皇室继承人的权利稳定。虽然他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领导者,对汉文化了解的不多,可他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像那些被俘虏的中原人士学习他们的文化,也许就是从这些人中他明白了这种方式。

后宫干政的影响巨大,防止再次发生

北魏的前身更像是一个类似于部落的联盟。当时的整个国家十分的松散,虽然他处于部落领导者的位置,但是因为它的内部人员血缘关系都很亲近,不能通婚,所以需要和外面的不足进行通婚。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力量,它会选择强大的部落进行联合,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对方母族的势力。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事情不在少数,而且每次后宫干政基本上都会以失败作为结局。因此古人是很忌讳后宫干政这件事情的。

拓跋珪规在建立北魏政权的时候,传统的母系族群社会的遗风深深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想。但拓跋圭险要建立的是一个以父权和君权至上的政权,为了能够改变人们,让他们的思想从原始社会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要排除掉母系社会的这个因素,彻底将母权思想彻底打压下去,所以将刘贵人杀害。

拓跋珪再立拓跋嗣为太子的时候,赐死了他的生母刘贵人,而且他自亲自向太子解释原因。从前汉武帝药力勾越夫人的儿子为太子,便将勾越夫人赐死了,汉武帝的意思是不希望外戚专权,现在我要立你为太子要,就要向汉武帝学习,将你的母亲刘贵人赐死,这是为了你和本朝长远利益考虑,而确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所以以后要坚决贯彻执行。

母亲的强权让拓跋珪产生阴影

从北魏建国之后一直到献明皇后去世,中间一共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段里,拓跋珪虽然是国家的统治者,但是他所制定的各项政策都是在他母后干预下确定的,这就引起了当时已经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拓跋圭的不满。加上一些其它问题的干扰,让他一直和自己母亲之间存在心结,关系也不是很和谐。

因为对于他母亲干预朝廷统治十分不满,所以在后来的子立母死制度中也反映出了他对母亲的不悦。

虽然他的这种子立母死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干政,但是并没有减少后宫干政的问题。被选为继承人的年龄相对都比较幼小,需要乳母或保姆的抚养,在抚养的过程中,继承人会对自己的抚养者产生情感依赖,所以在登上皇位后也会给这些乳母比较高的地位。借着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她们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也给干预朝政提供强有力的条件,还会凭借这份感情给自己家族升官加爵。

而且虽然防止了继承者者母系家族干政的问题,但他考虑的并不全面。当继承者母亲死后,后宫其它女子可以成为他的抚养者,这种政治制度反而给这部分人干预朝政提供了政治条件。就像在北魏时期,凭借子立母死制度成功将对手除掉的文明皇后冯氏。

中央集团统治的需要和君主的晚年荒唐

实行这种子立母死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遏制外戚部落势力对于北魏政治的入侵,想要加进一步稳定中央集团的统治。本意是为了遏制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他算的其实很多,不过拓跋珪却没有算到人心,也没有算到儿子对母亲的爱不是权利可以比拟的。

当拓跋圭创立制度并实施的时候,太子拓跋嗣已经12岁了。小小年纪是不能承受这突如其来的丧母之痛,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反应的非常强烈,因此也引起了北魏的第一次内部动乱。

这种举动让服食寒食散而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太祖拓跋圭非常愤怒。此时的拓跋圭对待朝臣也是秋后算账,曾经的冒死如今都是死罪的根据。一些大臣或者因为脸色不好,或者因为喘气大声,有的甚至因为走路不合规矩,或者说话哪里不对,便被拓跋珪亲自下手痛打,被他打死的大臣尸体就撂在天安殿前。

拓跋嗣不愿牺牲母亲让自己成为统治者,所以选择了逃跑。在他逃跑之后,拓跋珪需要重新选择继承人,他选择了次子拓跋绍。按照他所制定的制度,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同样要被赐死。

不过拓跋绍对母亲非常的敬重。得知自己母亲要被杀掉的时候,就带领自己的亲信潜入宫中,将拓跋圭杀害。拓跋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发动了兵变,将拓跋绍打败,平定了叛乱,因此登上了皇位。

拓跋珪去世的时候也不过39岁,而他的次子拓跋绍才16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加强中央集团统治的需要而制定的政策,最终伤害的还是这父子本人。

就因为他的这种制度很多年轻嫔妃因此丧命,北魏后期皇室子嗣也严重减少。本想母凭子贵的嫔妃因为这种制度而不敢生太子,她们选择多种方式进行避孕,使北魏的皇室血脉一度凋零。子立母死的制度也加剧了北魏的灭亡。

总结

其实北魏君主拓跋珪的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为北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因为当自己的孩子有成为帝王可能性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母子天人永格。这也就出现了曾经争宠生子的嫔妃们不敢在繁育皇子,更不敢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最终就导致了北魏断子绝嗣,在没有可用的君王。

从长久的发展规律来看,拓跋珪的政策确实有效的防止了外戚干政,也防止了母系家族的发展,但同时也影响了王朝的发展。世上难得两全法,最后的结果也不是他想看到的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