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坚持”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拓展渠道是什么意思 “六个坚持”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六个坚持”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2023-03-26 12: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 谭钟培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课程思政的政治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对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要引导学生站稳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六个坚持”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因而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必须把“人民”二字贯穿其中,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教学,充分挖掘本课程及专业领域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大学生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理念,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摆脱“小我”的名利,追求“大我”的奉献,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课程思政要培养学生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自信自立是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魂。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参与者,更是需要以自信自立、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课程思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侧重提升学生内在气质,坚定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立的根基源于我国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等等,课程思政要善于将这些思想资源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中,并挖掘本专业领域的历史成就、精神谱系,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充分的历史自信把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展示出来,不断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要把握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继承与发展、过去与未来、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始终不变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对党的全面领导的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课程思政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而面对世界的变化发展,又必须摒弃“万古不变的教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课程思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引领,在内容上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课程思政,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同课程内容相结合,在方法上挖掘和运用讲故事、搞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在模式上拓展教育场域,实现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不断推出创新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学习交流互鉴。

  课程思政要建立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回答并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前沿阵地,不切实际地泛泛而谈只会让课程思政沦为形式主义,难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因此课程思政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一是聚焦教育的首要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课程思政要加强政治方向上的指引,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事业。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当代大学生易受网络各类信息的冲击,在“拔节孕穗”期难免产生思想上、价值观上的困惑,影响其健康成长,课程思政要从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利用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课程思政要运用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整体,绝不是生拉硬拽地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同思政资源放在一起,只有找到课程内容同思政元素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产生“1+1>2”的效果。一方面各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思想认识的提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课程思政要善于运用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纵向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除了从“四史”中寻找思政资源,还要着重从本专业发展历程入手,充分挖掘本专业领域的英雄人物事迹、发展成功经验、伟大变革实践等,将本专业领域的历史资源整合为有效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学好专业知识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主动性;横向上建立开放思维模式,凝聚多元力量,结合思政课程的最新理论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从“大思政课”的角度选取育人素材,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增强课程思政理论的穿透力和信服力。

  课程思政要造就学生胸怀天下的担当境界。坚持胸怀天下是“六个坚持”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然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逐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绝不仅仅着眼于本国的发展,而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用世界眼光关怀全人类的发展是时代责任。因此课程思政要以胸怀天下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宏观视野,既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又要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以宽阔的胸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沈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