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博物馆:当狂热教皇遇上天才艺术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拉奥孔雕像是什么 梵蒂冈博物馆:当狂热教皇遇上天才艺术家

梵蒂冈博物馆:当狂热教皇遇上天才艺术家

2023-12-27 0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儒略二世 1503-1513在位

梵蒂冈博物馆的创立者儒略二世,是一位非常热爱艺术、热衷于资助艺术的教皇。他在位期间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教宗的宗座图书馆逐渐建成面向公众开放的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中收藏门类繁多, 其中最优秀的收藏,是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

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技艺与巧思的完美融合

大理石雕塑拉奥孔是古希腊时代的作品,后来因战争遗失,直到1506年1月4日,该座群像在罗马的提图斯浴场遗址附近被出土发现。这组群雕被发现的时候,拉奥孔的右臂已经遗失,两个孩子当中一个遗失了手掌,另一个遗失了右臂。当时执政的儒略二世组织了包括拉斐尔在内的多位艺术家来修复这件作品,修复成了现在著名的拉奥孔的形象,收藏于 梵蒂冈博物馆室外的雕塑展厅。

据《荷马史诗》记载,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大祭司,特洛伊战争中,他曾向特洛伊人预言,不能将希腊人留下的木马拖进城,否则特洛伊人将会遭殃。站在希腊联军一方的阿波罗与雅典娜因对此 拉奥孔进行惩罚,用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缠绕窒息而死。特洛伊人看到拉奥孔死了,认为一定是他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了天神,便赶紧让木马进入城中。结果当晚,木马中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跳了出来,他们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变为一片灰烬。

拉奥孔 推测为公元前2世纪的雕塑作品

拉奥孔这件雕塑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它是一组群雕作品,核心人物是拉奥孔,次要人物是他的两个儿子。可以看到,他的大儿子一边在逃脱蛇的纠缠,一边在回头看着他的父亲;他的小儿子被蛇紧紧地缠住全身,似乎快要窒息了。位于正中的拉奥孔被刻画的身强力壮,他正奋力地挣脱两条蟒蛇的缠绕,面部表情既痛苦又无奈,拼尽全力地表达着和自己命运的抗争。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拉奥孔的右臂有一条明显的裂痕,其实这条手臂是之后接上去的。在16世纪拉奥孔被发掘出来时,他的右臂部分没有被找到。当时儒略二世在宫廷里组织艺术家们讨论拉奥孔的右臂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说这只手臂是朝上把蟒蛇揪起来的姿势,唯独米开朗基罗说不对,他认为右臂应该是蜷缩着往后拧。

当时主持会议的艺术家是拉斐尔,他听取了大多数人的建议采取了第一种做法。有趣的是,20世纪中叶,拉奥孔残缺的右臂被找到了,果真如米开朗基罗说的那样是往后蜷缩着的。米开朗基罗只通过拉奥孔的动作就判断出残缺手臂的状态,不愧为西方艺术史上的雕刻大师。

贝尔维德尔躯干 公元15世纪初出土

在梵蒂冈博物馆的古希腊罗马雕塑收藏中,《贝尔维德尔躯干》也是值得欣赏的经典之作。它是以出土的地方来命名的,出土的时候只有一个躯干,头颅和四肢的部分都没有。

这件作品据推测创作于公元前一世纪,被教宗儒略二世购入放置在教廷。儒略二世与众多艺术家商量能否将这个雕像复原。米开朗基罗经过仔细研究之后,礼貌地拒绝了教皇的请求。他说,这样的作品他只能崇拜和学习,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做补充。

为什么米开朗基罗会如此崇敬这件作品?一是由于作品中蕴含非常精准的人体解剖原理。我们能够看到雕塑人物微微扭动了上身,创作者呈现的肌肉位置和人体构造是完全正确的。在米开朗基罗的时代,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了解人体肌肉走向和纹理构造并不容易。因此,在他看来,这件作品是很好的学习目标,这个雕塑也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蓝本。

米开朗基罗 西斯廷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局部-巴托洛梅奥

上图是西斯廷祭坛画《最后的审判》的一个局部,画的是圣人巴托洛梅奥。在画这个人物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就参照了《贝尔维德尔躯干》这个雕塑作品,让巴托洛梅奥的身体微微向右倾斜,他肋下和肚子上的肌肉群按照人体构造真实地呈现出来。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西斯廷小教堂的这副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时,已经到了中晚年,这时的他已经有了更多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教廷当时对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的收藏,很大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提供了给养。

19世纪初,教皇庇护七世时期,担任文物部负责人的卡诺瓦也有非常多的创作作品,如今散布在世界不同的博物馆中。《提着美杜莎头颅的忒休斯》是他以当时很多罗马的雕塑为蓝本来创作的。 卡诺瓦的创作风格和古代希腊罗马时不一样,因为那并不是一个充满英雄史诗的时代,所以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悲愤和抗争这类情感表达。卡诺瓦创作的古典主义雕塑作品往往更优雅,更高贵。

《提着美杜莎头颅的忒休斯》 卡诺瓦 公元18世纪

用启蒙时代的艺术评论家温克尔曼的话来总结 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特点,即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所谓高贵的单纯,我认为是说它展现的是希腊时代人类社会思想正处于启蒙时代,从那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展现出来属于那个时代的某种单纯。而静穆的伟大,我的理解是不管是表现英雄史诗还是神话故事,这些作品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是希腊人对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自我命运的搏斗精神。并且,所有雕塑向我们呈现的并不是巴洛克艺术的戏剧化形式,虽然是表现搏斗的瞬间,但那一瞬间更多是凝固的、寂静的,因此称之为静穆的伟大。

卡诺瓦对梵蒂冈博物馆也有着非常重大的贡献。今天梵蒂冈博物馆能够有如此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雕塑收藏,甚至还建有一个罗马雕塑走廊,这都要感谢卡诺瓦的精心打造。

签字大厅:基督教的包容与真理

在梵蒂冈博物馆中,当你参观到拉斐尔的签字大厅时,其实已经走到梵蒂冈的办公楼中了。包括拉斐尔的签字大厅和西斯廷小教堂,都在梵蒂冈的办公区域。

签字大厅“拉斐尔房间” 1509-1511

签字大厅实际是4间大厅,现在,只有完全由拉菲尔本人创作壁画的这一间被称为“签字大厅”。起初这四间大厅都交给拉斐尔进行装饰,但这个任务交给他不久后,儒略二世便让他去设计圣彼得大教堂,拉斐尔便没有时间去装饰其他三间大厅了。因此只有签字大厅这个房间四面的壁画基本是拉菲尔自己完成的。这个房间之所以叫签字大厅,其实是儒略二世教皇休息和签署一些比较秘密和重要的文件的地方。这个厅面积并不大,大概只有一百多平米,但因为拉斐尔的装饰,使之成为了文艺复兴盛期必看的一件作品。

签字大厅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雅典学院以及和其相对的这两幅作品。在文艺复兴盛期,教宗使用的房间中的艺术装饰都包含宗教的意义,要体现出当时基督教的真理和对希腊罗马文化的包容和解释。从内容的设计上来说,签字大厅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

雅典学院

签字大厅的主体画面是雅典学院,整个设计都是弦月窗的造型。在弦月窗里面,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宏伟的建筑结构的透视,一道雄伟的拱门以及在拱门两边雕塑,都是特别典型的罗马风格。整个作品的设计并不是拉斐尔一人之力完成的,他听从了好朋友布拉曼特的推荐,参照了君士坦丁堡所建的圣彼得大教堂进行设计,因此,一种把圣彼得大教堂搬进了房间的感觉。他在雅典学院中设计了众多人物,那些人物都不是来自同一个时期的,显然这些设计意有所指。

画面中间的月亮门中心的两个人,一个是亚里士多德,一个是柏拉图。柏拉图一手指天,亚里士多德一手指地。指天的柏拉图象征着自然哲学,指地的亚里士多德象征着人伦哲学。从教会的角度解释来说,柏拉图的动作预示着一切真理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在他们旁边穿黄色袍子的是苏格拉底,他正在和人们进行辩论。此外,画面中还有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数学家欧几里得、科学家托勒密等历史上伟大的学者。拉斐尔将他们画在签字大厅的墙壁上,是为向他们为开启人类的智慧作出的贡献而致敬。

教会的赞颂

签字大厅中的作品一定要完整地看,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上图的绘画中将构图分成了三个层次,这个构图讲的是对教会的真理真谛进行的辩论。在这个作品中,圣父在最上面,天使围绕在两侧,这部分称为“天主圣旗送天主”。圣父下面,画面中间是耶稣基督,他的两边分别有穿着蓝色袍子的圣母以及圣洗约翰,体现的是胜利的教会。耶稣基督两边的人物,集合了《圣经》新旧约当中的圣人和先知。最左边的是圣彼得,坐在圣彼得旁边是亚当,此外还有小雅各伯、亚伯拉罕、摩西和圣保罗等。在耶稣基督的脚下,有4个小天使每人手里拿一本福音书,象征着4个福音,中间的鸽子象征着圣灵,整个画面完整地体现了教义中耶稣基督、圣父和圣灵的三位一体。

这个画面和雅典学院相对,以此来说明此时的基督教希望把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智慧融入到它的教育当中,来证明基督教的教义可以无所不包,因此这个作品展示的是教会对于文艺复兴时代对待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理念。

画面的最下边有很多人在祭坛两边,似乎在激烈地辩论。这一层中包含的圣人有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建筑家布拉曼特、把圣经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的圣哲罗姆、英诺森三世和儒略二世两位教皇、戴着花环与橄榄枝的但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教会改革者萨沃纳罗拉等人。在画面中,这些对基督教具有特别大贡献的教父们,以及古代圣人们正在对耶稣基督的圣体进行辩论,这部分称为“战斗的教会”。

《耶稣变容》:古典主义绘画代表作

梵蒂冈博物馆的一个画廊中收藏了许多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以及一些巴洛克时代的作品。在画廊最深处的一个最大的展厅里,展现的就是拉斐尔的最后一件作品——《耶稣变容》,这个作品所展现的是耶稣基督变容那一瞬间的场景。

拉斐尔 《耶稣变容》 1519

画面中耶稣基督位于最上面,在他变容的瞬间似乎有很多的光线射出来,他脚下的信徒因为无法阻挡的光线,有人吓得晕倒,有人非常惊诧。画面中两个人手的指向,告诉了我们这幅画的欣赏过程。其中穿红袍子的人指向耶稣基督,似乎在告诉人们耶稣基督变容了。另一个在暗处穿黄色衣服的人指向了疯癫的男孩,证明耶稣基督能够使疯癫的男孩痊愈。画面的最下边有一位女性,她如雕塑一般单膝跪地,表情坚定且孔武有力。整个画面的核心一是耶稣基督,一是用坚定的女性来证明耶稣基督具有上帝的灵,以此来形象地说明“真”这个基本信条。这个妇女的形象后来成为了拉斐尔所建立的文艺复兴之后古典主义学派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梵蒂冈博物馆有两大特点,一是这里主要展现的是教廷的艺术,因此很多作品呈现的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比如签字大厅里面的弦月窗上表现的“信、望、爱”,以及其他一些美德等。另外,记录教会的重大历史也是梵蒂冈的教廷艺术中特别重要的题材。签字大厅里其他几个大厅展现的便是教会当中一些重大的历史时刻。如果对天主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相信进入这间博物馆去欣赏的时候就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