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报纸的种类图片 第五章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

第五章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

2024-07-11 19: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众报纸是从独立报刊发展而来的,是与传统报刊不同的新型传播形式,它构成了报刊从言论到新闻纸、从事业经营到企业化经营的两个根本改变。

通讯社的出现是工业化分工的产物,它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并初步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报刊新闻传播走向成熟的表现

对新闻的认识不断深化、记者队伍的建立和编辑专业化;

而且体现为新闻报道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报道方式的变革;

媒介的发展;

新闻传播及时性、准确性的提高;

新闻传播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一节 工业革命:社会变迁与新闻需求的扩大

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社会变迁,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科技进步、人口、社会文化和观念等各个方面:

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生力量登上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对内制度化的改革和对外扩张的冲动更佳强烈,这是建立各国新闻传播体系的政治基础;激烈的国内外政治、军事冲突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工业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和技术变革,直接促进了西方的独立报刊向大众媒体的转变。

经济:工业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变迁、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经济结构变迁的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报刊需求对象的变化,一般来说,越是后发展的产业对信息的需求就越高。

人口:工业革命直接引爆人口革命,带来城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巨大变革。人口爆炸使媒介的对象增加,城市化的使媒介的对象集中,而普及教育直接为报刊媒体提供受众。工业革命要求生产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新增人口和城市化提供了教育的市场,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科技: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组成部分之一,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物质基础。

第二节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

一、独立报刊的出现

独立报刊,就是表现出新闻独立性的报刊。独立报刊式新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闻社会共性功能的体现。只有在相对自由和独立的传播体系中,独立报刊才可以得到发展,才可以发挥其特有功能,即“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最新消息从而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独立报刊进一步发展就是大众报刊的出现,新闻的多种社会功能才体现。

(一)英国

《泰晤士报》: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被视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印刷商约翰·沃尔特于1785年1月1日创办《每日环球记录报》,1788年改名为《泰晤士报》。1981年被默多克集团收购,以极具国际声誉的高级报纸定位发展至今。

该报办报方针为:尽量翔实地报道国会辩论、各国动态、商业行情等消息。但在政治倾向上趋于保守,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细,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二)美国

美国独立报刊的发展式在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在政党报刊时期,报刊充满了政治宣传和虚假消息,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后,大量新出版的报纸都显示出独立报刊的倾向,开始站在大众的立场上独立报道政府活动和各种真实消息,也冲垮了政党报纸的基础。

二、大众报刊的特点

大众报刊顾名思义就是面向大众的报刊,在新闻传播史上,大众报刊完成了从舆论观点纸(view paper)向新闻纸(news paper)的转变、从事业运所向市场运营的转变。所以,大众报刊的出现是新闻传播史的重要转折。

(一)大众报刊开始对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价值的探索:大众报刊的目的是扩大发行量,是讨论各种公众关心的问题,读者是普通大众,所以客观报道、追求新闻真实和独立的公众立场成为大众报刊主要价值取向。

(二)大众报刊都维持经济上的独立,开始产业化经营:大众报刊不接受也不需要接受来自政府、政党或某些利益集团的资助,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有阅读需要、阅读能力的读者;为开拓市场,各工商企业大大增加广告开支,发行与广告成为大众报刊收入的两大支柱,报刊成为赚钱的经济企业,成为产业化经营的实体。

(三)在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上,大众报刊开始迎合大众的需要:

从以政治报道、评论为主转变为以各种新闻为主,除了大量报道经济、社会、文体、教育、地方新闻及其他人们感兴趣的消息,甚至还刊载一些知识小品、文学作品等;

文风上,大众报刊抛弃了说教性的政治语言、深奥难懂的书面语言,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及生活口语;

排版上,大众报刊摆脱了过去严肃、呆板的版式,使用多行标题、图片、花边等使版面生动,富于变化和活力。

(四)大众报刊定价低廉,所以又称“廉价报刊”:由于面向大众的需要,发行和广告收入的支撑,与以前报刊相比,大众报刊的售价低了三至五倍,从而使报刊的发行量剧增。

三、各国的大众报刊

(一)美国

首先出现大众报刊的原因:新闻体制建立早、没有传统束缚、工业革命发生早、创新意识强烈

世界上第一张大众报刊《太阳报》: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太阳报》,他声称办报的目的“使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太阳报》的售价只有一美分,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广告,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写法充满人情味,同时还采取发行回扣和街头售报等新的销售方式,最高时发行13万份。

《纽约先驱报》:1835年,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的日报,创办人贝内特使一个专业记者出身的编辑发行人,因为赋予该报极强的个人色彩和独到之处。他以赶超《太阳报》为目标,提出了“人道主义”“社会改革”“真实公正”等口号,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采写的新闻及时、迅速、面广。60年年代《纽约先驱报》超过了当时的《太阳报》发行量,贝内特因为报纸干预了社会生活而被称为“美国第一记者”。

《纽约论坛报》:霍勒斯·格里利因不满贝内特过分重视消息而忽视政治观点,在1841年创办《纽约论坛报》,这份报纸摒弃煽情新闻、虚假广告和虚伪中立,其言论严肃公正、切中要害。经常发表长篇社论,鼓吹开发西部二号废除黑人奴隶,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大影响,在中西部舆论界影响很大。读者们把这份报纸作为自己的《圣经》,马克思作为该报的英国通讯记者曾为这张报纸写了数百篇文章。

《纽约时报》:1851年,雷蒙德等人创办《纽约时报》。该报起初命名为《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改名《纽约时报》。该报主张新闻翔实、报道客观、言论平和,以适应当时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读者的需要。1896年奥克斯接手后将其发扬光大。首先确立了庄重严肃的新闻风格,报道重点是政府新闻,时事评论和金融地产交易;任用优秀主编,首家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以客观的态度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纽约时报》是一份以政界、企业界、知识界为读者对象的高级报纸。《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全世界有相当的影响力。

(二)法国

《新闻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两家著名的廉价商业日报之一,1836年7月1日由资产阶级报人、亲政府的议员吉拉丹创办于巴黎,售价低廉,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直线上升。该报的特点是:(1)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2)多刊登有关卫生、健康、食品、服装、家庭等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3)多刊登文学作品,1836年连载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姑娘》,开长篇连载小说的先河;(4)改革报业经营模式,在法国首创通过增加广告收入来降低报价的先例。吉拉丹被认为是法国廉价报纸的创始人、报纸企业化的先驱。

《世纪报》:19 世纪中后期,法国两家著名的廉价商业日报之一。1836 年 7 月 1 日由杜塔克创办于巴黎。该报独立经营,在政治上是共和派的支持者。该报政治立场鲜明,主张通过合法途径,按照公众意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它报道广泛,注重社会新闻、法庭案件,对犯罪新闻的报道比《新闻报》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率先刊登短篇小说。先后刊登巴尔扎克的《保尔船长》和大仲马的《三剑客》等名著。由于《世》支持共和制,在编辑内容上重视社会新闻,文字通俗,销量一直领先于《新闻报》。广告收入也逐步增加。并于 1845 年成立“广告总公司”,经办几家大报的广告业务。

(三)英国

《每日电讯报》创办于1855年,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劳森是该报的主要缔造者,旨在增进国家利益。该报在劳森经营时期真正得到发展,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重视延揽人才。劳森被尊为“英国报业之父”。

二战前该报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二战后,它成为“高级报纸”,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它率先向世界报道了中国粉碎“四人帮”的消息。

(四)德国

《柏林日报》:德国第一份廉价报纸,1871年莫斯创办

《柏林地方报》:1883年奥古斯特·舍尔创办,后他以该报为核心,创建了一个报业集团

德国最成功的廉价报纸:莱奥波特·乌尔斯特创办的《柏林晨邮报》《柏林晚邮报》及收购的《柏林日报》,形成德国一个重要的报业集团。

(五)意大利

《晚邮报》:意大利最早的商业报纸。1876年托雷利·维奥利尔在米兰创办,1889年该报发行量达10万份

《邮报周刊》《小邮报》:托雷利·维奥利尔去世后,《晚邮报》继任总编辑阿尔伯蒂尼利用报社资金创办,这些报刊都再去了价格低廉、形式活泼、以社会新闻娱乐消息和广告为主、面向大众的办报方针,实行商业化经营。

(六)日本

在日本,廉价报纸一开始叫小报,版面较小、价格低廉,以新闻报道、娱乐消息、连载小说为主,一般不刊登政论文章,小报实际上是一种大众报纸,也是日本现代报纸的前身。

《读卖新闻》:日本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小报,1874年由子安峻等人创办,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以文学报著称。

《朝日新闻》1879年,木村滕创办,奉行“企业本位”“报道第一主义”,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是日本19世纪8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报纸。80年代后,开始走向商业化经营,在东京开分部,用电传发新闻,采用新的印刷技术,低调报价并采用各种促销手段,其发行量不断上升,不过由于日本的历史情况,其报刊的独立性远不如英美报纸。

甲午战争后到一战,日本争论新闻日趋没落,报业开始企业化,营利性新闻逐渐增多。在这个时期,报纸的版面内容、组织架构和记者意识等各方面发生变化。1892年创立《万朝报》在发行上采取低价原则;在编辑方针中,要求“一简单、二明了、三痛快”;在内容上,开始从日常报道和言论转向对某个问题的报道,特别是开始进行揭丑报道。

四、对大众报刊的评价

大众报刊实现了从“言论纸”向“新闻纸”、从事业运作向企业运营的转变

大众报刊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体现了市场机制的成熟

从新闻史的角度看,大众报刊开创了新闻本位的原则、时效性原则和客观报道原则,在大众报刊阶段,新闻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客观性才得到真正的重视

从社会结果看,大众报刊体现文字传播的成熟,传统媒介真正成为大众媒介。

大众报刊不仅取代文字传播中的各种图书和小册子成为专业的新闻提供者,而且“以眼睛取代耳朵”,传播跨越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从而进入大众传播

大众报刊的对象变成受众,开始把受众的“注意力”作为产品,这种商业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损害新闻的社会公共性,造成黄色新闻。

第三节 通讯社的出现:原因和影响

一、通讯社出现的前提和性质

(一)通讯社出现的前提

由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变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动:这种变动导致新闻的本源——各种足以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变动日益增多;导致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了解这种变动的愿望与日俱增,各国内部的变化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变化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工业革命中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变革为人们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带来极大的便利: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及其实用化,在速度和范围两方面彻底改变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实现全球性的信息集市共享,通信技术的改变是通讯社出现和发展的直接物质前提;

各种报刊特别是大众报刊的涌现直接推动通讯社的产生:大众报刊是工业革命后社会需求的产物也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众多的大众报刊要求廉价、迅速和丰富的国内外信息资源,在工业革命专业性分工喜爱,专业化的消息工厂——通讯社诞生。

通讯社实际上是一个消息批发商,或者说是一个消息工厂,在专业化的服务扩大报刊等新闻媒介的新闻收集手段。它打破了新闻媒介的个性结构,实现新闻媒介传播内容的标准化,是“一种标准化了的新闻公分母”,它的出现是工业革命专业化分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传播业的一场变革。

二、近代四大通讯社的出现

(一)哈瓦斯社:哈瓦斯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新闻通讯社。1835年创办于巴黎,创办人是哈瓦斯。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哈瓦斯社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1870年,哈瓦斯社与路透社、沃尔夫社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确定了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中美、南美为其采访、发布新闻范围。二战中,哈瓦斯通讯社被德军全盘接收,成为德国纳粹和法国卖国政府的宣传工具。法国解放后,戴高乐政府没收了哈瓦斯通讯社的所有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法国新闻通讯社。

(二)沃尔夫社:沃尔夫通讯社,德国通讯事业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1849年由沃尔夫在柏林创建,60年代开始提供信息服务,成为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沃尔夫社处处为政府的内外政策服务,直到1865年,俾斯麦将沃尔夫社置于政府控制下,并改组为股份公司。1875年,在政府支持下,扩建为大陆电报公司,但习惯上仍沿用沃尔夫的名称。一战爆发后,沃尔夫通讯社被迫中止在德以外业务,降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接管沃尔夫社,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三)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一是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二是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路透社利用当时一切可能的条件来提供英国公众所关心的美国内战的消息,使路透社的声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社四边”协定签订后,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垄断体系建立,路透社从中获益。现在的路透社势力雄厚,信誉良好,有1000多家国外报刊、电台等订购新闻稿件。

路透:英国路透社的创办人。原名L.B.约瑟法特。生于德国卡塞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经营出版业务。1850年在德国亚琛设立通讯机构,以信鸽传递消息。1851年移居英国,开始通讯社业务工作,把从欧洲大陆发来的金融、商业信息,编成“路透快讯”供给交易所、银行、贸易公司等,同时也向巴黎、柏林等地传送商情消息。1858 年有7家伦敦报纸订用他的通讯稿,《泰晤士报》也与他签订了供稿合同。1865 年通讯社改组为路透电报公司,兼营电报与海底电缆业务,路透任总经理。1899年2月25日卒于法国尼斯。

(四)美联社:成立于1948年,全称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实力最强的通讯社,也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合作性非营利组织。其前身为创建于1849年的纽约“港口新闻社”。后几经演变,1892年组成位于芝加哥的“美国联合通讯社”。1900年再度改组,总部迁到纽约,逐步向国际性通讯社演进。该社为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企业。特色服务:美联社电视新闻、ENPS平台。最大的服务特色拥有一个商业数字式图片档案库。美联社现用六种文字发稿,采取滚动发稿方式。拥有覆盖全球、包括地面线路和卫星传送在内的通讯网络。收入主要靠国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订费,20世纪90年代处于亏损状态。

三、通讯社的功能、发展和影响

(一)功能:具有超强的新闻收集能力,能提供异常丰富的新闻产品

(二)发展:最初是提供国际新闻服务、交换国际新闻➡️报道国内新闻为主,签订协议,交换国际新闻

(三)影响

通讯社进一步促进新闻的专业化:通讯社是在独立报刊和大众报刊出现时产生和发展的,它与媒体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讯社通过采用新的通信技术、建立记者队伍和报道网络、提供各类新闻信息和报道,在新闻专业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讯社促进新闻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新闻报道的国家化:通讯社往往是国家利益的代言人,具有国家性,国家通讯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它发布的新闻必须为外国新闻媒介所采用,这取决于对新闻源的独占、发布新闻是否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有关。

四、世界传播体系的建立

三边四社:

“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旨在瓜分世界新闻市场。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德国沃尔夫通讯社、英国路透社经过几十年的竞争,三家机构不断改组和扩大,三方在竞争中都蒙受很大损失。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三社四边”协议,1875年,路透社又代表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同美联社的代表签订了交换新闻的协定,由此,一个四家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垄断体系最终确立。依此协定,路透社垄断了英国,荷兰及远东地区;哈瓦斯社垄断领域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沃尔夫垄断了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俄国;美联社只在美国采集和发布新闻,并以美国新闻与三大社交换国际新闻。协定规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但一战后该协定名存实亡,在二战后彻底土崩瓦解,美联社脱离了这一体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竞争领域,从此近代通讯社事业转向了自由竞争新阶段。

第四节 记者、报道和新闻问题

二、报道内容和层次的多样化

(一)新闻报道

1.从内容上分:

时政新闻:报道时事政治的新闻。时政新闻是报道政治的主体政府活动、制度变革和国际关系变动的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一直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时政新闻都归为硬新闻的范畴。从报刊产生开始,时政新闻就是新闻报道最主要的内容。最初,国际政治是时政新闻的主要内容,19世纪后,随着国内报道的增多,时政新闻中关于本国政府获得报道开始逐渐增多。

硬新闻:是根据新闻与读者的关系(硬、软)划分。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重大的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疾病流行、重大灾害等,是为人们的政治经济活动和工作生活提供依据的新闻。硬新闻强调时效性、重大性和准确性(时间、地点、数量、人数等)。硬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可以有效加以分析和解释的新闻,是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的描述,与事实有关,强调一些列的信息。

软新闻:是指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利害关系,向人们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新闻,是富有人情味和知识趣味的新闻,是对时效性、重大性和准确性要求不那么高的新闻。软新闻是特写和人们感兴趣的故事,是更娱乐化、私人化和情感化的事件。

经济新闻:在所有新闻信息种类中,经济信息是产生最早的新闻信息,劳动中的信息传递就是最原始的经济新闻形态。文字新闻出现后,在“新闻信”中,特别是欧洲中世纪后期手抄报纸,经济新闻日益增多;17~19世纪,经济新闻不如政治新闻;19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经济新闻蓬勃发展,由原来的经济信息发展成通讯、专访、调查、评论等多种形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经济类报刊,经济报刊在报刊中的比重日益上升

英国:1843年《经济学》、1888年《金融时报》

美国:1889年《华尔街日报》

社会新闻:社会新闻强调新闻的社会性,更具有新鲜性、趣味性和贴近性,具有更多的软新闻色彩。社会新闻出现时间早,古代报刊就有一些社会上发生的逸闻趣事;18世纪晚期报刊中社会新闻增多,19世纪后期大众报刊出现后崛起;黄色新闻时期,社会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其他新闻:包括科技新闻、体育新闻、文化娱乐新闻等;

科技新闻:新闻种类中较早产生,本杰明·法兰克福《宾夕法尼亚公报》刊登避雷针的发明;19世纪后,对科技新闻的报道开始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门类;

体育新闻:在大众报刊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闻品种,近代体育新闻的开创者是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他首先在《世界报》上大量刊载体育新闻的做法为世界各国的报纸效仿;现在体育报道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文化娱乐新闻:18世纪后,随着报刊新闻性的增加,文化娱乐新闻开始作为独立的新闻种类出现;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国家的社会变迁、大众报刊的崛起、社会进步、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文化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一起出现。

2.报道层次分

国际新闻:跨越国家界限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是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新闻最常见的形态是国际报道或者说是外国消息,也是最早出现的新闻形态之一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近代报刊的萌芽时期,报道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国际新闻;19世纪中期才开始设立专门国际新闻栏目以区别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国内新闻是报道本国的重大活动、涉及国计民生的新闻。国内新闻是随着新闻自由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

地方新闻:新闻中最具有贴近性的新闻种类,在18世纪晚期开始出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大众报刊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三、新闻文体和报道方式

(一)新闻文体:18世纪末摆脱文学,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文化品种。新闻报道取代长篇大论,文体趋向于清晰、准确、简单的风格;19世纪中期,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散漫杂芜的渲染式报道被压缩式报道取代。新闻报道中的一些标准(消息与特稿的分类,标题、导语、正文的结构)开始日趋完善;随着大众报刊的发展,通栏或多行标题,多种形式的导语,各种图画、照片开始广泛运用,新闻报道的文体和风格开始多样化。

(二)西方报界在报道中的变革:

杂报时期

朴素记录时期

以趣味性为主时期

煽情时期

客观报道时期:客观报道既是大众报刊区别于政党报刊而立足的基础,也是对新闻自由的一种修正,还是新闻自我约束取得社会公信力的表现;

深度报道时期

第五节 19世纪末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媒介产业化

一、报业垄断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控制国家的政治机构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是以经济上的统治为前提的,一方面要维持 对政治权力的统治垄断资本自然会加强对经济,进而对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控制。因此,必然会控制近代社会最基 本的舆论工具报纸。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了报纸,就意味着控制了民心,控制了舆论,以便为自己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进行充分的论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固自己的权力基础。垄断的政治经济现实,要求建立规模巨大,为数极少, 并能在根本意义上保证宣传与政治步调一致的垄断报业。 

2.经济上: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资本集中的基本动机乃是垄断资本试图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控制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 场,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一方面可以制造对垄断资本有利的舆论,塑造其正面的社会形象,对垄断的政治经济 利益进行合法化论断,化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垄断的市场和价格可以获取超额利润。 

3.报业自身经营上: 

第一,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报纸已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报业需筹集大量资金,这显然只有大 资本家才能办得到;

第二,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政治限制的解除,报刊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一时间自由报刊大量涌现,报业生产 能力远远超过了社会需求,这一客观现实要求对现有的报刊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降低资源消耗;

第三,垄断报业公司由于经济实力如何雄厚,拥有绝对的人才优势和众多精良的设备,因此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从 而降低生产成本,赚取超额利润;

第四,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报纸销量越大,广告来源越多,广告收费越高。小的报社往往会因高成本而倒 闭,甚至被合并;

第五,报团在各城市各地区出版多种报纸,比分散经营的独立报刊,有更多便利的条件,更容易发挥整体优势。

二、西方主要国家的垄断集团

(一)美国

斯克里普斯报团 

芒西报团 

赫斯特报团

(二)英国

北岩勋爵报团:北岩勋爵原名哈姆斯沃斯,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是英国新闻史上少有的新闻天才,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早年创办刊物《回答》,之后成功创办《每日邮报》,收益良好,颇受欢迎,1908年又取得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成立了英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北岩报团。晚年曾赴中国,与史量才会晤。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1894年买下《新闻晚报》,进行新闻改革,积累了相当的办报经验。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创办前作了大量准备和宣传工作,并出试刊。该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08年买下《泰晤士报》,大胆改革,也获得成功。英国最早的报团由他组建,被称为北岩报团。1922年逝世。

比维布鲁克报团 

(三)德国

莫斯报团 

乌尔斯坦因报团

谢尔报团

(四)法国

普罗奥斯特报团

温特家族报团

科蒂报团

三、报业垄断的结果

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化。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垄断一经出现,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的范围里消除竞争; 

舆论为少数垄断报团所控制。由于控制众多新闻媒介垄断报团的出现,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公正的意见 市场”遭到破坏,多种声音被一种声音所取代。言论的多样性原则为高度一致的思想所打破,垄断报团不仅控制了报纸,抵制了消息传播,也控制了社会舆论;

垄断寡头控制了报团。在垄断报团的背后,还有更为强大的经济力量,常常以直接的政治形势表现出来,这就是垄断寡头(大财团);垄断寡头控制报纸的手段主要有三个:其一为连锁董事制度,即指大银行、大财团的董事兼任新闻媒介企业的 董事,而大众传播媒介企业的董事亦兼任银行财阀的董事,这使得垄断报团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垄断寡头相连 接彼此相互利用。其二为收购新闻媒介公司的股票,掌握新闻媒介公司的所有权,从而扩大垄断寡头的经营范 围,使得垄断寡头不仅拥有银行、工厂、矿山还拥有报团;其三是利用广告来影响报团以及报纸的编辑政策、 言论倾向。

四、报业垄断的评价

肯定者认为:垄断消除了竞争,并非坏事。①因为没有竞争,报纸之间就不必用耸人听闻的煽情主义的手法去 兜售新闻,保证报纸内容的水准,也有利于报纸对各种消息、意见作平衡的报道。②报纸所有权的集中,使新闻媒 介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使报纸更易于更新技术设备,培训教育人才,扩大消息搜集网络,还可带来更高的效 益,用户可以得到更多新闻。③认为只有垄断性的新闻媒介,才是经济上能独立,政治上能抵制政府,各种实力集 团干预的自由报纸。 

否定者认为:报业垄断的发展会带来无穷的祸害:①表现为对新闻自由的危害。新闻自由要求新闻来源多样化, 而垄断则使新闻出自一家,垄断报团的老板可以控制一个地区的新闻,使公众没有选择的余地从而限制的意见范围 和争论领域,最多元化思想构成严重威胁;②反对报业所有权集中的倾向,认为报业垄断的目的就是盈利,其结果 会影响到报纸的质量,削弱报纸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竞争的状态会使新闻从业人员惰性复发,丧失动力,缺乏创 17造性和主动精神)。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应该由报纸本身公众和政府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以改进报刊的业务工作,加强报纸的社会 责任感。 

折中者认为:报业的规模越大,一城市只剩下一家报纸,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是件坏事,一个报业垄断公司,一 家报纸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垄断公司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老板是处于什么目的、如何经营报纸事业, 因此,不能以偏概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新闻历史的角度上看,报业垄断以及所有制的集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尽管有相当部分人 对此持否定态度,却无法否认,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表现了除了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一面,也表现出了不利的一方 面。报业垄断本身为报纸质量的提高创造了经济条件,也为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政治野心家提供了可钻的空子, 评价报业垄断,不能简单地从非好即坏的极端的形而上学出发,而应根据辩证法的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第六节 新闻传播中的逆流:黄色新闻的泛滥

黄色新闻:又称“哎呀新闻”,是指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暴力、性等问题,强调灾难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战争,并在两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的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黄色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发展了现代新闻报道的“故事模式”,但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真实性原则,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黄色报纸将报刊的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于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

一、美国的黄色新闻

(一)《纽约世界报》:是美国人曼顿·马布尔于1860年创办的报纸。1883年,普利策收购《纽约世界报》,并进行改革,以新的宗旨方针、信息和兴趣面向读者。普利策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该报的影响力。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二是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普利策收购《纽约世界报》后,该报销量不断上升,篇幅也不断扩大。出版10周年纪念号时为100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纽约世界报》的出现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正当报纸称为报刊的主体;它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

(二)普利策

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是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主要社会贡献有:捐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设立普利策新闻奖。他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来到美国。1878年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了办报生涯。1883年买下《世界报》,开始自己事业的起飞,在普利策的领导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普利策的办报特点:

大大发展廉价报纸时期的煽情主义手法,用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来满足广大社会中下层读者的阅读情趣;

经常发动社会运动,讨伐社会不公,以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贴近社会、贴近读者;

首开新闻策划之先河,自己制造轰动新闻,实际上是为自己做广告宣传;

报纸内容丰富、印刷精良、可读性强、售价低廉,在版面设计方面,广泛采用套色、多行标题、插图、漫画等技巧,特别是运用各式各样的照片、素描和漫画;在印刷方面,采用先进印刷技术;

网络一批办报人才,打造自己的明星记者广泛运用新闻图片

重视报纸发行,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这种办报方式代表了当时美国报业的新潮流,因而被称为“新式新闻事业”。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一个世纪以来,普利策奖一直是新闻业的标杆,与美国社会一同经历了战争硝烟、政治丑闻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普利策奖最初只设新闻奖,现在还设立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综合奖项,其影响力历久不衰。普利策奖包括十四类新闻类奖项和七类创作类奖项,新闻类奖项的获奖者不限国籍,但必须在美国媒体中发表过作品。而创作类的奖项则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的例外是历史写作奖,如果作者身为外籍人士,但写作的作品涉及美国史,仍有机会获得这一奖项。

(三)赫斯特:美国报业主,被称作“黄色新闻大王”。1887年,他担任《旧金山考察家报》主编,积累了充分的办报经验;1895年买下《新闻晨报》,并将其更名为《纽约新闻报》,与普利策展开了黄色新闻大战。赫斯特高价收买最优秀的报刊人才;注重犯罪新闻、灾祸报道以及富有人情味的特写文章,在黄色新闻报道上与《纽约世界报》展开竞争,注重犯罪新闻、灾祸报道、各种虚假报道的特写文章;大量应用图片新闻,用大字标题突出新闻,比《纽约世界报》更追求耸人听闻的煽情主义新闻。热衷报道社会改革运动,报道典型事例如美西战争、古巴独家新闻、麦金莱遇刺事件后,该报改名为《美国人报》至此,第一波黄色新闻浪潮在美国日趋衰落。1909年创办国际新闻社,该社于1958年合并成为合众国际社,名列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

赫斯特的报刊数目与销售数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所创新但他并非真正支持民主,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西战争的爆发。此外,他以盈利为办报目的,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黄色新闻泛滥。

(四)“黄色新闻”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新式新闻”时代,损害报业公信力 19世纪30-50年代,由于美国报业进入商业时期,竞争激烈,一种带有创新性质的更加大众化的报纸开始出现,充满了煽情性报道、大标题以及较多新闻图片,这些新闻被称为黄色新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争夺发行量,约瑟夫·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创办的《纽约日报》掀起了黄色新闻大战。黄色大战中黄孩子这个漫画主角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普利策《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纽约日报》竞相追求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

二、其他国家的黄色新闻

(一)法国:

1.《小新闻报》:受美国黄色新闻的影响,进一步转向充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和阅读口味,刊登一些杀人越货、法庭纠纷、天灾人祸、两性爱情等社会新闻。

2.《小巴黎报》:1876年创刊,1888年普迪接手并对此改造,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报纸”

在政治和社会立场上保持独立和中立,做“公众舆论的调节者”

增加新闻量和刺激性报道,减少言论,增加娱乐性

降低售价,注重设备更新,降低办报成本,再去多种形式推销

3.《晨报》:法国黄色新闻报纸中最为美国化的一份,该报在版面编排、标题设计、内容写作等方面全面仿照纽约世界报,同时不断发起社会运动。

(二)英国

《每日邮报》:是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有1896年在伦敦创办,创办人为哈姆斯沃恩,后来被封为北岩爵士,并组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团——北岩报团。《每日邮报》是在廉价报纸已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继承了廉价报纸的特色,但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内容上,它根据社会的需要尽量扩大报道范围。在业务上它提倡精编易读,文字简短,标题鲜明,要求做到“解释、简洁、清晰”,以适应“忙人”、“穷人”的需要。在经营上,他还改善了经营管理,广泛招揽广告。经济上主要靠广告支持,还同铁路公司签约。以专用火车运报,有利地打开了外地销路。

(三)俄国:《蜻蜓》《花絮》《闹钟》《消遣》《观众》

(四)日本:《万朝报》《二六新闻》

三、对黄色新闻的认识

(一)产生背景

从社会背景看,大量的移民涌进城市,剧烈的社会变动使他们在紧张工作后需要刺激性、娱乐性强的新闻报道来填充相对空虚的精神生活,黄色新闻正因此有大量读者;

从文化观念背景看,社会下层读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在社会激烈变动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处在混乱状态,报刊行业自律没有建立,少数办报者试图通过调动大众舆论来充当社会价值观的评判者甚至领导者;

从行业背景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工业革命后进入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时期,报刊的办报目的使赚钱,打垮对方以获取最大利益,竞争激烈;

从技术背景看,通信网络将全国甚至全球连成一体,电灯、电话、新型新闻纸、油墨、高速印刷机、电气化的动力改变了办报环境,报纸的改版和大规模印刷不存在技术问题。

(二)评价:

负面:黄色新闻为了自己营利的目的,迎合或培养人们的邪恶癖好;从新闻传者角度讲,黄色新闻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在无限制地追求利益的同时,践踏了新闻界长期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从受众角度看,黄色新闻的煽情报道、犯罪新闻毒害大众心灵。黄色新闻的最大危害之一如埃默里先生所言:“(它)塞满了普通人赖以获得消息和新闻的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它越过了一定的“度”,又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最终导致西方“社会责任”传播理论的出现。

黄色新闻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黄色新闻进一步发展报刊的大众化倾向,扩大报刊的读者群,使报刊真正成为大众化事业;黄色新闻对报刊面向大众的观念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说明,报刊进一步摆脱高贵面孔,开始向下层转变,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黄色新闻报刊的办报手段值得借鉴,如图片、漫画的使用,灵活多样的编排手法,星期刊的出现,人情味的报道,全方位的社会新闻,对报刊品牌意识的追求,介入社会的各种手段等对报刊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黄色新闻现象确实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专业判断能力,启示我们有分寸地采用许多富有表现力的方法、技巧,为今天的报刊、今天的新闻事业、今天的大众、今天的世界服务。作为社会大众的信息传播机构,报刊有正当的理由更有责任面向读者,这是不言而喻的。新闻事业的大众化,在今天社会化了的世界尤为重要。

(三)新黄色新闻

1.泛滥原因:

新闻商业化:随着新闻产业的发展,商业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追求利润,一些媒体账号可能更关注点击率和流量,从而导致新闻质量的下降。黄色新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迅速吸引大量观众,满足商业需求。传播门槛降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门槛大大降低,许多没有专业背景的个人也可以轻易地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信息。这可能导致缺乏专业素养的新闻生产者制作出质量不高、甚至带有误导性的新闻内容。

社会心理因素:一些观众对于负面、刺激性信息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心理驱使他们去点击和观看黄色新闻。同时,短视频平台上的匿名特性也使得人们更容易传播和接受这些信息。

缺乏有效的竞争制约:短视频平台上的竞争激烈,但有时竞争并未引导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况下,一些媒体账号可能会借助激进手段,如使用黄色新闻来获得竞争优势。

泛娱乐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逐渐增加。新闻媒体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可能会过度追求娱乐性,导致新闻质量的下降。黄色新闻正是这种泛娱乐化趋势的一种表现。

新闻传播者的道德失范:个别新闻传播者在追求眼球和流量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新闻职业道德,导致新闻内容质量的下降。这些人往往倾向于制作和传播黄色新闻,以满足自己的短期利益。

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使得黄色新闻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传播。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更侧重于情感化、碎片化,这也使得黄色新闻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

传播模式的转变: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导致新闻传播模式的改变。短视频平台上,用户更加关注短时、高效、有趣的内容,这使得黄色新闻更易获得关注。

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当前法律法规在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这导致一些违规传播黄色新闻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

网络舆论环境: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负面信息、网络暴力等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环境容易诱发人们对黄色新闻的关注和传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黄色新闻在短视频平台上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心理、法律等多个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源头、传播、接受等多个环节进行治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环境。

2.特点

质量低劣,内容虚假:新黄色新闻在内容方面,或轻松幽默、或血腥暴力,不一而足,但都以吸引观众眼球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要素。这种新闻内容大多毫无营养,甚至可以重复几年前的旧闻,受众很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所谓“新闻”是关于事实和真相的叙事,但还有一类所谓的“新闻短视频”,内容虚假像是自导自演的网络短剧。这类网络短剧往往是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出不实信息,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虚拟现实。这一虚拟现实通过媒体转载、网络自发的传播,成为了“新黄色新闻”,正成为当下网络视频平台上的突出景观。

商业化利益驱动:美国黄色新闻出现的19世纪末期,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的报纸出版物,这导致了各个报纸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报纸才被迫针对大众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报道。

现如今也一样,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媒体生存环境下,一些媒体机构和公司发布这些新黄色新闻的内容,主要为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吸引用户关注,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从而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和推广效果。

受众需求:总的来说,新黄色新闻泛滥的这种趋势,反映了当今新闻媒体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变化。一部分受众存在对新黄色新闻的关注和需求,进而导致了新黄色新闻的大量出现。

因为新黄色新闻往往有趣、戏剧化且充满悬念,有很强的娱乐性,可以为人们平凡生活增添些色彩。而且人们在阅读这类新闻时,还会产生一种虚拟的参与感,这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这可能是大众喜欢观看新黄色新闻的心理因素。

新黄色新闻自身的内容特性,很容易获得用户的转发和点赞,这进一步推动了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最终,新黄色新闻很容易登上热门榜单,再因平台算法推送,各类乱花迷眼的事件,便成为了虚拟现实的景观,将公众的有限注意力牵引到了虚拟空间。

3.反思

作为新闻媒体,也应该有更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遵守行业准则和伦理标准,确保新闻报道是准确、可靠和可信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放弃吸引受众,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认识到黄色新闻和新闻专业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媒体机构需要知道如何在增加点击率的同时保持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并且需要与公众建立信任关系。没有人希望在看新闻时被欺骗或被误导,人们需要的是真实和真相。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新鲜感和真实性,以便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准确的和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总之,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是行业自律,以保证媒体行业的公信力。其次是公众教育,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新闻素养宣传,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如何识别和抵制黄色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培养正确的新闻阅读习惯和辨别能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