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护士被针刺伤了不知道是谁的怎么办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2024-07-17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由针刺伤引起的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研究报道,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医护人员中80%-90%是由针刺伤引起的[1]。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2]。因此,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下来我们从常见发生环节及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谈谈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1、常见发生环节

1.1 操作前损伤:①掰安瓿时;②拔下针帽时;③抽吸药液时;④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帽时。

1.2 操作中损伤(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①各种注射时;②经静脉注射药物时;③静脉封管时;④传递中受伤;⑤取血或注射后;⑥输液毕拔针时;⑦穿刺后拔出留置导管针芯时。

1.3 操作后、丢弃前损伤:①放置在床头柜、治疗盘、弯盘中的针头刺伤;②用后重新盖上针帽时刺伤。

2、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2.1 医护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

2.2 对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预防意识不强

2.3 个人因素:护士不良的行为习惯,工作经验少,性格急躁等因素。

3、预防措施

3.1 使用安全型针具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是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的换代产品,是防针刺伤及血液污染的一种新型的静脉留置针,当枕芯从导管内拔除时可自行封闭针尖,能有效的防止护理人员的职业性危害。美国健康安全中心著名流行病学专家Dr.Jagger于1988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证实,由于不安全的针具而引起的针刺伤远远大于医务人员因不小心造成的针刺伤,安全型针具的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意外针刺伤的80%的发生率[3]。因此,使用安全型针具对预防针刺伤的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2 正确处理针头,严格操作规程

当针头从病人体内拔出后,护士为了避免损伤他人或是为了毁形套回针帽,这一操作如果稍有不慎,会造成护士损伤,特别是遇到烦躁或不配合的患者,因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①禁止双手回套针帽;②禁止用针头进行二次穿刺③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品;④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和针管。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是避免意外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3.3 正确使用锐器盒

注射器使用后应立即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密闭的锐器盒内,锐器盒应放在固定的位置,收集2/3满时停止使用,立即更换。更换时要确保盒盖关闭严密,使用时不可用手直接分离针头。

3.4 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4],在发生针刺伤时,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02%~0.25%[5],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或降低感染率。

4、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4.1 立即处理(在发生科室完成):

①用除菌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除菌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5分钟以上),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2 报告和登记

①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电话报告和咨询医院相关部门。

②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报告医院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根据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决定检测及随访。 

4.3 预防性用药和心理护理

由医院相关部门人员评估暴露等级,根据暴露情况使用阻断药物;做好被针刺伤护理人员的心理安慰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治疗。

5、总结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提高防护意识,按照各项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增加安全型医疗用品的合理使用,主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毛秀英,4例护士执业暴露感染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13-16.

[2]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56

[3]Janine J.Caring for Healthcare Workers:A Global Perspective Infect Control and Hosp[J].Epidemiology,2007,28(1):1-4.

[4]毛秀英,吴欣娟,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5]魏承毓,张汉民,李遂初,等.实用流行病学 [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41-560.

发布于:山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