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写小说大纲和细纲一般用多长时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抢购一般多长时间 你们写小说大纲和细纲一般用多长时间?

你们写小说大纲和细纲一般用多长时间?

2024-05-24 0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曾经的网文作者、凭借网络文学作品进入作协、至今仍在倒腾网络文学IP的家里蹲编剧跑来蹭一波流量。下文可能有点干,但我就爱干反流量的事儿。

写作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效率。

开篇就有点泛泛而谈了哈,咱们慢慢聊。

网文需要日更,这就代表你需要把大量时间用在实际文字的写作上,而没有过多的时间能像编剧一样仔仔细细打磨你的人物和剧情。

以此为基础,我认为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大纲写作时间在三天内是合适的。

当然,前提是你合理地利用了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

网文怎么才能写好?除了故事的创作技巧外,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你作品中的“真实性”,也就是共情,也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

让读者发出“这故事好有意思”、“这事儿我经历过”、“这东西看的好爽”、“x的笑死了”等诸如此类感觉的网络作品,就是好作品。

那么如何增加作品中的真实性?很简单,查资料。

“你了解的越多,能写的也就越多。”

当然,我们很难像烽火戏诸侯或者辰东那样,前者写《雪中悍刀行》之前看了大堆大堆历史,后者写《遮天》时候顺手把包括《道德经》在内的许多道家书籍研究了一遍。

但我们依旧可以使用市面上现有的工具来完成这一目标,首当其冲就是知乎和百度。

找专业人士在相关领域内的权威性解答当然是不错的选择之一,而通过搜索引擎你也可以查到一些历史资料官网上很难找到的解释或史书原文,这就大大减少了前期工作中的工作量。

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牢记的一点是,网文是“情节驱动”而非“人物驱动”

什么是人物驱动?一切情节为人物服务,所有行动要由“人”来做出反应。

什么是情节驱动?除情节外,故事内的一切要素都要为其服务。

剩下的事儿不用我多说了吧?懂的都懂,不懂的慢慢了解。

再说细纲。

我不太建议你在写完大纲后立即一口气捋出所有细纲,也不建议用大片或数天时间直接捋好细纲,这是一种性价比不高的选择。

因为我们都不知道,灵感什么时候会到来。

很多时候,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有灵感涌现的瞬间,这时候作家们会发现,似乎这个桥段用那个人来撑比较好,那个坑用这个人来填会比较棒。

这就容易让我们回头再去改大纲。而对于一个极长的故事来说,如此改动的工作量太大了。

你可以分批分阶段地捋细纲,比如在某一个大情节完成后,或某个大爽点写完时。

细纲不用多,简明扼要地几十字写完一集内容,给自己的日后写作当个提醒就好。基本上当你进入细纲写作阶段的时候故事大框架都做好了,只要向里面填肉就好。

如果你遇到细纲卡住的情况,看看这张图。

这是一例经典的故事结构拆分图,天下大部分好故事大抵都是从这张图里衍生出来的。

如果图一打眼看过去有点懵,那你看看这篇文章。

牢记这个结构,然后把它缩小,融进你的故事里。

然后无限重复这个结构就好,相信我,百试百灵。

如果觉得一直看理论比较干,那也可以多找一些书和课程来看。看书的时候精读,尝试复盘别人作品中的写作节奏,把那些节奏汇总下来其实就是对方的小说大纲和细纲了。

看课程相对于看书,实际上会让人理解的更快一些。因为课程是有温度的,看的时候是与人面对面交流,是深入浅出地理解别人的想法,会更加有效。

现在其实我们可以在很多平台找到合适的课程,比如知乎知学堂出品的这份零基础写作入门课程其实就非常适合新手,里面干货很多而且容易理解,这种很实用又容易上手的课程对新手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很多时候我们写着写着就容易走进误区,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人来帮忙纠正一下,就好像是小树枝杈长歪了需要修剪一样。李享老师的这个直播课不但有很多答疑环节,而且也有讲到投稿和变现的渠道,可以说是保姆级的保驾护航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写大纲时候,在合理利用工作时间的前提下,三天足够。写细纲时候,分阶段用小块时间言简意赅地写作,可看成写的是写作提示。

希望这些罗里吧嗦的文字能帮到你【就不卖萌了】。

【更新——有问必答系列】

如何刻画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真实的人物?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什么是人物的真实性。如何增强人物的真实性。

首先,人物的真实性如何判断?当然是由读者来判断。

包括写作者本人在内,所有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是读者,人物的好坏或其真实性,都有读者判断。

创作者永远不要解释你的创作,解释,就没有了意义。

既然你的故事要交给读者评判,那有个问题就相当关键:

读者的需求。

在你创作的故事类型下,其粉丝群体需要、或喜欢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角色是符合这类读者的需求,或能得到他们认可的?

明确了这一点,在创作人物的时候你就有了一个大方向。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其次,如何增强人物的真实性?

抄。

或者说复制。

故事来源于生活,这世界上有七十亿人,都是些形形色色模样不同的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性格。实际上难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极难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人物模板,都可以被复制。

这个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三观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口头禅,对人对事对宠物都是什么样的态度,遇见困难是积极还是消极,如此种种,问一问自己这些问题。

当你需要创作一个人物的时候,用一个与之类似的你已经遇见过的人来对标,而后深入剖析,最终再进行重组创作。

没有比这更高效的办法了。

当然,在我们进行这一系列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遵从一点,那就是现实逻辑。

除非你的故事处于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中,否则你的人物必须要符合现实逻辑,才能获得读者的共情或认同。

而就算你的故事是完全虚构的,世界观也是虚构的,构成你人物的诸多因素也至少有一部分需要符合现实逻辑。为什么?没有共情,就没有支持或喜欢。

想必你也不希望写一个没人喜欢的故事吧?

【卑微小编剧求赞求关注,其他问题请评论,有问必答三克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