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抗病毒药物taf 公开课

公开课

2024-07-08 03: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2.TAF疗效与TDF一致,但对骨和肾脏影响更小

TAF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临床证据和安全性考量,由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潘启安(Calvin Pan)教授牵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全国7个中心共同开展了本次的“TAF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回顾性、多中心、单臂全国队列研究,研究论文已在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期刊发表 [9],丁洋教授介绍了研究设计和主要结果。

本次研究入组了91例年龄≥20岁,HBeAg阳性,HBV DNA>200 000 IU/mL的孕妇,妊娠24~28周期间口服TAF阻断HBV母婴传播,并随访至少至产后24周,且孕期和产后随访的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包括既往曾接受抗病毒治疗、重叠HIV等其他病毒感染,基线有肝细胞癌、肝硬化或应用免疫调节剂,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等。

研究主要评价指标为:①HBV母婴传播率,即产后24~28周婴儿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的比例;②婴儿先天缺陷率。次要终点包括分娩前产妇HBV DNA10 IU/mL,提示完全免疫应答。婴儿24~28周龄再次检测时,HBsAg及HBV DNA检出率均为0,提示TAF治疗基线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0。

而在对母亲的抗病毒效果方面,TAF治疗将HBV DNA定量从基线时的7.78 log10IU/mL,降至分娩时的4.09 log10IU/mL,HBsAg定量也明显下降,85.9%的孕妇分娩前HBV DNA<200 000 IU/mL。产后93%母亲停用TAF,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反弹,如HBV DNA定量产后28周时升至6.16 log10IU/mL,52.11%母亲发生病毒学突破(见图4)。

图4.TAF治疗抗病毒效果显著,但产后停药导致明显反弹

除HBV DNA定量外,产后停用TAF的母亲ALT水平也较继续治疗的母亲更高(见图5),有11例母亲(15.49%)产后发生ALT水平反弹(ALT Flare,定义为ALT超过基线水平5倍或正常值上限10倍),其中停用TAF母亲中9例,继续TAF治疗中2例,两组发生率和ALT峰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分娩前TAF治疗期间未发生ALT反弹。

图5.产后母亲的ALT水平

TAF治疗前后母亲eGFRCG变化如图6所示,虽然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01),但仍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提示TAF治疗期间母亲肾功能总体维持正常水平。而在婴儿生长发育方面,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正常标准。产后57.5%的婴儿为母乳喂养,34.2%为人工喂养,8.2%为混合喂养。

图6.TAF治疗前后母亲肾功能总体维持正常水平

所有母亲在TAF治疗期间耐受良好,无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的情况,且所有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1~2级,主要为恶心、呕吐、胃不适等消化道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研究中未见对胎儿的负面事件,婴儿不良事件主要为湿疹、腹泻等,发生率低,且无严重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实高病毒载量孕妇应用TAF治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实现婴儿“零感染”,且随访至产后24~28周时母婴的安全性好,这也是首个在评估TAF的疗效和安全性时,纳入胎儿期TAF暴露婴儿的研究。丁洋教授表示,目前已在开展另一项全国性、前瞻性对照研究,对比TAF与TDF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小结

阻断母婴传播是消除HBV感染的关键环节,2019年我国制订的首部HBV母婴传播防治指南,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对阻断母婴传播进行相关推荐,但在推荐药物方面仍以TDF、替比夫定为主,TAF的应用亟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本次研究中高病毒载量孕妇应用TAF,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TDF临床研究相当,为孕期高病毒血症母亲使用TAF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随着后续前瞻性对照研究的完成,相信TAF有望在阻断母婴传播方面大显身手,助力我国这一乙肝大国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Zou H, Chen Y, Duan Z, et al. Virolog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ilure to passive–active immunoprophylaxis in infants born to HBsAg‐positive mothers[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12, 19(2): e18-e25.

2.Wen W H, Chang M H, Zhao L L, et al.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significance of maternal viral load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3, 59(1): 24-30.

3.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7, 67(2): 370-398.

4.Terrault N A, Lok A S F, McMahon B J,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J]. Hepatology, 2018, 67(4): 1560-1599.

5.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GRADE中国中心.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 2019 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9,12(5):321-330.

7.Siberry G K, Jacobson D L, Kalkwarf H J, et al. Lower newborn bone mineral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use of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during pregnancy[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61(6): 996-1003.

8.Chan H L Y, Fung S, Seto W K, et al. Tenofovir alafenamide versus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J].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6, 1(3): 185-195.

9.Ding Y, Cao L, Zhu 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for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 national cohort study[J].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0, 52(8): 1377-1386.

感谢吉利德公司对“肝愈之道”项目的学术支持!

专家简介

丁洋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炎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可进行TAF医保政策查询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