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药ETF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行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投资中医药的基金有哪些 2022年中药ETF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行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2年中药ETF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行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4-07-09 17: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中药行业地位

1.1、中药行业历经风雨,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药行业介绍:中华文明瑰宝,顶层设计突显行业战略地位

中华文明瑰宝,顶层设计突显行业战略地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代表,中药发展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用 药知识积累,发展形成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已成为现代医药生物中的三大发展支柱之一。现代中医 药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大力发展,2015 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中医药传 承发展走向世界奠定了里程碑。从行业地位来看,近年来中医药利好政策频出,中医药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 略,2022 年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中医药发展规划,再次体现国家层面对整体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 突显中医药行业的战略地位。从行业结构来看,中药行业主要分为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颗粒)两大细分产 业,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主要为中药材种植,下游产业主要为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线上电商平台等。

中药行业复盘:历经风雨,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历经风雨,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09 年,《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以国务 院名义发布,作为中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2011 年医保扩容后,基本实现全民 覆盖,医保支付增加给中药行业发展带来驱动力,次年基药目录扩容,更是加大对中药品种的倾斜力度,实现 了中药品种的快速放量,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3 年开始,医保控费试点启动,处方药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其 中中药注射剂面临较大控费压力;随着医保控费趋严,2015 年中药行业营收增速开始放缓;此后,随着 2017 年各地医保目录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做出严格限制,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对辅助用药进行重点监管,叠加两票制的推 行,中药行业持续承压,行业规模开始出现下滑。2019 年,国务院发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成 为我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凸显了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2020 年 新冠疫情爆发,虽然给行业收入及增速带来一定冲击,但随着中医药再次在新冠疫情中崭露头角,中药行业发 展活力逐渐回暖,同时政策端红利持续释放,医保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深化中药审评审批改革,中药行 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药行业规模: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地位有望稳步提升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地位有望稳步提升。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2021 年我国医药工 业收入超过 3 万亿,同比增长超过 20%,增速创 5 年来新高,从我国医药工业六大子行业对医药工业的收入贡 献占比来看,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对整体医药工业的收入贡献超过 24%,中药行业在我国整体医药市场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家药监局最新编发的《2021 年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2021 年我国中药工业实现 了稳步增长,全年营收达到 6919 亿元,同比增长 12.4%;其中中成药营收达到 4862 亿元,同比增长 11.9%,利 润端增长 23.3%,中药饮片营收达到 2056 亿元,同比增长 13.7%,利润端增长 102.4%,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盈 利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医疗保健消费升级,老龄化持续加深,叠加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再次崭露头角,政 策红利不断加码,中医药行业地位有望稳步提升。

1.2、政策春风持续加码,奠定“十四五”中药行业健康发展基础

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自 2016 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发布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文件要大力发展中 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2020 年, 新冠疫情爆发,中医药在对抗疫情方面发挥了愈加重要的角色,公众对中医的接受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中医 文化认同不断加深,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加强中医药医疗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对中医药的合理认 知,进一步规范中医药的传承以及创新发展,有利于整体中药行业的发展。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首次以国办名义发布,体现国家层面支持力度。2022 年 3 月 29 日,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中医药 发展规划,体现国家层面对整体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并提出目标到 2025 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本次《“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比《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覆盖更为全面细致,提出 10 个 方面的主要任务,设置 15 项主要发展指标和 11 项工作专栏,主要为解决行业痛点,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1)提高中医服务供给能力,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和网络建设;2)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探索将特定中药饮片纳 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以及中药饮片的备案、审批管理等机制。

从政策层面解读,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层面对整体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 旨在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政策春风持续加码,利好整体中医药 行业发展,政策端红利对于产业端的影响有望逐步落地,行业有望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中药行业发展新动力

2.1、供给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创新相结合

支付端: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医保向中医药倾斜

政策春风持续加码,医保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1 年 12 月 30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医保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以 更大的力度和更强的决心,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支持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也是首次来自于支付端 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1)中医医疗机构暂不执行 DRG 付费,已执行地区适当调高中医病种系数和分值,表明 医保对中医药整体支持力度超预期;2)中医医疗机构及时纳入医保,部分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有望上调,利好中 医医疗服务赛道;3)中药饮片依旧保持不超过 25%的加成比例,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饮片管理,未来中药配 方颗粒在医院渠道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受益于医保目录扩容,支付端红利持续释放。2004 年医保目录中,中药品种仅有 823 个,中药饮片品种仅 有 127 个,随着医保目录持续扩容,中药品种占比持续提升,中药饮片数量也在 2019 年增加至 892 个;除此之 外,中药入围医保后的平均中标率也高于西药,2021 年中药入围医保后的中标率达到 84%,而西药的入围中标 率仅有 53%,中药续约的价格降幅也相对更为温和。随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 出将中药饮片、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中药支付端的政策红利有望加速释放,推动中药行业稳健增长。

中成药集采温和落地,结果好于预期。中药集中带量采购项目从 2019 年 11 月于濮阳开始试点,2022 年 1 月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实现在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全方位推进集采的格局,进一步压缩带 金销售空间,中成药集采预计会从探索阶段,由点到面逐步扩大。从目前的落地情况来看,2021 年 12 月,湖北省牵头的首个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中选价格平均降幅 42.27%,最大降幅 82.63%;2022 年 4 月,广东联盟清开灵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出炉,根据初步测算,非独家拟中标产品的平均降 幅约为 60%,独家产品拟中标平均降幅约为 18%。总体来看,虽然中成药集采扩面大势所趋,但是降幅相对温 和,尤其是独家品种,结果好于预期。

医疗端:供需失衡,中医药供给侧服务能力有望提升

供需失衡,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为民营机构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截至 2020 年末,全国共有 5482 家中医 院,却承担了接近 6 亿次的患者需求,供需失衡导致目前我国中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自 2012 年以来,国 家持续针对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发布指导政策,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同时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022 年 3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 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再次提出要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随着国 家近年来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随着普惠医疗政策的实施,医疗资源有望重 新分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或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高质量中医师资源匮乏,中医药人才培养愈受侧重。我国中医师人数 2015 至 2019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8.4%, 2019 年至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 5.7%,2015 年资深中医师占比为 16.2%,2019 年下降至 15.4%,预计未 来资深中医师会面临短缺。为提升人才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于 2022 年 6 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也是国家中医药局首次牵头制定系统部署中医药人才工作 的政策性文件,提出要围绕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强化“顶天立地”的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 展体制机制改革;可以看到从顶层设计上,中医师人才培养也愈受侧重,有望逐步推动中医药行业供给侧服务 能力的提升。

2.2、需求端:老龄化加深带来慢病需求攀升,中医药文化认同不断加深

老龄化程度加深,慢病人口患病率逐年攀升

截至 2021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 14.2%,预计 2033 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 20%的超级老龄化社 会,我国老龄化时代正加速到来;随着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加之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各年龄段慢性病患病率逐年 攀升,大健康产业潜在消费者数量可观;而老年人群作为典型的慢病人群,对中医接受程度高,随着老年人口 的增长,预计中医保健及慢病管理的需求会逐渐增多,进一步推动中药行业市场的发展。

新冠救治贡献力量,中医药文化认同不断加深

自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发布以来,中医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中医药在对抗疫情方 面发挥了愈加重要的角色,公众对中医的接受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十三 五”期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水平保持高位,2020 年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 20.69%,较 “十三五”初期增长近 8 个百分点,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理解认同不断加深,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药 维护健康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药行业的蓬勃发展。

三、中药行业基本面改善

3.1、企业端:国有企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改革催化中药企业基本面改善

中药上市公司数量稳中有升,国有企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目前 A 股的中药上市企业达到 71 家,上市公司数量在过去五年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从企业实控人的角度 来看,在 71 家中药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 17 席,占比达到 24%,而医药全行业中国企占比仅为 17%,在 17 家国有中药上市企业中,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太极集团和江中药业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其余 13 家企业则分 别由各省市国资委管辖;除此之外,中药公司市值排名前 20 的上市企业中,有一半为国有企业,充分体现出国 有企业在中药行业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催化中药企业基本面改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有上市公司质量加快提升。2020 年 6 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 -2022 年)》出台,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活力,国企改革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三年行动主张将国 有企业打造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市场主体、促进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和通过混改加强国企的竞争力及获利,加快 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管理体系。截止 2022 年 6 月底,中央企业和地方省级层面的改革举措任务完成率都 超过了 95%,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效益增长亮眼,上市公司质量加快提升。

中药国企改革加速落地,混改+激励催化中药企业基本面改善。2019 年以来,国有中药上市公司积极落实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广誉远、太极集团等实现国企入主,完成董监高换届选举,理清清股权关系,公司管 理制度的改革和委任具有实际能力的核心管理人才形成有效治理和促进公司发展的机制;除此之外,江中药业、 华润三九、金陵药业、中恒集团、千金药业等推出按照股权激励,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等方式快速释放国企 混改红利,有望迎来业绩的显著增长。展望未来,2022 年为国企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老牌国 有中药企业在激励机制等方面值得期待,有望推动公司业绩进一步释放。

国企改革案例:太极集团

历史遗留问题亟待完善,开启“十四五”战略规划。2003 年以来,公司陆续暴露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管 理体系及制度粗放,有待精简规范,研发和销售费用比例失调的问题常年拖累公司盈利能力,增收不增利的情 况愈发严重;与此同时,公司面临高速扩张后高负债、资金紧张的困境,资产负债率直线上升,财务费用负担 沉重;但随着 2021 年混改落地,国药集团入主,公司开启“十四五”战略规划,提出十四五末营业收入达到 500 亿元,净利润率不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启发展新格局。公司于 2019 年 2 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 年 10 月,公 司与国药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中药签订增资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最终 控制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混改落地后,公司积极推进全面改革,进行管理团队及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对董事、高管进行换届选举,截至目前管理机构职能部门也由原来的 29 个精简为 20 个,开启发展新格局。在经 营层面上,公司聚焦主业发展,清理“两资两非”业务,力争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提升公司经营效益,促 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改革成效:从三张表看公司的困境与破局。①从利润表看:在收入端聚焦“6+1”重点治疗领域,积极推动 品类规划、大品种引领及整合营销,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在成本端及费用端,聚焦降本增效,毛利率逐步改善, 达近年来新高,混改后多方改革持续推进,资产质量的改善、费用率下行趋势初显。②从资产负债表看:国药 入主后,资金面得到改善,短期借款规模逐步收窄,同时公司积极清理“两资两非”企业,加快低质资产处置 速度,带来部分现金回流,资产质量得到提升。③从现金流量表看:公司积极聚焦医药主业,精简非主业业务, 经营性现金流逐步得到改善,未来成长可期。

3.2、市场端:板块机会并未结束,行情向纵深演绎

21Q4 至今,在医药板块整体震荡下行的背景下,中药行业景气度向上,关注度不断提升,逐渐跑出独立行 情。从股价表现上来看,自 2021 年 1 月至今,中证中药指数涨幅达到 6.56%,明显跑赢整体大盘及医药生物指 数。我们认为中药行业近期的优异表现主要受益于:①在整体医药板块下行回调趋势下,估值性价比较高;② 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政策端红利持续释放;③新冠疫情反复,中医药在治疗中再次崭露头角,中医文化 认同不断加深;④创新中药审评审批加速,相关指导意见陆续出台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从中药板块行情的持续性来看,我们认为中药行业的政策红利还远未结束,对于产业端的影响也会逐步落 地,后续板块的机会可能会从普涨到结构主线,或者精选个股转化,整体行情向纵深演绎,基于政策导向和行 业整体竞争格局,我们长期看好三个方向:①中医医疗服务、②中药消费品、③中药创新药。

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端+供给端双轮驱动,头部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需求端+供给端双轮驱动,中医诊疗服务市场稳健增长。随着中医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中医诊疗服务 市场预计会在需求端+供给端双轮驱动下保持稳健增长。在需求端,老龄化程度加深、民众健康意识提高、叠加 整个疫情的反复,催化了整个中医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供给端,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化医疗保 障制度改革与医疗服务定价改革,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未来中医大健康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中医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2019 年我国中医诊疗服务市场规模接近 3000 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达到 31.8%,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到 18390 亿元,占比将提升至 61.9%,复合年增 速达到 18.2%。

供需失衡,基层医疗发展为民营机构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民营中医医疗服务占比不断提升。截至 2020 年 末,全国共有 5482 家中医院,却承担了接近 6 亿次的患者需求,供需失衡导致目前我国中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低下;但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随着普惠医疗政策的实施,医疗 资源有望重新分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或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近来年,民营医疗服务在我国中医诊疗服务板 块中的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由 2015 年的 29.0%快速增长至 2019 年的 41.2%,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50% 大关,随着患者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民营中医医疗服务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国民营中医诊疗市场呈现“散、乱、小”的特点,头部企业有望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我国中医大健康行业 中,民营中医医疗服务的市场参与者众多,多数连锁中医品牌多布局于各自强势地区,门店标准化及全国扩张 能力较弱,收入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全国性的知名连锁中医品牌。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我国有超过 40,000 家民营中医机构,约 5%为大中型医疗机构,有大量的零散小规模中医诊所,市场呈现“散、乱、小”的特点,头 部企业有望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中药消费品:品牌价值突显,看好品牌延展、渠道扩张、定价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医疗保健消费升级,中药消费品市场持续扩张。随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性 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食品、服装等传统的物质型消费向教育、医疗保健、旅游等高端服务型消费转变,医 疗保健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逐年增高,从 2013 年的 912 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115 元, 占人均收入支出达到 8.8%,CAGR 超过 11%。随着疫情及老龄化催化,叠加居民保健意识的增长,近年来我国 OTC 市场持续增长,中药 OTC 的市场规模也在中医药文化的催化下呈稳步提升趋势;2021 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 店终端,预计销售额超过 1 亿元的 OTC 产品有 140 个,其中中成药占 79 个,以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消化 系统等疾病用药为主;随着消费者对滋补、调养、慢病需求的不断增加,叠加近年来不断出台的中药利好政策, 未来中药消费品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主销渠道竞争激烈,悠久历史带来高品牌壁垒,品牌价值突显。中药消费品在主销渠道的竞争激烈,而品 牌是在零售终端上最好的“进入壁垒”;以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中药企业由 于经营年代久远、口碑优秀而拥有深厚的天然品牌壁垒,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而以华润三九、江中药业、太极 集团为代表的现代品牌药企,则拥有相对完善的渠道管理及终端维护体系,多已拥有多个上亿的单品,消费者 认知度也比较高,也在企业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壁垒。

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品牌 OTC 品种的 占比在持续提升,以呼吸系统品类为例, 2020 年零售药店终端呼吸系统中成药 TOP10 厂家的市场份额由 2017 年的 31.24%稳步提升到 2020 年的 34.67%,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而根据 Brand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 100 强排 行榜,2016-2020 年医疗保健类连续入围的企业只有同仁堂、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可以看出品牌 OTC 企业的地 位逐渐固化,头部品牌价值突显。

疫情催化新零售渠道变革,线上渠道高速扩张,催化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受疫情常态化、医保控费、 处方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零售药店终端实现稳健增长,2021 年销售额达 4774 亿元,同比增长 10.3%,其 中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到 368 亿元,同比增长 51.5%,药品零售线上渠道发展迅猛。随着近年来监管制 度的逐步开放、零售渠道的变革以及疫情催生下自我诊疗行为的加速变迁,推动 B2C、O2O 渠道的高速发展; 根据中康 CMH 数据,2021 年我国医药 B2C、O2O 渠道的销售规模分别同比增长 49%、同比增长 111%,增速 远超线下医院及零售渠道,均实现了快速扩张。

展望未来,新冠疫情常态化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居民用药需求提 升及消费方式转变,预计线上渠道将持续高速扩张。从细分品类上来看,线上渠道的核心品类为感冒、肠胃、 口咽、皮肤等家庭常用常备品类,而由于消费者自主决策性更强,受传统药店终端拦截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 以华润三九 999 感冒灵等为代表的品牌 OTC 产品的增长,品牌 OTC 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历久弥新,品牌 OTC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 年以来,疫情催化线上 B2C、O2O 渠道的高速扩张, 为我国 OTC 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而不断出台的中医药利好政策,也给中药消费品市场带来增量发展空间, 随着产业政策及格局变迁,品牌 OTC 历久弥新,有望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药消费品市场品牌企业集 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品牌延展、渠道扩张、定价能力强的品牌中药企业将逐渐步入高质 量发展阶段;优秀的品牌中药企业有望重新回到投资视野。

中药创新药:中药审评改革持续深化,创新中药审评审批加速

政策红利不断叠加,加速推动中药新药创新研发。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 新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构建以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次年 9 月,《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发布,基于中药研发规律,对中药注册分类进行调整。2021 年以来,国 家药监局又陆续出台多项中药新药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为中药企业提供实操指导,2022 年 4 月,国家药监局发 布《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了 “三结合”审评中药相 关政策梳理。

新版中药注册分类:强调临床价值,体现中药特色。2020 年 3 月 30 日,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 台,同年 9 月,中药注册分类的配套文件正式发布,将中药注册分类由 9 类简化为 4 类,按中药创新药、中药 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实现中药管理的规范化,并细化了申报资 料要求,要求充分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突出中药研发逻辑和特点。对比来看,2020 新版注册分类不再以物质作 为分类标准,而是支持以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来评价中药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创新与二次研发, 通过缩短上市申请时间支持古代经典名方向中药新药转化,进一步发挥中药原创的优势,充分体现中药研发规 律,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

创新中药审评审批加速,申报及获批数量创近年新高。根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2016-2021 年我国中药新 药共获批 20 个,其中 2021 年获批 12 个,且均为基于中医临床经验方研制的中药创新药,疾病治疗领域分布丰 富,涵盖呼吸、神经、消化等多个相关领域,获批数量超过 2017-2020 的总和,创近年新高。从申报临床的数据 上也可以看出,中药企业近年来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申报及获批数量在近年来均呈稳步提升 趋势,新药研发后劲十足。随着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利好政策频繁出台,中药审评标准体系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有望为创新中药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四、中证中药指数

4.1、指数编制方式

中证中药指数发布于 2015 年 5 月 19 日,该指数从符合上市时间/市值要求的样本中,选取 50 只市值较大 的,涉及中药生产与销售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以反映中药概念类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一般情况下,中证中药指数样本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 6 月和 12 月的第二个 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4.2、成分股特征:聚焦中药产业,龙头公司高景气

聚焦中药产业,市值分布均衡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中药指数的成分股全都属于中信的中药二级子行业。按主营业务的板块划分,其中 27 只成分股属于中药 OTC 板块,权重占比 68.8%,19 只成分股属于中药处方药板块,权重占比 26.5%,另有少 部分个股可划分为中药饮片/中药材/配方颗粒板块,合计权重较低(4.6%)。从市值分布来看,中证中药指数中包含总市值 200 亿以上的公司 9 家,200 亿以下的公司 41 家,数量方 面中小市值公司更多,指数包含 1 家总市值超千亿与 2 家总市值大于 500 亿的头部公司,主要为片仔癀、云南 白药、同仁堂等。而权重角度,成分股的市值分布则更为平均,市值 1000 亿以上、50 亿以下的成分股总权重占 比均不到 10%,其余各市值区间的权重在 17.1%-26.5%之间,相对更为均衡。

预计中药龙头公司维持高景气

随着中医药文化认同不断加深,以及中医保健/慢病管理的需求增多,叠加国家政策对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视, 中药行业龙头企业景气度持续向好。根据 Wind 一致预期数据,中证中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的净利润增速将维持 较高水平,其未来一年净利润同比一致预测中位数为 21.3%。

4.3、长期投资价值高,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

从指数表现来看,2005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中证中药指数年化收益率 14.31%,跑赢了包括沪深 300 在 内的主要宽基指数,虽然指数的波动率略高,但其最大回撤相对更小,且以夏普比率、卡玛比率度量的单位风 险收益相比都更高。从估值来看,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中证中药指数动态估值 PETTM 为 30.99 倍,高于 2015 年以来 52.92% 的时间,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五、汇添富中证中药ETF信息

5.1、产品要素

7 月 5 日,国内首批中药 ETF 正式获批,汇添富中证中药 ETF 便在其中。汇添富中证中药 ETF 是由汇添富基 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该 ETF 的跟踪的指数为中证中药指数(930641), 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为其投资目标,在基金管理模式上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股票投资策略,以力 争实现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2%。产品的管理费率为0.5%,托管费率0.1%。汇添富中证中药 ETF(认购代码:560083,交易代码:560080)计划募集期为 2022 年 7 月 19 日至 2022 年 9 月 21 日,网上现金发售的日期为 2022 年 9 月 19 日至 2022 年 9 月 21 日。 同时,汇添富已于 2016 年发行中药基金 LOF(A:501011,C:501012),是全市场最早成立的跟踪中证中 药指数的指数基金,截至二季度末,中药基金 LOF 规模超 20 亿元。

5.2、基金管理人汇添富基金:一流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

汇添富基金成立于 2005 年 2 月,是中国一流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在北京、 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深圳等地设有分公司,在香港、上海、美国设有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 限公司、汇添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美国)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及旗下子公司业务牌照齐全, 拥有全国社保基金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全国社保基金境外配售策略方案投资管理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管理人、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专户资产管理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QDII 基金管理人、RQFII 基金管理人、QFII 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资顾问等业务资格。

汇添富基金自成立以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优势,被誉为“选股专家”,并以优秀的长期投资业绩和一 流的客户服务,赢得了广大基金持有人和海内外机构的认可和信赖。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汇添富旗下权益、固 收类产品过去 10 年业绩在大型公司中双双位居前列(分别位居第 5 名、第 3 名) 目前,汇添富基金已经发展成为长期业绩亮眼、产品布局完善、业务领域全面、资产管理规模居前的大型 基金公司。 公募业务方面,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汇添富基金共管理 252 只公募基金,涵盖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 QDII 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各类产品。

5.3、基金经理:产品管理经验丰富

汇添富中证中药 ETF 的基金经理为过蓓蓓女士,博士,证券从业年限超过 10 年,投资年限超过 7 年,2015 年 6 月加入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被动指数投资经验丰富,拥有多年 ETF 产品管理经验,深谙 ETF 投 资运作。截至 2022 年 Q2,在管基金数 17 只,在管基金总规模 456.53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