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让批判性思维成为思维习惯,更成为一种价值,塑造新型人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批判理解成为 李安:让批判性思维成为思维习惯,更成为一种价值,塑造新型人格

李安:让批判性思维成为思维习惯,更成为一种价值,塑造新型人格

2024-06-29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和36,000名SAT考生家长共同成长

名师分享 | 现在几乎所有家长都知道批判性思维这个名词,也都知道批判性思维很重要,而重要的原因就是据说 SAT 考的就是批判性思维。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严重曲解和矮化。围绕批判性思维,有很多问题我们都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多功课要做。

比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美国大学那么重视?为什么批判性思维成为各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遍目标?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不好吗?如果不好,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何利用 SAT 考试这个平台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现在对待考试的做法是否符合批判性思维?等等。

本文是李安老师在第四届AGE国际教育论坛上的演讲稿,老师与大家围绕着这几个关键问题展开,所举的例子和展开的评论都尽量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挂钩。

名师介绍

李安

博懋教育联合创始人

曾长期担任GRE、GMAT、LSAT 等高端阅读和逻辑考试教学,也曾长时间担任哲学、美学、形式逻辑等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教学。擅长各类考试答题技巧的传授,教学风格深入浅出注重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关于批判,我首先要提出一点忠告。中国是一个泛道德或泛政治国度,在中国的话语中,批判常常意味着打倒、推翻。比如文革期间就有一个口号:批判康德的资产阶级法权。这个批判就是打倒。文革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批判的本意我们还是不明确,甚至常常误解为至少是通过追问来否定。这其实还是错的。

我这里首先来说清楚批判究竟是什么。批判首先主要是学术意义上的,而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批判的核心意思,就是追问合理性,追问可能性,追问必然性。

可以看出来,批判一个对象,首先意味着去准确理解一个对象,并由此去追问这个对象成立与否。所以,批判的结果既可能是支持,也可能是推翻,但目的并不是推翻。

可见,批判是一种健康的求索,它既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拒绝。批判性思维的对立面就是教条式思维,这种思维的核心就是只接受,不追问;或者,只拒绝,不追问。

因此,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你如果要批判,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明白,他这个思想能否立足,那你首先要阅读理解。

也就是,要去明白他想要讲什么,他是用什么在讲,他是怎么讲的。你会发现,你就是在和他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打交道,是不是?

然后,你就可能会问:他的论点是不是一个虚假命题呢?他的论据是不是不具有代表性?他的论点和论据之间是否有逻辑飞跃呢?也就是说这样的论据不能直接说明论点,还得要加论据,而这样的论据不在文章中,就只能是默默地假设的;如果这样,这个假设成立吗?

我来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2009 年,我在北京讲 SAT 阅读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很有想法,课间找我说,孔子所说的 “有教无类”能证明孔子是一个平等主义者,是一个主张平等的人。 我当然很高兴学生有想法,但非常遗憾,这个同学错了。 我不同意的理由是:有教无类,只能证明孔子愿意什么学生都教,不能证明更多。我不同意的论据是:如果按照这位同学所说,这就能证明孔子是平等主义者,那你怎么解释孔子的主张“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也就是说,我认为这个同学的解释会引起孔子学说 的前后矛盾。

我的继续推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就是不平等,体现为: 人际关系不平等:君臣不平等,夫妻不平等,父子不平等,儿子内部不平等(长幼不同,妻 子生的儿子和小妾生的儿子又不同);各个阶层内部不平等:贵族内部,天子,诸侯,大夫,士,不平等;社会阶层之间不平等:士农工商不平等。实际上,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就是不平等,人身依附。因此,这位同学的解释造成了孔子思想的前后矛盾。也许孔子别的地方有矛盾,但这里的矛盾却是由过度解读一句话造成的,是一个虚假矛盾。

这位同学的反驳是:如果孔子不是主张平等,那又如何解释他为什么要讲这句话?我的回答是:有教无类是孔子的理想,也可以是孔子实现自己更高政治理想或社会理想的一 种手段。这和他的不平等主张之间没有矛盾。孔子是想要确立一种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来维持西周王朝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孔子传授给学生的不是我们现代的知识形态,而是他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伦理学,或者政治哲学。这样的教育能更好地使得受教育者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

这位同学非常高兴,他说他本来很得意这个想法,但没有想到被这么彻底地瓦解了,他心服口服。我说,这就是真正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这位同学在课间时候和我交流了很多看法,有些又被我修理了。这位同学最后的阅读是 780,去了哥大。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优秀的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 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这就可以算是对批判性思维最好的注脚。 这句引用建议大家朗读五次。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有想法,但是他的思考缺乏严密性和细致性,因此出现逻辑的飞跃。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大层级:事实性理解和评价性发问。事实性理解的核心是:理解所读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阅读的核心是读懂,达到文章本有的高度。

评价性发问的核心是:论点是不是虚假命题,虚假判断?论据具有代表性吗?论据是否虚假? 这个论点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成立吗?如何支持这个论点,如何削弱这个论点?我可以从什么角度削弱这个论点?等等。像刚才提到的同学,他就在试图做批判性解读,得出一个创新解释,但可惜他的论据链条没有那么长,支持不了他那么大的论点。

从这里,你就发现了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RE,GMAT,LSAT 的阅读和逻辑考试,尤其是逻辑考试,真是集批判性思维考察中的评价性理解之大成。比如 GMAT, LSAT 逻辑考试爱问的问题是: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这段话中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这段话成立的假设是什么?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可以削弱原文?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可以支持原文?以下哪个选项能够说明原文的逻辑错误?以下哪个选项的逻辑错误最类似原文的逻辑错误?以下哪个选项可以完成原文?以下哪个选项可以评价原文中提到的科学家的假设的份量?总结上面的问题类型,你就可以发现,这些批判性思维考试确实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事实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搬用学术家讨论批判性思维的高大上的专业书, 列出比较高大上的话语 方式,把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构成描述为具有推进关系的以下要素。这组推进组合是:起步是解释,然后是分析,然后是评估,然后是说明,然后是自我校正。我做成一个表格,放在了文末,描述每一个技能要素的考察内容和子技能,大家可以认真参看。

多说一句作为起步的解释。这个技能包含一个子技能非常重要,就是澄清含义。我们的 SAT 阅读好多学生反映没有生词,就是看得飘飘的,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老师才能消灭那种飘忽感。为什么要这样选文章?因为考试就是要考察作为理解起点的含义澄清,这就需要成熟的 严谨的理解。从这里你可以看到,我们的 SAT 考试,阅读部分名称为“基于证据的阅读”,依然属于评判性阅读的范畴,只是侧重在于事实性理解。

大家可能会问,事实性提问有原文可以依靠,或者说受到原文制约,那么评价性提问是不是就天马行空呢? 回答很明确:不是。原因是,任何评价性提问,或者质疑,都得死死盯着原文的论点,或论据,或论点和论据的连接。因此,事实性理解是收敛性的,但评价性理解同样是收敛性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受到严格阅读逻辑训练的人,也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思维和理解就不具有收敛性,而更具有随意性,跳跃性。

举个栗子。脱口秀主持人:你知道日本的首都是什么吗,小朋友? 小朋友:知道,是东京。脱口秀主持人:你真聪明。这个主持人真把我给笑死了:知道东京是日本首都,只能叫知道一个地理事实,不能成为智商的论据。甚至也不能成为“这个小孩知道很多”这个论点的论据,因为一个小孩可能别的 都不知道,就知道这个。

答案是:批判是创新,创造的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就从这里体现,在这里展开。

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哪里?

不但如此,批判性思维的内化和沉淀,会熔铸出一种人格和气质,叫批判性精神,自然外显为:开放、包容、自信,对世界和事物保持健康的怀疑和求索态度,因此能够识别好与坏、真与伪、美和丑,并由此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不同了,不是萎靡、颓废、阴郁、自卑、幼稚,而是自信、开放、阳光、进取、成熟。由这样的个体构成的民族和国家,不是非常伟大吗?

各位要从这个高度,才能认识到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真正价值。

中学生学习的困惑、迷茫,对家长的封闭,对家长的鄙视;家长对孩子 SAT 无尽的担心,对 SAT 老师无尽的怀疑;老师把学生成绩好简单归为学生自己优秀,并由此认为老师其实都差不多,关键还是学生自己,等等,都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导致。这些问题导致中学生整个中学阶段学习和生活品质低劣,家长也是在痛苦中度过,家长和老师在简单野蛮的判断下错过真正优秀的教育资源。

注意我的一个提法:批判性思维内化,沉淀为批判性精神,自然外显为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生由此改变。

由此可知,在批判性思维普遍内化,因此批判性精神普遍确立的国度,像王林那样的“大师” 会少很多,因为他站不住脚;语重心长的骗子就不会吃得开,因为语重心长无法接受严格的理性审查。要知道,我们曾经多么反复地被人语重心长地骗过。

现在从学术和社会发展角度举几个例子说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举三个例子:没有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判,就不会有亚里斯多德的稳健的哲学理论体系;没有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研究运动的方式的批判,就不可能揭示力的本质和运动的本质, 也就不可能让近代物理学真正走上科学的大道;没有批判性思维的大行其道,就不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实,凡人类思想和科学的重大进展,都是在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批判前提下实现的。所 以,比如黑格尔就说,哲学史就是“高尚心灵的更替,思想英雄的交锋”。

但其他各门科学又何尝不是呢?比如,社会学领域,对现代化的研究就有若干主要理论模式。 这些主要理论模式之间,据我的阅读,就是纵向有继承和批判,横向有吸收和交锋。现代化研究,就这样得到有力的推进。比如安东尼吉登斯这位著名的当代社会学家,对现代性和现代化的诊断就独树一帜。他的多维现代性理论模型的构建,不是基于对马克思,库尔干和韦伯等经典社会学家和其他著名社 会学家的批判和继承而确立的吗?

当然,有家长会问,这些都是学问大家的事情,和我的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得很。

在美国念书(其实在哪里念书都该是那样),你是不是得阅读和思考,提出问题?或者就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你是不是得就一个问题展开自己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论说?这就是在学习批判性思维,这就是在展开批判性思维。

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中国学生的表现后劲不足,原因就在于提不出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别人的文章都无法快速理解,搞明白别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我们的文科教学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维度。我们的教育和训练缺乏这样的环节。我们现在的培训普遍还在延续这样的缺乏。

从这里反过来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教育重视批判性思维,就是让一国国民处在思维严谨而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国民高水准普遍状态中,大师就容易产生了,一个民族就伟大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在一个历史阶段必然地产生了儒家思想,并且经过历史的沉淀实现这些思想实现由社会向心灵的变迁,作为集体无意识沉淀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同样,我们国家发展到现阶段对创新发自内心的呼唤,必然产生对批判性思维和精神的真正广泛的渴求,并且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实现从社会向心灵的变迁。

我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总结: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长,都必须遵循这个过程:学习、思考、批判、创造。这四步,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结论,下一步的前提。

有家长可能会说了,批判性思维这么高大上,怎么才能学到了,是不是要去学逻辑? 也有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忙托福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去学批判性思维?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高一,能不能学批判性思维?会不会太难?

所有这些疑问,这些担心,都是基于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这种误解基本上好比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学过生理学,因此不会呼吸。我上面讲过,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事实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通俗地讲,前一个层次就是看读懂了没有,后一个层次就是看能不能从论点论据关系的角度看出问题。因此,进行一切严谨的有纵深的阅读理解都属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畴。只是在考试的时候,SAT 语言文章选择,文章难度和提问的视角,选项的编写都更加严格地从学术角度突出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从这里可以推导出,只要你的孩子在认真阅读,关心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的推进,不断地关注和试图考察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他就在进行批判性阅读。只是自己读,会缺少一些发问的视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其实高一学生,以小说和历史为切入点,认真读下去,展开语意逻辑和推进,就是在高品质地进行批判性阅读。他们缺的就是一些提问的视角。这个提问和观察视角可以由老师来补充:老师可以进行高品质提问、展开、归纳、评论。这 样进行的小说和历史原著阅读才是根本的。

这种阅读,从语言角度讲,可以提升对词汇的认识和感受,见识更多的词汇和表达,不断澄清意义;从内容角度讲,见识更丰富的人生情感和视角,和重大历史问题和对于重大历史问 题的重大思想;从思维的角度讲,可以看到很多的论证思路,可以看到不同论点的交锋。这就是在学批判性思维。注意,无论哪个年级,要强化批判性思维,读不能脱离阅读。谁如果离开阅读对中学生培养 思维,他就是个神秘主义者,故作玄虚者。

三、中国学生和家长以及其他大多数人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缺陷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GRE、SAT等课程阅读老师,常常感到,我们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和成年人,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欠缺太多。主要表现是:基本理解不足,随意引申频繁,无法严谨演绎。由于缺乏思维和思想的激活,人的精神缺乏自信,张扬,被作业缠身,被考卷压倒,学习就没有快乐过。

比如,把批判等于打倒,既是理解不足,又是随意解释。

看一个例子。我有一次讲课的时候,讲到一个哲学家,叫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个自由主 义者,也是功利主义者。穆勒说,权力在君主的手中,就要制约君主。就有学生说,这是个好人,具有民主思想。穆勒又说,权力在大众手中,就要约束大众。有学生说,他怎么变得这么快,马上变成人民 的敌人?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李老师,你还说这家伙是个逻辑学家,他这是什么逻辑?

这就是我们学生的问题:要么没有看法,要么随便立论。没有细密理解的习惯,常有随意发飙的冲动。我常常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看法,但我常常也要告诫学生,看看自己的看法有没有足够的论据支持,是不是前后矛盾,是不是解释过度。

我总结了一下,发现我们的阅读理解常常是点状发挥,就是抓住一个点,阉割它的前后逻辑,大发一番议论,上纲上线,什么都来。

我告诫自己,也告诫同学,阅读耐心点,让纵深阅读和理解成为习惯,就会好很多。就好像一个点具有无数发散方向,但是在一个逻辑体系中,理解的随意性就被锁住了。

所以我常讲,猜不同于推。猜没依据,推有依据;猜是发散的,推是收敛的。猜基于经验,推基于逻辑。所以,我们所说的猜常常就是推,因为我们在猜的时候就在找依据。当然有推错的,那是因为严谨性问题或基本逻辑规则没被遵守的问题。

说回来。穆勒这个人既然是伟大的哲学家,想必不是那么容易就让人抓到弱智的证据吧。两句话我觉得就没有矛盾:权力在君主的手中,就要防着君主;权力在大众手中,就要约束 大众。两句话求交集:权力在谁手中,就要约束谁。这不很通顺吗?而且,他从后面那一点展开,不正是看到了民主可能造成的巨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警告吗? 这不正是他的思想的一个重要遗产吗?但你要由此引申出他其实反民主,你就又过份了。比如,有没有可能他觉得这样约束民主能更好地发展民主呢?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显示了我们要成为现代化国家, 国民层面上的巨大挑战:国民的基本思维水准。

再举一例。大家都听过一个谚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句话严格地讲,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嘴上无毛,是生理不“成熟”;办事不牢,是心理不 “成熟”。这里论点和论据分别用了不同内涵的“成熟”。因此,论据不能直接支持论点,这句话不直接成立。要成立,就必须要有一个假设:生理成 熟就自动意味着心理成熟。

可是我们知道有太多例外。有生理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也有生理不成熟但心理成熟的,如下面会讲的。这意味着这个假设不成立,也就意味着这句话不成立。当然,我们说这句话也可以成立,但已经有了限制:不是原则,不是规律,而只是一个经验描述,具有大概率的正确性。我可以举例挑战上述谚语的这个假设:甘罗拜相,8 岁;约翰斯图亚特穆勒,3 岁读《罗马帝国兴亡史》;一些家长(嘴上有毛,办事不牢)。

四、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1.先要能走进阅读,逐渐具备连续细密严谨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必须培养。让自己处在逻辑推进的链条中。习惯了,就会逐渐内化,使得自己的思维和表达逐渐具备逻辑纵深。阅读能拓展自己的思维链条!这是阅读的功德之一。

2.要有老师借助原著的平台,展开作品的思路,显示逻辑的力量,再对比同一话题的不同著作,看思想高手的交锋。这是老师原则上应该起到的作用。

总结 12,就是要处在一种语言场中,并因此处在这种语言场构建的思想场中。那么,中学生有很多事情,比如要考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确立一个原则高度。在这个高度下确立自己的学习战略以及这个战略下的战术安排。这个原则高度就是:确保自己的整个备考过程能给自己最大收益。最大收益体现在收益的纵深性和终身性:这个高度的学习不但有利于考试,还要有利于申请,有利于美国大学学习,有利于美国的工 作和生活;这个高度的学习不但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还能有助于自己评价真正的伟大和价值,真善美,从而让自己的人生真的不同。

各位评估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为孩子选择教育教学资源的时候,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重要的观察点。那么,怎样的学习能够具有这样的收益呢?答案是:在学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有原著阅读和阅读逻辑与思想展开与内化的环节。不要让做题遮住了你全部视野。

我不是反对做题。我自己是把 GRE, GMAT, SAT 等考试试题库反复做通过。我的学生都会有做题的要求,毕竟我们要考试。事实上我们对做题的要求非常高。我讲 GMAT 的阅读和逻辑学生从来都听得超级 high, 就是因为我把思想和逻辑充分演绎展开,让学生看到了思想和逻辑的魅力和力量,觉得后面的问题一目了然。当然,对于 GMAT 这样的考试,对选项的高品质展开也是批判性思维展开的重要环节,当然也因此得到了应有高度的展开。对于 SAT 也一样。

我们反对只做题。我认为,学习过程全部变成刷题过程,这本身不能实现学生的思想成长,也背离了考试精神,也不利于在美国大学的学习,甚至也不利于考试本身。题太多了, 堵住创造的源泉,因为你一刻都没有活在激发和张扬的状态中。想想,你中学毕业后,自己的三年教育为自己留下了什么?80 套阅读?还有,你在美国念 书,读指定原著有困难,写指定东西有困难,没有视角,没有想法,或者有想法不能展开, 你能不能对教授说,教授,你给我一套 SAT 吧,我做给你看,我行的!教授,你让我背 300 单词一天,我背给你看?

我的主张是:不能不刷题,不能只刷题。换句话讲,我对刷书和刷题都有要求。我自己的讲课一定要一个板块,就是原著的选段展开。我的学生都知道。我觉得,刷书的环节非常愉快,带动的刷题也可以很愉快。引入原著阅读,和真题并列细读,再讨论阅读和问题思路,激活思想和逻辑的力量,自己就前进了。过程痛苦,结果快乐,不如过程和结果都快乐。毕竟过程是线状,结果是点状,而人活的是过程。

我曾经在有的地方说过,真正伟大的著作,都是具有火的热情,铁的逻辑。火的热情,是指大师伟大的关怀,铁的逻辑是指这种关怀的冷静展开演绎。展开这样的著作,无论是思想, 还是逻辑,当然都让人激动。当然也有人不激动,他们不喜欢这个。可是这能证明了什么呢?他们已经失去对美好东西的认识和感受。他们在做题中找到了安顿。李泽厚曾经说过,人有三种层级的愉悦:悦耳悦目,那是感官之乐;悦心乐意,那是优美之乐;悦志悦神,那是壮美之乐。我觉得展开伟人的杰作,所获得的快乐就是第三种层次的乐。

真题的文章讲解一样可以让学生受用无穷,后面的题目只是非常渺小的一堆东西,顺便搞定的材料。学生听我讲真题阅读,一样爽得不行。这不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字背后逻辑和思想的力量吗?做题,对答案,没有问题就不讲了,或者讲了也不清楚,这不是糟蹋东西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备考过程中,真题高品质理解,原著高品质展开,逐渐形成内化,你就开始有严谨的思维能力,能理解,能提问,有视野,有视角。这样,你不就成了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了吗?既不盲目拒绝,也不盲目接受,对世界和事 物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在经过理性的衡量以后决定取舍。这样,你不就是一个优秀的现代公民了吗?

对中国中学生来讲,要考试,不离题,表示你确实面对现实;要超越,要成长,表示你没被题海遮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不觉得很幸运吗?你可以这样选择,为什么不呢?

其实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培训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约翰.杜威,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 胡适的老师,美国哲学家,美国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大家长,曾经撰文探讨过教育和培训的区别。他的核心论点是: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培训是培养某一种人;教育是学习和思考看似无一用,其实有大用的东西,培训就是学习直接有用的东西,因此必然是某一方面并因此必 然是片面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很多被称为教育的东西,其实是培训,还称不上教育。我读过一篇英文长文,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写的,标题是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ness. 汉语意思就是论无用之用。那篇文章的展开就是等于是为杜威言说。

总结一下要点

1.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追问合理性、可能性、必然性。追问的结果可能是接受,可能是拒绝, 但目的不是拒绝。

2.批判性思维表现为两大层级:事实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3.无论事实性理解还是评价性发问都牢牢抓住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不放。

4.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创新创造的前提。

5.因此,美国大学重视批判性思维,我们也该重视批判性思维。

6.但是,确实很遗憾,我们普通学生和家长的批判性思维有待提升。

7.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进入原著阅读,领教逻辑的展开。

8.这个目标可以和考试目标融合,形成具有既有利于考试,也有利于留学和人生的终身收益 的学习策略。

9.融合的原则就是不能不刷题,不能只刷题。也就是刷书加刷题。

请大家注意,这九个要点是层层推进的,每一点都是上一点的结论,下一点的前提。

附录:批判性思维技能要素表

BMC线下公开课

BMC高分学生

BMC博懋教育冬季课程

更多免费资源

博懋SAT权威资讯发布

感谢您关注BMC博懋教育

博懋教育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中国高端家庭提供一站式留学考试培训,国际教育咨询等长期规划教育服务。我们服务的家庭来自中国各大城市、香港、澳门、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美国。我们通过长期培养,不仅帮助孩子提高学术能力,掌握考试要点,迅速提高成绩,更希望通过教学发掘孩子的最大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美国顶尖学校青睐的精英学子。我们推崇专业与专注,我们的核心团队全部由美国前20顶尖大学毕业生组成。我们众多SAT1500+和TOEFL110+案例的背后,是一个个坚定目标不懈努力最后达成梦想的家庭和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