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批判性的思考英语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2024-06-29 1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谢虹萍

(广东省中山市民众中学,广东  中山  528441)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也是目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和英语课程改革都愈发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介绍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分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从写作教学环境、教材资源以及教学模式的角度阐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义务教育新课标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义务教育新课标,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和优化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坚持以语篇为依托,活动为载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写作教学方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这个词源自希腊文的“kritikos”,意为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最早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即“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而后法乔恩指出批判性思维是由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两部分组成。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更加开放、理性的思维认知的方式,通过将个体的精神、技能和调控融合成系统化的体系,从而能够从实际的客观标准出发,对问题作出具备尝试性和探索性的思考和判断,而后作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与《高中新课标》不同,《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需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是其中概括性地点明了需要从逻辑、辩证以及创新等思维方式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而辩证地看待问题正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时候,学生进行英语文章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其批判性思维的具体体现,究其原因,文章的写作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不断品味所学语篇中蕴含的辩证思想,比如福祸相依、美丑相关、痛乐相连等等,深刻地领悟到许多问题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要秉承着开放、发展的心态去解读。一方面,写作不仅是单一语言的输出形式,在语言输出的背后更蕴含着不同思维方式的表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阅读语篇中的主旨、细节等方面进行问题的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为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用话题将全部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将所学的知识与文章的写作关联起来,从而在固定的思考时间中学生能够发展出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其独立思考。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发散写作的主题,更好地理清写作的脉络,并且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不断完善学生的思辨能力。

但是目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英语写作教学仍然呈现出功利化、模式化的特点。由于写作教学的方案设计是紧紧围绕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按照具体的评分标准进行写作,即“踩分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对考试题型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实际效果,但长此以往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其他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英语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难以发展出开阔的写作思维,整体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仅仅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并且这种“布置任务—教师修改—给出范文—自行修改”的模式化写作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导致写作课堂缺乏灵气。另一方面,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也呈现出被动化、单一化的特点。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目标规划的时候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充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来,也没有科学地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导致写作课堂缺乏“生气”。

三、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批判性的写作教学环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上能够主动发言、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批判性的写作教学环境。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优质的网络资源,综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设置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沉浸式的英语写作体验,比如可以在写作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教师可以在播放之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发现和思考,更好地去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在观看结束之后,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口头描述自己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之前问题的看法,比如是否赞同视频中的具体做法以及呈现出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语篇中的人、事、行为等,对同一主题不同语篇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让其能够不断发散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创作。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开展英语辩论赛以及演讲比赛等活动,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维持课堂秩序,尽可能避免干预到学生的自主探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计划地将思维新课标中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融入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写作的教学目标,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彻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也能够在思维碰撞中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在写作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适时引入阅读素材

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先从教材出发,深度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比如写作教材中涉及的文学名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等内容。具体而言,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讲解课本中文学名著的内容,并且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小知识,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发掘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相应思维能力的知识点,提前扩充其他的教学内容,并且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时候,在讲解完基本知识理论之后,给学生传递和渗透其他领域的知识,逐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写作课堂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开展深入的文本分析与解读,将语篇作为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积极引导学生从主题、内容以及文体等角度,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识其义、悟其义、纳其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从语篇内容、讲述方法、采用特定讲述方法的原因、传递态度和价值等角度,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得“语”与得“意”的理想教学效果。

从适时引入阅读材料来看,英语教师不仅需要立足于写作的教材,必要时也需要适当引入和补充一些课外的阅读语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鼓励和帮助学生搜索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从而学会在不同环境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实现自主的判断。比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要求,给学生准备一些适宜的英文材料,不仅可以利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解读相应的文段,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去理解、感知文段的内涵,努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为英语写作中思想内涵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阅读和分析完补充语篇之后,教师也可以据此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题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点评和修改学生的写作成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其自信心,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的写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可能性。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

英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自身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写作课堂的参与者和共建者,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倾听者”和“被提问者”转变为“探究者”和“提问者”,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及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提问”本质上是一个主动、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在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不需要给出具体的建议,也不要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学会自主思考、构建清晰的思路、有效解决问题,充分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和表达看法的权利,从而切实破除以往学生“不知问”“不想问”“不敢问”和“不会问”的提问困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批判性思维方式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对于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处于批判性写作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时,学生往往会呈现出比较迷茫的状态,不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此时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可以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而着力增强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

(四)从写作的全过程入手,给予学生多层次的写作指导

第一,写作前的指导筛选。对于中学生而言,虽然积极拓宽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开阔学生英语视野,但是在思路打开之后进行实际写作的时候,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缩写写作素材的范围,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相关素材信息的准确度和关联性,筛选出最具价值的信息运用到后续的写作中,透过信息抓住本质,为文章最终的价值服务。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制定写作的结构,仔细思考信息的设置顺序以及具体的论证角度等要点,从而使文章更具逻辑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区分信息相关性和评价、阐述观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语篇,让班级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将获取的语篇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对比,从问题的提示、文章的逻辑性等角度筛选出语篇中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主题意义和观点,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并且通过比较语篇中的人物、行为、事物或观点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辨析与归纳判断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标准和架构。

第二,写作中明确观点。写作的过程便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以论文写作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完善写作过程,即按照写作要求明确立场,在学生确立观点之后,能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的论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判断、分析和强化;直击重点的语句的实际效果要远远胜于形式花哨但内容空洞的句子。

第三,写作后创新评价。教师通过调整和创新写作之后的评阅环节能够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评价范文以及其他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领会评价的角度,帮助其抓住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的勇气,也可以积极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更加广泛地采纳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够在自我评价和同学反馈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和反驳,以此来不断完善写作的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创新写作的主题和视角,给予学生写作成果更加多元化、创新性的写作评价,从而为学生提供英语写作的新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始终,英语教师应该深刻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内涵,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长期教学培养目标重点推进,将教学方案、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后巩固等环节与批判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侯彩静,孟江虹,贾增荣.英语写作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6):76-80.

[2]薛丽姣.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例探究[J].校园英语,2020(26):185-186.

[3]曾小艮.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7):802-803.

[4]李娉婷.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J].海外英语(下),2020(12):210-211.

[5]舒晓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2(07):70-71.

来源: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责任编辑:石进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