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扶养是什么 不懂就问

不懂就问

2024-01-15 20: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社会化抚养?

之前在督工视频中看到一个名词,社会化抚养,初听这个词汇,脑海里闪现出的是姜文导演的大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年代,工人阶级的父母每日都要工作,小孩子们自己组成团体,在日复一日的玩耍中度过人生中最美的年华。

这个场景既不社会化(正规的那种),又无关抚养,但却是我对社会化抚养的直观感受。这种小朋友互相结识然后共同成长的故事,给人一种质朴的“社会主义质感”(小孩子之前的友情还是会纯洁一些,虽然也会形成某种“阶级”,但是这种“阶级”更多的是完全依靠能力来定位的,大家之间有情有义,每个人都会得到充分的照顾。),而且虽然小伙伴不会抚养小伙伴,但其实如果能在小的时候就自己拿钱养活自己岂不是爽的一批?

话说回来,那么怎样的抚养才算是社会化抚养呢?在这个大面积双职工九九六的今天,父母留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抚养的任务该如何是好呢?

先看看目前中国普遍的抚养模式吧:

家庭条件较差的,一般父母双亲在外打工,孩子则由家中老人代为抚养。这在几年前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老人在家带孩子,的确解放了家庭生产力,并不失为一种提供抚养的方法。但是中国老年人,尤其是低收入水平地区的老年人,普遍素质不够高(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身体素质),在教育方面完全是力不从心。孩子容易自发地成为“社会人”的工具,被无情利用,最后在社会中沉沦。

留守儿童通过社会错误的引导转化为...

普通家庭分两种:父母双方需要加班的 和 父母一方或双方不用加班的。父母一方不用加班时,情况还好很多,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承担孩子的家庭教育,而父母的上班时间则由教育机构承担。但对于父母双方都需要996的家庭来说,家庭教育实在是要花费过多精力,但他们本身对老一辈的教育理念也不十分认同,不愿意将孩子的抚养交给自己的父母去做。这时候,铺天盖地的教育机构就诞生了,这些教育机构以全托、寄宿制的方式,涵盖了孩子从学前教育到步入社会的全过程。

根据《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1.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为453.15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145%。但与此同时,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达52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的主力。

2011-2016幼儿园数量统计

正是中国家庭持续增长的经济收入与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使得绝大多数家长选择了具有全托性质的民办幼儿园及配套教育机构。

少儿培训机构数量持续增长(这两年在一线城市过饱和的前提下增速放缓)

大佬们就不必说了,人家不担心这个问题。

谁需要社会化抚养?

首先第一目标人群就是父母不具有抚养能力的人。我们常说送孩子去豫章书院的父母不配做父母,要剥夺他们的抚养权,不知道督工有没有这么说过。但明显,这些人虽然三观与目前的文明世界脱轨,但是的的确确承担起了孩子的抚养义务(物理层面),且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将孩子的抚养权交给了社会。他们是社会化抚养的内测版用户。但是这些社会机构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也没有法律层面的管控。

第二目标:那些只能有长辈代为抚养,甚至没有可以代为抚养的长辈,只能哥哥养弟弟,姐姐养妹妹甚至自己养自己的人。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最底层的孩子,亟需社会对其的关爱。这些家庭父母可能仅仅维持孩子的基础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被限制了很大的生长空间。而且,这类目标中的很多家长最后都想到了“社会化抚养”的方案,转化成了第一类目标人群。

第三目标:双亲繁忙的工薪阶级。他们只是缺失时间,如果他们用自己的剩余时间培养感情,则可能使孩子缺失教育(比起其他孩子来说),否则,亲情则会淡漠。他们已经形成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自己在家和孩子玩耍,培养感情。自己上班时则让孩子去全托幼儿园及辅导班,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娱乐。只是他们的解决方案有点贵,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

随便百度一个杭州市幼儿园,费用居然在每学期六万,比有的本科还贵了如何进行社会化抚养?

其实不能理解这个词的原因是那期节目中,督工只说到了社会化抚养,却又没说如何进行。百度也没有个定义。

督工口中的社会化抚养给人一种很没有人情味的感觉,比如剥夺抚养权之类的。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点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父母与子女绝对不希望对方变成自己的“陌生人”。从情理上来看,租借抚养权绝对比剥夺抚养权要好些,设定一个强制租借的门槛,这个门槛之前的父母依法将抚养权租赁给社会机构(可以是经济上的门槛,不过一般经济上的确困难的父母很多会放弃对子女的抚养,使之成为福利院的一员;还有一种是出现过虐待等现象的父母,也不一定必须“判死刑”,可以根据其表现再将抚养权交还回去),过了这个门槛后,父母随时可以取消对抚养权的租借,将孩子从社会抚养机构中领走。

现在,社会自发地形成了部分的社会化抚养,即我所说的全托幼儿园+早教+寄宿制学校一条龙,以及督工说的劣质版社会化抚养:各种戒网瘾学校等等。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价格普遍不会低。

国家已经承担了部分儿童的社会化抚养(福利院+少管所),是否需要国家像办教育一样办抚养呢?督工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提高国家人口生育率,减少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必须去做一些。

如果是这个前提,目标应该是我所说的第三目标。这类人往往追求“内卷化的优质”,自己的孩子得到的应该是强于平均水平才行。而国家要办,则必须保证“公平”,国家很难租赁到这类目标人群孩子的抚养权。这类目标人群宁可自己多花钱,也会努力让孩子完成阶级跃迁。而政府如果想满足这类人的目标,则真正需要社会化抚养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目标人群则有可能失去社会化抚养的机会。

我觉得,既然中国可以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化抚养倒是也可以走市场和政府双路线。政府的目标应该定在第一二类,并向有过虐待行为的父母收费。而给第三类发放补贴,并管控教育辅导机构价格。

最后,政府去搞社会化抚养,有一个绝对的前提:

政府应该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生活;而不是成为一个简单的社会工具。

这一点的确是我不认可社会化抚养的关键一点。我总是担心,社会化抚养,这个词中没有“爱”的感觉。

不懂就问,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希望能在社会化抚养是什么?目标是谁?执行者是谁?怎么做?这几个方面给我解释解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