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荟“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扬大附中陈静 “校长荟“②

“校长荟“②

2024-07-11 2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校长的素养,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办好。本期,我们与扬大附中校长张天若面对面,聊了聊“创生教育”。

校长名片

张天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版研制组核心成员、2017版审查专家,主持编写新课标教材《有机化学基础》。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第三批培养对象指导教师。

 导语: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土壤养分、调节光照和水分等要素,构建有利于植物茁壮成长的生态。校长的使命,就是要善于调节影响师生智慧和人格的各种要素,营造让师生智慧和人格得到创生的教育生态。”从高邮中学到新华中学,再到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从教35年,张天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新时代“创生教育”的实践者。

“创生教育”的发轫

198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张天若开始在高邮中学工作。“20多年的青春时光都在那里。”至今他很感念那段时光。“正是在邮中,我打下了自己教育教学的基础,也形成了‘创生教育’的初步思想。”

至今,有两个不同成长背景的孩子,让张天若印象深刻。

一个1990年入学的孩子,叫陈鹏,这个孩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成绩优异,善言好动,爱好广泛,“有先天的优越感”。有运动天赋的陈鹏在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中,和同学一起超越了当时的县记录。

班主任张天若让一个“不乖”的孩子当班长,这在当时来说,很让人意外。“他一旦对某个领域很感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但也把其他学科抛之脑后。”他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综合素养很强,适时地赋予他一定的责任担当会提升他的专注意识,会让他成长得更加挺拔。经过张天若三年的悉心指导和智慧引领,陈鹏被保送南京大学,后来成为美国康奈尔大学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命名的终身正教授,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华人青年化学家。

2002年毕业的陶呈安,毕业后只要回到高邮,就会探望张天若。出身寒门的他淳朴自律,严谨踏实,张天若视之为凌寒知坚的一棵松柏,只有栽种到百丈之崖才能傲立天地。张天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让他在竞赛中开拓视野,提升胆识,使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斩获多项大奖,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就职国防科技大学,从事化学教育和与国防相关的研究工作。

“对这两个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我对针对不同的学生,创设合适的环境,悉心呵护智慧和人格生成,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后来‘创生’教育理念的最初思想雏形。”张天若说。

2001年,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张天若认为,“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师生是课程的建设者,这就是课程的创生性。”

2001至2003年,作为国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张天若开始参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每个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和研究中,深入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这成为他创生教育理念形成的一个新的起点。

“创生教育”的深耕

对“创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张天若的定义是:基于对个体生命完整性和独特性的认识,以尊重师生生命发展为出发点,创设合适的环境,最终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呵护智慧和人格生成,最终目的指向的是师生一生幸福生活。

“简言之,创生教育是指创设适合的生态去导引师生的生命和生长,使其获得新的创造性的内涵。”

2006年,张天若来到新华中学担任校长。正是在新华中学,他对于“创生教育”,有了更加丰富实践的历练。

“刚来的时候,感觉还是有较大落差的,无论是生源,还是相关政策,都与县中有一定差距。”教育情境的转变,让他在狠抓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学校发展的同时,开始将自己“创生教育”理论实践,深刻地运用到学校日常工作中。

“新华中学与高邮中学完全不同,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找准学校的增长点,聚焦用力。”张天若说。

在新华中学期间,他建立了分区管理机制,将以单个班级为对象进行的管理与评价,变成了对几个班级组成的块状区域,进行管理与评价。每个区有六个左右的班级,学校将这六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促进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他构建了校本德育课程,培育良性班级生态,打造“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令所有新华师生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在学校高三毕业典礼上,所有学生自发纵情高唱国歌……创生教育濡染了一届届新华学子,让他们成长为心怀天下的有志青年。“这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觉悟,逐渐积累起来的情怀。”一位老师评价。在张天若任上,新华中学获得30余项省级及以上奖励,创成了江苏省文明单位,高考成绩更是大幅提升。

2014年底,张天若调扬大附中任校长。他开始在扬大附中进一步深入推进“创生教育”,认定“人格与智慧的生成”是学校最重要的事。

2018年,以“世界运河城市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为主题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办。论坛举办前,扬大附中于烨飞、李家和等同学来到WCCO(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处,递交了他们的对大运河(扬州段)保护的调研报告。

扬大附中有很多青年志愿者加入中国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协会,他们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并走进社区、街道,发放、宣讲运河申遗相关资料,开展了一系列与大运河保护相关的志愿工作。

目前,扬大附中已经有2000多名注册志愿者,几乎覆盖全体师生。公益,在这所学校蔚然成风。张天若认为,公益活动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得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核心素养都能在公益活动中找到生长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人微公益:小善大爱助成长”项目在江苏省首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中,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我们的公益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学雷锋,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张天若介绍,学校的微公益活动已成为一项校本化的社会实践课程,这项课程需要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与人打交道,综合运用高中各学科知识,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帮助师生实施增值评价,创生和谐共进共创互生境界。

家长们体会到了创生教育中的“共享智慧”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公益活动提升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沟通能力、处事能力。

“创生教育”生态的营建

业内认为,高考质量一般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生源,二是教师,三是管理。

传统的生源决定论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间划上了等号,而张天若认为,学生之间的差距有两方面,一是文化课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意志力、持久力等心理品质方面。

“在高中阶段要树立动态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能随意给学生贴标签,而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智力特点,打造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开发个性潜力。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适合他们生长学习的宽容环境,及时鼓励和激励学生,让每一棵小树之间既根系相连,又保持独立生长空间。” 张天若表示。

近年来,面对变化的生源质态,扬大附中积极营造“创生教育”环境,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更新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与机制。

“比如我们发现,附中的孩子,文科学生的数学相对薄弱,理科学生的英语相对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有相应的跟进措施。”

学校的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数学课程基地建设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成效显著。同时,作为省课程基地学科联盟(生命与健康)牵头校,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18年学校又成功申报了“基于模型建构的科学课程基地”,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学校是扬州市唯一拥有有三个省级课程基地的学校,为省高中课程基地高峰深度建设打下基础。

目前,扬大附中优秀的教师队伍,覆盖了各个学科,在扬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我市8个高中教育名师工作室中,4个领衔人就来自扬大附中。

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生教育的生长环境,更为教师打造了创生教育的科研平台。

“创生教育”的累累硕果

《人格与智慧的生成——创生教育的校本实践》专著临近出版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袁振国教授阅读书稿后,激赏之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张校长,您这个实践有没有高考升学的支撑?”

“我们教育界一直讲,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但从来没有说过不要升学率,高中教育离开了升学率,就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张天若坦言。

事实上,正是在“创生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近年来,扬大附中高考进步明显,综合评价位居扬州市前列。“五大学科奥赛”的获奖面和获奖层次都有大幅提升。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他们的长处,学校设立了“学生发展部”,专为在某方面有特长、有兴趣的孩子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为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开设拓展性课程。

2017年,扬大附中张屹楠同学获得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银牌。刚进校时,他就表现出了对化学特别的兴趣。学校为他特制了培养方案,适量缩减了国家课程学习时长,增加了化学竞赛相关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邀请专家指导,走进高校实验室,最终被南开大学录取。

近年来,扬大附中先后设立了理科强化班、文科特长班,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让那些学有余力,确有特长的孩子,通过个性化培养,获得课程环境强有力的支撑。”张天若表示,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中。

“寻根溯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创生教育理念,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了适宜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未来,扬大附中将继续努力,积极创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张天若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