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打铁花”:铁树银花落星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打铁花现状及问题 走近非遗“打铁花”:铁树银花落星辰

走近非遗“打铁花”:铁树银花落星辰

2024-07-11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节期间,四川内江、山东临沂、新疆库尔勒等地纷纷上演非遗绝技“打铁花”以贺新春,匠人赤膊上阵,对准铁水奋力一击,一串串耀眼的铁花在空中绽放,满树银花四散,宛如星辰坠落。不绝的欢呼惊叹声中,围观者邂逅一场穿越千年的烟火大秀。

非遗表演“打铁花 (图源中国网 兰自涛摄)

非遗表演“打铁花 (图源中国网 兰自涛摄)

01 历史悠久的“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它是由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所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宋代崇尚道教,“打铁花”最初便是衍生于工匠的祭祀活动。每年年初,为首的工匠就搭建花棚,并在花棚北方,面朝南搭一个神棚,从神棚出发,赶到本地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祭祀品,举行祭祀仪式。参加打花的工匠会在神棚内跪拜、更衣,虔心求得神灵保佑,以避烧伤。

工匠们的祭祀活动也得到道士的支持,道士每年都会自发为工匠提供打铁花的场地,并在工匠祭祀时组织各类乐器演奏,为其助兴助威。每逢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邀请工匠打铁花,恭贺庆典。在流传过程中,“打铁花”不断发展壮大,吸收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气势磅礴、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

02 身怀绝技的打花者

1600℃的铁水,打造一场视觉盛宴,这是一场惊险与美妙并存的奇观。

每一个匠人,都是身怀绝技的打花者。打铁花的过程中,舀、扔、打这三个动作,必须连贯不脱节、干净利落。此外,舀出的铁水重量必须在2两以内,挥洒角度必须掌握在90度,扔的力度不能超过一个人的身高,只有打得足够高、足够散,出来的铁花才会好看。

铁水的温度极高,因而打铁花通常都是在寒冷的冬季表演,即使如此,四散的铁花仍然容易引起烧伤。打铁花里流传一句行话叫“打白不打红”,大概是说铁水温度一定要高、烧到白炽才能打出花来,温度低的橘红色铁水,打出来就是一坨,如果意外落在人身上,能给皮肉“烫个九分熟”。

(图源中新网 王斌摄)

(图源中新网 王斌摄)

危险面前,赤膊上阵的打花者,却并非是胆大妄为,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打铁花是一项力气活,大幅度的运动会使表演者大量出汗,这些汗液化身为打花者的“保护符”,带着落在身上的铁珠流走,防止身体被烧伤,这便是赤身的好处,如若穿着衣服,四散的铁珠落到衣服上很快便会引起烧伤。因此,这是一场属于勇敢者与智者的游戏。

03 千度铁水的千年传承

2008年,河南“确山铁花”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也是国内打铁花类表演唯一入选者。“确山铁花”背后,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叫杨建军,2017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图为杨建军(图源看看新闻视频截图)

图为杨建军(图源看看新闻视频截图)

如今,他已75岁,年逾古稀。作为确山铁花的传承人,他与“打铁花”的故事,结缘于幼时的惊鸿一瞥。

六七岁时,他跟随家人看过一场打铁花的表演,绚丽多彩的“烟花”肆意绽放,飞溅的铁花点亮了漆黑的夜空,杨建军的心也浮起了波澜。打铁花的种子,就此在心底生根。“火树银花幻莫测,凌虚掷地纷骊珠。” 这是杨建军对这场表演的深刻记忆。

早在1980年前后,杨建军就开始了对“确山铁花”这一绝技的追寻。当时的他,是确山县文化馆副馆长,一心只为传承这项民俗文化。他跑遍确山,寻找当年的铁花老艺人,几经辗转找到70多岁的老铁匠李万发,毅然拜师学艺。师傅去世后,他又费尽周折寻找冶铁作坊进行试炼试演,更是动员所有的亲戚朋友组建起一支全新的打铁花队。

“师父打破传内不传外的行规,将确山铁花绝技传给了我,我就想着,可不能在我手上失传了,20年前,我拿出所有积蓄,建起这支队伍。招收徒弟唯一的标准,就是对这门手艺真热爱。”杨建军回忆起当年组建队伍的初心。

1988年春节,杨建军带领打铁花队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消失了26年之久的“确山铁花”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那天晚上的表演,杨建军把它命名为“确山铁花烟火晚会”。

多年来,杨建军坚守初心,将“确山铁花”带到了更远的地方。他毫无保留地痴心传艺,培养一批又一批民间文化的传承者,他还选择用公益性表演回馈观众的热爱,让更多的人能一睹“铁水变烟花”的奇观。

(图源微信公众号红色确山)

(图源微信公众号红色确山)

2008年春节,应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组委会邀请,“确山铁花”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北普陀影视基地连续演出10余场,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中华第一铁花”。

“打铁花的艺人来自各行各业,伴随着1000多度的高温,打铁花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团队对于这项民间文化的热爱。”每一场极具生命力的表演背后,都充溢着杨建军这类老匠人恪守匠心的满身孤勇。

04 留住非遗的时光之影

事实上,很多人初识“打铁花”这项非遗绝技,都并非亲临现场所观,而多是隔着屏幕从日常的电视剧、纪录片中领略它的魅力。2018年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使得民间焰火“打铁花”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剧中高贵妃为太后准备了一份名为“万紫千红”的寿礼, “万紫千红”就是传说中的“打铁花”。

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民间绝技虽然被更多人所知,但是传承范围仍然有限,大多时候人们只有在少数非遗表演的舞台上才能有幸目睹它的风彩。头戴葫芦瓢,手持花棒的表演者们,用精彩的演出换来民众的乐爱,每一次围观,都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盛世丰年的热烈期盼。

像“打铁花”这类非遗民间文化,还有很多,诸如糖塑、面塑、雕漆、瑶绣……这些非遗技艺惊艳了千年的时光,在一批又一批传承人的手中延续生命,它们脆弱又坚强,默默等待着更多的坚守与保护。

留下珍贵的“非遗”记忆,为它们,也为我们。(完)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南方都市报、中国网、中新网、光明日报、看看新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