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哈金:为太太重写《潜伏》结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才不是二哈小说集 专访哈金:为太太重写《潜伏》结尾

专访哈金:为太太重写《潜伏》结尾

2024-07-17 0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用英文写小说 曾获美国文学最高奖

哈金的一部小说叫《等待》,而等待也是他的宿命。

十六年前,这个原名金雪飞的华人作家在美国用英文写了长篇小说《等待》,一举荣获美国文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

迄今为止,《等待》一共出了20多个语种的版本。内地中文版2002年就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过,写的是一位军医花18年时间办离婚的荒谬故事,其中军医的乡下妻子还在裹小脚,被国内评论界认为过于反映中国落后一面。2005年,他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纪实小说《南京安魂曲》出版,才为他赢得了主流声誉。但《等待》一直没有再版,直到今年,磨铁旗下的铁葫芦图书才做了这件事。编辑说,再版的原因是觉得今天国人应该不会再带着意识形态的眼光看一个作家的作品了。《等待》他们起印就是25000册,6月出版后还因市场反响好紧急加印了3000册。除了《等待》,铁葫芦今年还将出版哈金的短篇小说集《新郎》和长篇小说《池塘》。

最近哈金在德国出差,出差前,我们通过邮件专访了他。

哈金vs余华莫言:羡慕他们用母语写作

哈金在国内主流文学界并不名声显赫,他至今顶着一顶“反映中国落后”的旧帽子。哈金在采访邮件中回应:“那要看我写的是哪个时代,我关心的是诚实。

国内作家中,对哈金最为推崇的是余华。新版《等待》用了余华的序,标题是《一个作家的力量》,里面充满盛赞哈金的话。出国前,哈金还只是山东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在国内文学界毫无根基。余华成了现在中国作家中和哈金私交最笃的一个。

2003年11月,余华到波士顿,第一次见到哈金。后者带着余华一家三口在哈佛广场四处找可以谈话的酒吧,却连连被拒。大雨倾盆之夜,两人干脆在旅馆里彻夜长聊。

哈金说:“那次其实有些对不住余华和他全家。我们找到一个新开张的酒吧,但他们不让他孩子进,就冒雨回到他的旅店。”在美国多年,除了在波士顿大学教授类似“创意写作”项目的课程(去年的主题是“移居者文学”,今年是“长篇小说写作”),哈金在社交上仍保持着独来独往,“跟美国朋友一年也就来往一次吧”。他住在波士顿乡下,去市里至少要一个半小时车程。

2014年,他跟莫言在美国有过一次对谈,莫言专门向哈金的“英文写作”致敬,原话是:“哈金先生的英文写作在中国是一个传奇,是神话。我一句外语不懂,所以我对能用外语写作的人真是很敬佩的。”

哈金礼貌地回应:“我非常羡慕莫言,那种‘at home’, 就是那种语言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很安静、很自如。”对哈金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滞留美国,英文写作是“为了生存”,后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在描述美国移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集《落地》自序中,不无沉痛地写道:“我常想如果把同样的精力花费在汉语上,也许我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不过,那只是想入非非。英文写作的确使我变得独立和坚强,还给了一个意外的机会,就是在别的语言中找到读者。”

2011-2013年,《南京安魂曲》《落地》《小镇奇人异事》,哈金共有三部作品由江苏文艺出版社相继出版。但在国内并未引起特别反响,三本书在豆瓣的最高评分是7.7分。其中《落地》,哈金特地自己操刀,由英文翻译成中文。但对习惯了没有作协的这名海外作家来说,英文写作更像是他逃不脱的宿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