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风琴的音乐会多不 展开部

展开部

2024-07-17 1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学生毕业季,听乐进行时。

前面4月8日刚听完李夏同学的毕业专场演奏会,紧接着4月11日晚又迎来了桂彬、陈琛的手风琴音乐会。两场音乐会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又充满强烈的对比,顺理成章,恰似一部奏鸣曲之呈示部与展开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主部:新瓶装老酒

此次音乐会之创意出新有三:形式、工具、风格。

整场音乐会的设计,以传统的手风琴艺术为载体,辅之以现代的背景视屏、电声配乐、无线麦克传声等多媒体技术,和用手风琴为电影同声配乐、为音乐剧伴奏等互动表演形式,都令听者为之感到耳目一新、欲罢不能。

音乐会上,通过不同风格的手风琴作品演奏,先后展示了3类不同形制的手风琴——传统手风琴、流行手风琴、巴扬。听众对传统型的手风琴,大都已司空见惯,由于新时期“钢琴热”的巨大冲击,手风琴渐受冷落,不免让人感到这一乐器已进入了迟暮之年。此次音乐会中,用流行手风琴演奏了大部分曲目,音色较传统手风琴更多一些亮、丽、炫、彩,倍儿提神的!还有那新颖的小巴扬,玲珑而又拙朴,看演奏者将它把玩于掌股之间,似乎在提醒我们:艺术终将回归本源、探寻自然。

本场音乐的基调偏于抒情,转变了前面“呈示部”中的严肃和凝滞风格。法国手风琴曲《无动于衷》、皮亚左拉的《遗忘》以及米莉恩·米斯的两部作品,均以抒情见长。法国电影《天使艾美丽》,原是一幅喜中藏哀的抒情画卷,影片中多有喜极而泣的场景。此次音乐会选取了影片中的《我从未去过》、《悲伤岁月》、《艾美丽的华尔兹》三段音乐,用流行手风琴来表达,同步辅以宽屏上的电影画面,声、像配合,相得益彰!

副部:传统的韧性

巴洛克时期的《缪赛特风格》,虽经改编后略显浮泛和急切了些,但仍旧不失典雅、精致、协和的古风品格。

手风琴在俄罗斯,经历着最多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即便是改良了的流行手风琴,或是巴扬,带给我们的俄罗斯听觉记忆依旧。桂彬演奏的《摩尔多维亚的节日》,向我们传达出了那令人熟悉的抒情而又激情的俄罗斯。

阿根廷的“探戈之父”皮亚佐拉,是一个古典与爵士乐的创造性融合者,在他大量的手风琴音乐文献中,《遗忘》一曲堪称经典。除了原初的手风琴版本,还见有室内乐、钢琴、弦乐、管乐演奏的多种版本。该曲的音乐会上演率奇高,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就我听过《遗忘》的经验来看,此曲的难度在于它乐音简约、节奏舒缓,貌似缺乏情感对比和冲突。用手风琴演奏它,很难把握“遗忘”这一主题的不确定性,搞不好就是成一盘散沙,变成“声无哀乐”了。

观陈琛演奏此曲,可圈可赞!在速度、力度、音色等各方面,她都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凄怆的音调,不规整的探戈,配合着揉暗摇曳的舞台灯影,营造和强化了“遗忘”的情致,听此曲,我已泪眼迷离…… 插部:声乐嘉宾,锦上添花

青歌赛获奖者梁译元和美女主持刘甦,携手演唱的《歌剧魅影》,对技巧和风格,驾驭自如,气场不输萨拉布莱曼,实为此台音乐会锦上添花!

此外,整个音乐会,还插入了一首中国作品《枫之舞》,不管是刻意或是无意的选择,我都认为这当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音乐会中,加强对中国作品的推介。

瑕疵:

加配电声伴奏音乐的音量稍嫌过重,时有喧宾夺主之感。

帅气又稚气的桂彬、淑女又肃女的陈琛,都有些紧张和压力。希望你们更多一些舞台的自信与活力!

节目单上的十多部作品,涉及诸位曲作者、改编者,应该对所有作曲家和改编者的国籍都标注清楚,这也是研究生应该加强的学科文献意识。

感谢同学们!

期待再现部!

(编辑 许亨洪)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