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俗世奇人》苏七块,学冯骥才“鱼甩尾”法结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手指翻飞什么意思 读《俗世奇人》苏七块,学冯骥才“鱼甩尾”法结尾

读《俗世奇人》苏七块,学冯骥才“鱼甩尾”法结尾

2024-02-01 0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句中“各色”一词意为特别,含贬义。作者这里介绍苏七块“各色的规矩”其作用就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更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似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硬”,将文章的蓄势推到最高处,为后文的“甩尾”伏笔。)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连用短句,紧凑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送药的细节凸显了主人公的心善,至此“鱼甩尾”初露端倪。)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鱼甩尾”的力量迸发,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凸显了其“奇”,让读者回味。)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鱼甩尾”手法

◎方法释义

“鱼甩尾”手法有仿生学的意味。众所周知,鱼的尾巴作为鱼前游的主要动力器官,相对拥有最大的力量,据有关新闻报道,一条龙鱼甩尾甚至能把鱼缸震破。在写作中“鱼甩尾法”是指小说家把文章的高潮部分放在后半部分或者结尾,通过情节的突转或情意的增强使文章迸发出激动人心的力量,令人回味无穷。“鱼甩尾法”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前文的“误导”,和后文的“力量爆发”,或者是后文力量的直接爆发。前者是让读者原有的阅读期待落空,在极大意外中转成新鲜;后者是让读者直面猛烈的“火山喷发”。前者与“欧·亨利式结尾”相近,但情节转变更富有戏剧性,张力也更大。

◎本文体现

误解·引读者入我彀中

作家叙事着一个“奇”字,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导着读者“误读”。先是侧面描写(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结合,刻画苏七块的医术奇,其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而看病规矩的奇很容易让读者对这一人物生出厌恶之感,而读者们滋生的这种感受正是作家预设的。

释然·别有洞天

车夫张四治病的情节使得苏七块的形象发生转变。从后面苏七块将七块银元归还给华大夫来看,苏大夫的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的,只是他立的规矩不能改动,而对于该人物所处的年代——民国初年而言,这一时期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规矩”的时代。因此,苏七块要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有他“各色的规矩”。至此,苏七块的形象豁然明朗——表面上是一个不怜悯弱小的“冷酷”之人,实际上是一位掩饰内心的善良的“仁人”。至此,读者的阅读期待落空,别有洞天的情节设计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别样的感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