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扇子扇面怎么做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2023-03-11 1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战国短柄竹扇(复制品)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 中国扇博物馆藏

时代处于春秋晚期(距今约2500年) 的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出土了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扇子实物,有“中华第一扇”之称。与后世常见的扇不同,早期的扇,扇面完全偏于扇柄的一侧。这种扇子又被称作“便面”,以细竹篾编制而成,主要流行于战国至两汉时期,也叫刀把扇、户扇、单门扇等。

羽扇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羽扇、麈尾相继出现。羽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制成,后来用八羽、十羽并列,且加了长木柄。据王嘉《拾遗记》记载,周昭王时,“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泠然自凉。”王嘉为前秦时人,不能以此将羽扇的存在上溯至周,但可以旁证羽扇在两晋时的流行。

《高逸图》卷(局部) 唐 孙位 上海博物馆藏

麈尾则是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麈尾扇”传由梁简文帝萧纲创始,近于尘尾的简化,固定式样似在纨扇上加鹿尾毛两小撮。

《高逸图》是孙位的唯一存世作品,表现魏晋时期非常流行的“竹林七贤”故事。图中左一手执麈尾者为阮籍,此图笔法紧劲连绵,设色渲染精妙细腻,将魏晋名士的风流洒脱表现得生动形象。

隋唐时,团扇成为主流。团扇又称纨扇,主要以竹木为骨架,并用薄质丝绸糊成扇面。南北朝时,团扇扇面较大,唐代早期还多作腰圆形,开元、天宝以来才多“圆如满月”式样。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传) 辽宁省博物馆藏

传为唐代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中,描绘了团扇的使用场景场景。画面中一位侧立着的侍女执长柄团扇,扇面上绘着盛开的牡丹,红花绿叶相衬托,格外亮丽。

宋元时期,团扇尽管仍保有很高的使用率,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新品种“折叠扇”,即折扇。一般认为,折扇是北宋初从日本、高丽传入的。《宋史·外国传七·日本》记载:“又别启,贡佛经,纳青木函……又金银莳绘扇筥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被认为是日本折扇传入的开始。

水墨山水折扇 明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代以降,折扇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扇子的主流,有“怀袖雅物”的称号。明永乐帝喜折扇卷舒之便,命大量制作,诗赋题扇,遍赐群臣。从此,制扇业快速发展,永乐年间,成都所仿日本“倭扇”,年产约两万把。

除了花样繁多的形制本身,扇面上的书画装饰,更使得扇子在实用之外兼具艺术欣赏价值。书画入扇,始于魏晋,兴于宋代,盛于明清。隋唐时,团扇盛行,至于宋代,扇上书画已为雅事。扇为随身之物,易于把玩,文人墨客在扇面上题字作画,寄兴咏怀。

《右军书扇图》卷,南宋,梁楷(传),故宫博物院藏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曾经遇到一个老妇人卖竹扇,便在每把扇子上都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妇人又拿扇来求字,王羲之笑而不答。

草书七言诗纨扇 宋 赵佶 上海博物馆藏

宋代的团扇书画艺术相当盛行,宋徽宗赵佶尤喜作扇面,邓椿《画继》云:“政和间,每御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其间贵近,往往有求御宝者。”

山水人物扇 明 朱瞻基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帝王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位,性格活跃,修养深厚,他在位期间宫廷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兴盛的面貌。他自己在文化上的造诣也很深,长于诗歌文赋,精于绘事。

明清两代的书画家们创作了大量的扇面,后人为了便于保存,多将其制成扇页。

《秋葵图》扇页 明 唐寅 故宫博物院藏

《仿倪山水图》扇页 明 董其昌 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图》扇页 明 徐渭 故宫博物院藏

《设色山水图扇页》扇页 清 王时敏 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图》扇页 清 任颐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于各大博物馆公共图片领域

· 免责声明 ·

编辑 /制作 : 郭宇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