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三条红线到五档分类2021年千亿房企迎最残酷的考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房地产公司融资三条红线 谢逸枫:三条红线到五档分类2021年千亿房企迎最残酷的考验

谢逸枫:三条红线到五档分类2021年千亿房企迎最残酷的考验

2023-12-14 1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谢逸枫

三条红线是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之后形成的,继2020年8月针对房企的三条红线出来后,超过30城市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加强。到2020年12月31日,房地产贷款“五档”打响2021年开年金融监管第一枪,这是房地产金融监管的五部曲。应该讲,房企反应最快的莫过于恒大、万科,这是中国11万家房企里面最聪明的,2020年全年都在降资产负债、降负债率、控制债务现金比。

笔者自2018年就提出,宽货币,紧信用,强监管是未来三年金融信贷主题。2019年的严禁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到2020年的禁止保险、信托、基金、网贷、经营贷,控制银行信贷、IPO上市、房企发债的资金进入房地产,最后是8月22,三部门针对房企债务的三条红线。因此,这就是房地产金融监管的三部曲。

2019年6月13日,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曾直言,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靠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都很不划算。信号释放之后,抑制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的政策便纷纷出台,严格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2019年房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6月末的规模。

7月30日,会议再提“房住不炒”,并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7月31日,央行直接“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了较多的信贷资源,需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同时,9月5日晚间,国常会再次释放全面降准信号,届时市场的资金再度宽松。但这些钱一定不能再流向房地产,因为中小微企业正嗷嗷待哺,急需融资。

对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融资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新的高度。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出来后,强调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融资,加快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进度。同时,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降费减税措施、中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全面降准,都是一个目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保证资金可以流入实业。在此背景下,必须将银行的信贷资金堵在房地产行业之外,坚定“房住不炒”。

2019年7月31日,央行曾发布一则公告,房地产行业占用了较多的信贷资源。同时,央行明确对房地产信贷领域提出以下3点要求,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加强对存在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行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合理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这无疑是房地产最害怕的一则政策,银行将控制对房地产贷款的投放规模。

不可否认,房企资管三条红线不是法律文件,只是监管部门文件,却对房企1000亿房企、100亿房企产生巨大影响。2020年8月28日,银行限制开发商融资的“三条红线”正式出街,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对12家房企全面推行。主要是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

2021年,将在12家房企的基础上,扩大房企适用范围,因此范围与落实的力度决定了对房企、市场的影响力。按照2020年10月14日的央行讲话,目前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起步平稳,社会反响积极正面。下一步,我们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跟踪评估执行效果,不断完善规则,稳步扩大适用范围。这是监管机构首次明确表态“三条红线”稳步扩大适用范围,未来有更多房地产企业纳入。

具体内容如下,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12家房企中,其中位于“三道红线”中红档的房企:融创中国、绿地控股。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84.2%、82.8%。净负债率分别是214.1%、163.4%。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分别是0.57、0.67%。位于橙档的是阳光城,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77.6%,净负债率154.4%,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1.15。

位于黄档的是碧桂园、万科、新城控股。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82.7%、76.5%、76.5%。净负债率分别是55.3%、36.7%、14.2%。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分别是2.14、1.68、2.42。位于绿档的多位央企系房地产公司,包括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华侨城。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67.4%、55.0%、56.4%、79.3%。净负债率分别是57.1%、30.5%、32.5%、86.6%。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比分别是2.09、4.00、2.89、1.01。2018年以来,房企融资难度加大。央行“345”政策的出台,目的是控制房地产企业杠杆水平,防止因大肆举债出现违约风险。

融资管理规则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这个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矫正房企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房企降负债、降杠杆、降速度是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央行和住建部对房企提出的“三限四档两观察”的融资管控要求,对大型商业银行新增房贷有了比例限制,一定程度限制了、终结了房企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在融资约束下房地产企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扩张的速度必将受到抑制,有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增速达标率整体明显下滑。其中,有息负债增速未超过阈值的房企占比由2019年底的66%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8%。其中绿档、黄档及橙档房企达标率分别由89%、68%、70%下降至74%、44%、33%,而红档房企由于提前开始去杠杆进程,有息负债增速逐步回落,达标率由32%小幅上升至36%。

2016年末以来,房地产监管持续加强、融资不断收紧。从各种融资渠道看,房地产贷款增速逐渐回落,与总体贷款增速基本保持一致。2020年1-6月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13.1%,略低于总体贷款增速13.2%。房地产贷款增速已经较2016年末27%的高点大幅下滑。其中房地产企业开发贷同比增速从2018年3季度24.5%的高点降至今年上半年8.5%;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从2016年底38.1%的高点降至今年上半年15.9%。

房企境内发债大幅回落,境外发债不断增大。2020年前3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净融资1462亿元,较2019年全年-69亿元回升;其中3季度净减少134亿元。2017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净融资较2016年8204亿元大幅下滑。今年前3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外债券净融资折人民币2055亿元,高于境内债券净融资。近期国内外利差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加速,为境外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房地产信托、房地产类ABS明显回落。此前房地产贷款和债券融资2017年收紧后,房地产信托资金净增量从2016年1418亿元上升至2017年8533亿元,之后逐年下降,2019年降至165亿元,2020年上半年净减少2028亿元。2020年前3季度,个人住房抵押贷款CLO发行1630亿元,较2019年5163亿元大幅下滑。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ABS发行301亿元,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发行134亿元,规模相对较小。

目前上市房地产公司负债增速明显放缓,负债率仍然处于高位。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房企总负债同比增长13.8%,增速较2017年底32.8%明显回落。2020年上半年末,A股上市房企总体资产负债率为79.7%,明显高于房地产以外非金融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58.2%。2018年以来,上市房企总体资产负债率趋于平稳。因此,房地产融资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极低。

目前阶段,我国房地产融资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银行表内房地产企业贷款不良率在1%以内,按揭贷款不良率0.3%、关注率0.5%。按揭贷款RAROC回报较高,资金供需两旺,中小银行投放热情高涨;表内企业贷款更多表现中小银行关注率有所上行。表内贷款抵质押物充足,风险损失率较低。影子银行体系房地产风险较表内偏高,信用类融资风险缓释能力相对不足。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的通知,划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红线”。现在监管放大招,控制房地产贷款“红线”出台,意味着打响2021年开年金融监管第一枪。目的是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这是对房地产领域调控的进一步加强,预计2021年房地产贷款、居民房贷增速会进一步下降。

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制度充分考虑了机构具体实际,体现了分类分档、区域差异化约束的原则。《通知》规定,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通知》明确对7家中资大型银行、17家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共5档机构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第一档中资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32.5%。房地产贷款占比指,房地产贷款余额占该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是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该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因此,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机制属于长效机制,旨在防止房地产贷款在银行体系全部贷款中的比重偏离合理水平,防范风险敞口过于集中。

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其中包括公租房建设等领域的贷款。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目的是为落实资管新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标资管产品回归表内的压力较大。明确回表房地产贷款不纳入集中度管理,意味着政策不会对银行在过渡期内完成资管新规要求产生额外影响,有助于稳定银行预期。

当前我国经济的总量增速已回归正常,货币政策逐渐回归中性,信用方面的政策在慢慢回归常态。经济结构上的分化依然非常大,房地产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大,终端消费需求仍然偏弱。2021年的政策重点将是“调结构”,一方面对房地产领域加强调控,另一方面,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振终端需求。从我融资结构来看,房地产相关的融资是顺周期的,国企和政府融资是逆周期的。逆周期的融资回归常态,顺周期的融资加强管理,意味着我国的紧信用周期已经缓慢开启。

房地产领域融资的高增长开始于08年以后,这和房价的大幅上涨和房地产经济的高增长是一致的。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比重从09年初的16.2%,上行到了2020年3季度末的28.8%。占比的大幅抬升,直接的原因是房地产贷款增速要比整体贷款增速高很多,尤其是2013年以后,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差距最大的时候发生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房地产贷款增速比整体贷款增速要高出13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央行发布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规定,未来大的方向就是保证房地产贷款占比的基本稳定,如果要保证占比稳定,就意味着房地产贷款增速要和整体贷款增速保持一致。2017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收紧,以及对于房企融资政策的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逐渐向整体贷款增速收敛,截至2020年3季度末,二者增速已基本吻合。预计2021年整体贷款增速或在10%-11%之间。这就意味着当前接近13%的房地产贷款增速,将有2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

本次规定对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也提出了要求,大的原则也是基本稳定。最近两年,居民住房贷款增速下降的幅度较小,当前增速仍然维持在15.7%,比整体贷款增速要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所以居民住房贷款占比仍在提升。而要保证居民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居民住房贷款增速就要逐渐向整体贷款增速收敛。如果2021年整体贷款增速降至10-11%,2021年的居民住房贷款增速将有接近6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

压降的压力要明显大于房地产整体贷款增速。当然,考虑到2-4年的压降期限,最终2021年居民房贷增速下降多少,还是和金融机构的调整节奏有关。过去几年,在融资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采取高周转模式,加快推盘进度,居民首付和房贷占到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接近一半,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如果后续居民房贷增长也受到较大限制,那么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从历史上来看,居民贷款增速和商品房销售增速高度相关。2020年房地产销售大幅反弹,与之相伴随的是居民贷款增速出现了明显跳升。预计2020年房地产销售额有望实现7%附近的增长,与2019年水平基本相当。利用房贷和住宅销售的对应关系做了测算,如果2021年居民房贷增速从2020年的16%下降至15%,那么全国住宅销售额增速将从10%下降到8.5%。如果居民房贷增速下降至13%,那住宅销售额增速或下降至-6.9%。

如果居民房贷增速直接下降至11%,那么住宅销售额增速将会有20%的负增长。从数字上来说,房贷余额是历年发放贷款的累计值,而房地产销售额是当年值,累计值增速的微小变化会对当年值增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房地产销售对于房贷增速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进行房贷占比的考核,房地产销售的下行方向可能性较大,下降的幅度也是决定于房贷增速的压降节奏。

而如果房地产销售重新趋于下行,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也会逐步体现出来。顺周期的居民融资主要体现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融资,未来会受到房贷集中度监管的影响,增速可能会出现回落;而逆周期的政府融资需要体现财政的“更可持续”,净融资规模大概率会有一定幅度下降;逆周期的国有企业融资也在逐渐回归常态当中。整体来说,我国“紧信用”的周期已经缓慢开启。

现在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影响国民买房贷款、未来房贷利率不会上升。根据公开资料测算,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触及上限,居民无需过度担心买房申请贷款受到影响,存量住房贷款不会因为该政策而被银行提前收回,短期内对房贷利率不会造成影响。长期有利于稳定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因为银行是商人,需要利润,需要资金贷款安全,有不良贷款率的指标控制。

按照2018年民生银行新增房地产业贷款1318.15亿元,居上市银行之首,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高达52.22%。2018年末,招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164.9亿元,同比增长25.58%。2018年,光大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1920.75亿元,同比增长35.25%。在光大银行2018年企业类贷款项目金额排名中,房地产业排在第三名,仅次于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9上半年,上市银行给予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规模到底有多少。从26家上市银行2019年中报披露的涉房贷款数据看,2019年上半年二者的关系仍然是“你侬我侬”。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31日,26家上市银行(2018年前上市)的涉房贷款合计达29.7万亿元,较2019年年初的27.3万亿元增长了2.38万亿元,半年时间的增幅为8.7%。

上市银行涉房贷款主要包含2个方面,一是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等。二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其他贷款,包含地方政府及其他非房地产企业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获得的银行贷款。而上市银行的2019年中报,则披露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公司类贷款、个人住房贷款2部分。以2018年前上市的26家银行为统计口径,其最新的房地产直接贷款数据为。

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26家上市银行对房地产公司类贷款余额为5.8万亿,增幅为3.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3.9万亿,增幅为7.7%。涉房贷款总额仍在继续上升,增速有所放缓。意味着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类贷款愈发谨慎。随着2019年7月31日央行的最严调控政策下发,上市银行的涉房贷款规模增速将下滑。2019年以来,市场普遍预测商业银行与房企的亲密度下降,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的数据却给出了真相。

据Wind数据,截至2019年中期,26家上市银行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余额合计5.8万亿元,较2019年年初的5.59万亿元仅增加了2100亿元,增长幅度较2018下半年明显放缓。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中、农、工、建、交)的开发贷余额合计达3.1万亿元,占开发贷款总规模的54%。26家上市银行中,多达23家银行的开发贷余额较2019年年初上升,其中10家银行开发贷余额较年初增幅超15%。

其中,贵阳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最为热情,上半年开发贷增幅均超过了30%。从上市银行的开发贷余额占比来看,上海(楼盘)银行的开发贷余额占公司类贷款总额的比例高达22.72%,且较年初提升了2.23个百分点。5大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最为激进,对房企的开发贷余额为9972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总额比例达12.8%,占比较年初仍在提升。而其他4大行的开发贷占比均不高,在4.8%-7%之间。

上市银行的开发贷抵质押率有所下降,且部分中小型房企的还款能力有所下降,意味着开发贷对应的坏账风险或许有所上升。26家上市银行的涉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远远高于地产商的开发贷,而且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据Wind数据,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26家上市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为23.9万亿元,较2019年年初的22.2万亿元,继续增长1.7万亿元,增幅为7.7%。

其中,5大国有银行占据了个人房贷市场的半壁江山,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5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累计高达18.76万亿,占26家上市银行总规模的78%。其中,26家上市银行中个人房贷余额最低的系宁波银行(002142),仅为13亿元,与位列第一位的建设银行,相差3900倍。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长情况来看,26家上市银行中,多达25家银行的房贷余额较2019年年初有所上升,仅杭州银行一家出现下滑,其中13家上市银行的房贷余额增幅超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