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截拳道有人教吗 缅怀先师

缅怀先师

2024-07-16 1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

—— 汉代·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汇编者 / 朱建华 郝钢

为道塾·编者按:1967年的一天,洛杉矶唐人街振藩国术馆,一众截拳道弟子穿戴着那个年代极其罕见的护具,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全接触对抗训练。这时,李小龙带着奥克兰助教级弟子严镜海进来,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

训练结束,李小龙微笑着走向弟子李恺,拍拍他的肩膀,说:“嘿!你知道镜海怎么评价你吗?他说,‘小龙,那家伙已经真正掌握截拳道了’。”

四十多年后,湖南娄底,在一次截拳道私教课后,当李恺师父对两位笔者绘声绘色地回忆起那件当年往事时,师父那满脸洋溢着自豪的开心笑容,依然极富代入感,让人仿佛能穿越到当年现场,即时分享到师父那时那刻那份由衷喜悦。事实上,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李恺师父是他的师兄弟们公认的实战高手,无规则节奏的掌控者,也是对于截拳道阴阳哲理最有领悟和研究的龙的传人。

李小龙当年曾明确指出截拳道是“从传统武术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拳道”(TAO OF CHINESE GONG FU),虽然创立至今已有五十六年历史,但因各种原因,大众对于截拳道,仍然还是雾里看花,众说纷纭,甚至有些人以讹传讹,将截拳道视为纯粹西化的现代搏击术。

对此,作为李小龙宗师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截拳道亲传弟子、一代拳王、武术家兼科学家、中医药学博士,李恺师父生前曾多次强调截拳道现代中国武道,以及无限制科学自卫术的本质属性,指出“截拳道的根在中国”,并鼓励我们和其他截拳道人,一定要多和国内“那些对太极推手和散手搏击有训练和心得的武术家”交流,共同合作,以配合“刚柔相济、连消带打”原理,去完善和发展出一整套“阳刚攻击”和“阴柔防御”合一的完整的截拳道武学攻防体系,与时俱进。

师父的教诲和指引,言犹在耳,弟子们的努力,亦从未松懈。

今天,为纪念先师诞辰93周年,西游8周年,我们特此整理、汇编李恺师父关于截拳道武道哲学及其格斗科学的部分经典论述,以飨读者,同时,谨以此文,向先师表达深深缅怀和诚挚的纪念。

缅怀先师,始志不忘,心有所愿,行必有成。

刚柔相济,以无为有,阴阳之道:

截拳道立拳之基

 

—— 我认为,小龙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在于他不仅是个不断完善自己的武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不朽的思想者和哲人。

有一次,小龙告诉我,他在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就是为了以一个哲人的视角来洞察和体悟人类的武术。他认为,要让一门艺术或武技卓然不群,就应该,也必须让它拥有雄厚的哲学基础。

小龙正是因为从中国阴阳学说和道家、禅宗哲学中获得决定性启发,才构建起系统的截拳道武学哲理及其科学的实践体系。在《功夫之道》一书中,小龙所提到的刚柔相济原理,以及水的原理等,都是从中而来......终其一生,小龙都抱守着太极阴阳原理,作为其武道哲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基础。

—— 小龙武学境界很高,眼光放得很远,截拳道既要有阳还要有阴,有刚就必定要有柔。他在截拳道标志阴阳图案上特别的又加了两个箭头来表示阴阳互变,所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以及阴阳相谐的关系,故只有二者实现了完美的平衡,才有可能达到最高的功夫境界。

虽然,一般我们所学的,以及广为大众所熟知的都只是截拳道“刚”的一面,即快、准、劲。但小龙在私底下总是向我们这些弟子强调“截拳道如水”,要像水一样,因为水恰恰是最具柔性的。刚柔相济,如水适应是截拳道实践其整体如一的阴阳理论的终极途径。

 

—— 中国道家哲学的精髓是大道至简,截拳道的哲学理念也一样。截拳道武学智慧体现的不是增加,是减少,体现的不是数量,是质量。所以呢,如果我们能用最精简、直接的方式打败对方,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采用那些复杂的方式呢?我们练习截拳道,就是要像小龙师傅强调的那样,做到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 截拳道的精华,就在于它的精简、直接、非传统的武学原则,简单、科学、整体的技战术结构,还有以实战为导向的高效的训练方法。截拳道的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舍弃,不断精炼,让自己变得简单化的一个过程。

 

李恺师父总结的截拳道五大要素。为道塾制图

五大精要,无限自卫,自我成长工具:

截拳道体系要素与技击修行特征

 

—— 截拳道并非一种单纯的格斗技术,它包含了李小龙生前所学习、研究和讲授过的全面格斗系统与哲学理念。截拳道的精要所在,就是李小龙毕生所涉及的武学理论、格斗技术、训练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内在精神,这五项缺一不可。

—— 截拳道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固定的套路招式,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去努力、勤奋地训练与磨练自己本身的武器和技巧,并藉此最大限度地发挥、表达自己。

—— 截拳道对我们而言就像是一个工具,我们通过它来构建我们的搏击技巧,磨练我们对于身体四肢的应用,进而提升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增强洞察力、耐力、速度、力量,提高准确性以及在对抗中对时机与节奏的把握和距离的控制。

我始终将截拳道视为一个工具,一个用于提升自我武术品质和提高攻防能力的工具。

—— 有些人将李小龙的截拳道称呼为“原始截拳道”(ORIGINAL JKD),这个英文名称和中文翻译上都是有问题的。截拳道就是“截拳道”,哪里有什么原始不原始的?另外,我不喜欢“原始”这个词,“原始”的意思,就是最古老的,最初级的,这个词不要用了。

(注:根据李恺师父建议,在涉及到与概念的区分时,我们一般将李小龙截拳道称之为“原传截拳道”)

李恺师父像。右为李恺师父生前使用的名片1967年,李恺师父配合李小龙宗师为《黑带》杂志记者演示截拳道连消带打标指反击技巧

—— 像这个动作,从传统武术(比赛)来讲,是犯规的,怎么能插人家眼睛呢,这个不可以的吧,可是截拳道就是这样,我们(训练的是如何面对)生死之战,以最快的时间,侵犯你最脆弱的地方,眼睛、阴部、膝盖。这个手法动作叫标指,手指插人家眼睛。

—— 截拳道并不是一个可以比赛的东西,这一点小龙师父生前就已经给出了定论。它的训练体系完全是针对无规则的真实街头格斗中的各种情形而制定的。截拳道的攻击目标多是类似眼睛、裆部、膝盖之类的要害部位,这在比赛中是完全禁止的。即便我们当年在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击打训练时,也是在护具的保护下,以较轻的击打力度进行练习的。

李恺师父阐释何谓截拳道武器库中最好的技术:简单高效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

简单至上,效率为本,

安全自卫,紧贴实战:

截拳道的技击理念和训练致用方法

 

——当时,我们的训练方法和其他武馆是不一样的,其他武馆是讲究招式,讲究一套一套的拳,所以呢,小龙是绝对反对。虽然他自己学过咏春的拳术,但他叫我们不要去学习招式,因为招式是固定的。所以,我们打的方法和其他的武技有很大不同,不是为了去参加比赛。我们经常会戴上手套,全接触对练两三个回合。

—— 他的主张是要灵活运用简单的基本技术,适应对方的变化,不要被固定的形式所局限。他训练我们的基本手法,快慢刚柔,必须运用身体来配合拳头爆发出强大的功力,能快能慢,在这方面非常讲究,完全贴近实战。

—— 这些科学打法,街头实用技术,我们当然不会去街头找麻烦去应用,你也很难在街头遇到人攻击你,可是截拳道的训练方法,可以保证我们在街头万一遇到情况,可以胸有成竹,不会害怕。打的时候,运用最快的方法,针对对手的眼睛、阴部、膝盖,简单直接,快打重击,不管胜负,打完就走,不要多看停留。

—— 要多用实战训练充分磨练自己本能的反应,简单直接的格斗技巧,非传统性的个人风格,强大自己街头自卫的适应能力,我们要向这方面去发展。

1970年,李小龙宗师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强侧置前的前手标指和前脚侧踢,向记者演示截拳道长兵近取的科学格斗原理

—— 李小龙对我们说;“我们应该把任何‘工具’都视为一种艺术。

记住,要想把一种‘工具’变成自己的拿手绝技,它就必须具备整体性,速度、敏捷、力量,灵活性,准确性和欺骗性。

除非你拥有自如移动你的身体,和适应面前任何对手的能力,以及拥有能从任何距离,角度出拳和踢腿的能力,否则,你仍然没有获得你的整体效率。”

小龙师傅那时候并没有教我们过多的技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反复练习那些最常用、最实效的简单技术,所以呢,很讲功力。

重点就是训练我们基本动作的功力,快慢、反应、适应能力,等等。

—— 小龙师父那个时候教学,他说,第一,你们要把体力练好;第二,要练好、应用好直冲捶;第三,要有实战。

—— 截拳道中的步法、身法(身体躲闪技术)以及相当多的拳法均是源自拳击,包括假动作的使用、节奏的变化等等。此外,拳击中的对抗训练对于截拳道影响很大。我们当年训练时几乎每堂课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模拟对抗。

1974年,李恺师父与截拳道师弟进行全接触对抗训练。李恺师父是1948年旧中国全运会中丙级拳击冠军,而对方曾是美国AAU金手套拳王

—— 我以前也讲过,截拳道人要战胜对手,不是依赖各种技术、技巧的混合,而是注重在真实的格斗中对节奏、距离和时机的洞察,适应对方,然后击倒对方。我们必须简单、直接,发挥自己内在的身心潜能、本能。所以呢,那些混合各式各样武技的做法,我觉得不对,与小龙师傅过去反复讲的截拳道最高境界的追求,首先在方向上不对。

——截拳道,不是什么东西,加在里面就是截拳道......将各式各样的拳术混在一起学,小龙师傅从来没有那样教过。

学习截拳道并不是要将其他武技混杂在一起,也不是不断的累积技巧,正如小龙在书中所提示的那样,截拳道重质不重量,学会高效地运用截拳道中那些看起来简单的核心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使它日臻完美,并通过实战积累致用经验,精简同时擅长,我想这才是截拳道训练中的核心关键。

李恺师父配合李小龙宗师讲演截拳道侧踢截击直拳攻击的截击原理。这一截拳道科学格斗技战术原理,现在已被现代综合格斗职业选手们普遍应用于八角笼内

原传精炼,一门深入,刚柔相济,继往开来:

截拳道的原本传承和与时俱进

 

—— 截拳道就是截拳道,截拳道就是李小龙生前所教、所讲、所写的东西。所以,真正的截拳道,就是当年小龙教给我们的方法,指出的方向,那才是截拳道。

我们真正90%以上的截拳道的学生,或李小龙的学生,都是以小龙那个时候教授给我们的拳术为主,因为那都是我们直接从创始人李小龙那里学到的武学理念、格斗方法和训练方法。

—— 但是呢,我们也不能将截拳道绝对化,给个人的未来发展设定一个绝对的标准。小龙最讨厌的就是有这个界限,学拳是没有界限的。他其实一直在发展,他给截拳道已经发展出了一个教拳的基本的训练规范,有基本的备战式(警戒式)、手法、踢法、步法和身法,有对练,等等,这就可以了。

—— 对于我来说,最让我知足的事情,就是坚持寻觅事实的真相,打破束缚并且树立新的用来突破的界限。

李恺师父太极拳金照。李恺师父太极拳师承杨氏太极拳董虎岭大师

—— 我认为,太极拳在“柔”的方面做到了很完善的训练方法,截拳道在“刚”的方面达到了高峰,因此,如何通过探究太极拳的内在柔的原理,指导我们运用小龙师父传下来的原本截拳道技术,延伸和完善截拳道在“柔”的方面的技战术应用,以最终实现截拳道的刚柔相济,才是我四十三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

—— 就好比我们中国人个子较为矮小,相比外国那些体格健壮的人士,他们也学截拳道,速度快,力量大,假设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以刚对刚的话,我们肯定吃亏。所以,中国人练习截拳道,除了要掌握截拳道“刚”的技巧,还必须从中发展和学习刚柔之道,以柔克刚。一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所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而后达到“神明”,所以,小龙师父用截拳道三阶段标示牌的第三块标示的“空”来代表截拳道的最高境界。

—— 千万不要陷入什么是截拳道、什么不是截拳道的争论中,小龙师父说过一旦如此,倒不如让截拳道这个名字取消好了。发挥自己、训练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执着于名字和固有的内容。

—— 练到最后,截拳道的技巧,可能每个人自己的发展和表现都不一样。我是受了太极拳的影响,所以呢,我的个人发展方向是,截拳道要刚柔相济,就像李小龙画的截拳道标志图那样。截拳道人能不能在小龙师傅的截拳道基础上继续发展,就要靠自己努力了。

—— 我一直在坚持小龙师父在他的截拳道图标和哲学中所表达出来的信仰,继续完善截拳道的武道哲艺。我深信,小龙师父如果健在的话,现在一定会对我专研太极拳与截拳道的刚柔相济,觉得欣慰。因为他希望他的继承者们,包括我和我的截拳道的师兄弟们,能将刚柔这两种劲力,融入到他们的截拳道格斗技艺中,从而提升截拳道的整体性。

总之,小龙师父总是要求我们能够通过劲力的刚柔转换,以及速度和节奏的阴阳变化,从任意角度和距离来自由表达你的格斗意志,而不可将自己局限在某一固定的节奏或偏好的打法之中。

—— 我近几十年来的锻炼和今后的努力都是朝这个方向走,我希望国内那些对太极推手和散手搏击有训练和心得的武术家以及截拳道同道,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来研究和发展,去完成小龙宗师所创截拳道的完整武学体系,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任务。

李恺师父《黑带》杂志封面照,曾入选黑带名人堂殿堂级武术家

截拳道根在中国

 

—— 我认为,截拳道的根始终在中国,只有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会重视阴阳和刚柔的道理。将来整个李小龙武学体系应该也必然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我会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实践和心得,尽力促进截拳道在中国的科学系统的传承和发展。

—— 我一直在强调截拳道的根在中国,因为只有我们中国那些了解中国文化和阴阳哲理的练武者,才能担起这个任务。

—— 第一,我们中国的截拳道人,除了要学习小龙师傅的截拳道技术外,我鼓励大家要学习一些道家哲学、佛家的哲学,要研究这些方面。

第二、我要鼓励你们,给你们打气。在中国传承截拳道,确实需要一些传递火炬的精神。要坚持,要努力,要继续前进。

第三、团结就是力量,你们一定要团结。如果个人搞个人的,这样力量就分散了。要鼓励年轻有为的截拳道的老师啊,大家团结起来,经常举办一些截拳道的讲习会,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功夫。不要看你有多少学生,在意势力有多大,要真正把中国截拳道团结成一个完整的团体,让国际上的截拳道人看到,对你们尊重、敬重,佩服你们。如果你们不团结,不光是小龙师傅对你们失望,我也对你们失望了。

希望有一天,外国人学习截拳道,要到中国来学习。你们要以小龙的截拳道为基础,要不断自我精进、创新,配合小龙截拳道的精华发挥出来,把截拳道发扬光大。

李小龙亲笔手迹:武道无停止的前进2023年12月,湖南长沙,截拳道第三、四代弟子参与中国武道大会演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