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什么是“好”的开火方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战地一切换射击模式 【战地1】什么是“好”的开火方式

【战地1】什么是“好”的开火方式

2024-05-24 2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战地1中的武器随着连续开火,随机散布的范围会增大,这一般被称作“连射惩罚”(或者“连射扩散”我个人更喜欢这个称呼)。当散布大到一定程度时,子弹不再能可靠地命中,这降低了武器的输出效率;而要减小扩散,唯一的办法就是停火,而停火相当于降低了总体射速,同样降低了输出效率。既然两者都会降低输出,那么问题便是,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尽可能地使武器的输出效率最大化。

武器的开火方式大体分为两大类:

1、按住左键全自动开火,对于半自动来说是以最大射速不间断地开火

2、一次射出n发子弹,停火回复准度,再次开火的循环

在第二类中,n取1,2,3……时分别对应了单点、二连发、三连发等不同开火方式。注意,半自动射击不一定是这里的“单点”,以最大射速进行的半自动射击将被归类为“连射”,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能够回复准度的停顿。

而我们要寻找一个“好”的开火方式,即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命中更多子弹的开火方式。散布可能会导致子弹无法100%命中,这里的处理方式是计算“期望命中数”,例如:假设第一发子弹的命中概率为80%,那么期望命中数为0.8,第二发子弹的命中概率为50%,期望命中数为0.5,两发子弹总的期望命中数为0.8+0.5=1.3。之前已经讲到过如何估算子弹的命中概率,详见CV14231217,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难。

半自动有哪些可选开火方式

战地1中医疗兵的半自动,她们的连射扩散的运作机制我们已经相当了解了,详见CV13087128。在这里我想明确一下名词定义,以后“控速”是指控制武器的射速这一行为;在之前的文章控速被用来指代“每次都在准度回复完毕的一瞬间开火,这种情况下的射速”,以后这个射速将被称为“精准射速”。[注释1]

在战地一中每大类武器的运作方式都截然不同,原因是战地一引入了第一发扩散倍数这一机制,对于半自动武器来说这个倍数是1(包括费德洛夫,你最好把她看成是半自动武器),也就是说第一发子弹增加的散布与后续子弹没有差别,这与前作的武器保持一致(如战地3)。这直接导致一个结果,考虑到半自动武器的第一发后坐倍数也是1,首发子弹没有任何形式的额外惩罚,这使得在理想情况下,第二类开火方式中n=1的方式完全优于n>1的方式。

考虑单点和二连发这两种开火方式,假设以最大射速射击的射击间隔为a,回复一发子弹造成的扩散所需时间为b,在单点状态下,从第一发子弹射出开始计算,经过a+b+a+b=2a+2b的时间,第三发子弹射出;在二连发状态下,同样经过a+a+2b=2a+2b的时间射出第三发子弹,显然二连发比起单发不会提升总体射速。

第二类开火方式,n取不同值时,只是将相同数量的a和b的“方块”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

更准确地说,对于半自动,第二类开火方式的平均射速都等于精准射速。而唯一的差别就是二连发的第二、四、六……发子弹比起单发的方式提前了b的时间,而代价是偶数子弹的准度更糟,并且射击节奏更难把控,后坐力也更难控制[注释2]。

那么,提前射出的子弹是否能带来优势呢?只有一种可能,在连射的n发子弹之内将目标提前击杀的情况,但这样由于枪战已经结束了,自然没有第二次循环,开火方式应该被归类为第一类(或者你可以认为第一类开火方式是n过大时的特殊情况)。

经过上述讨论我们得出了结论 :半自动的可选射击方式有(1)以最大射速持续射击(2)以“精准射速”进行单发控速射击。

输出效率分析

由于不同武器在不同距离上的表现各不相同,需要分别讨论。

在CV13087128中有讲到“精准射速/最大射速”这个比值,这个比值是影响两种不同开火方式输出效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精准射速与最大射速差距越大,连射就越有优势。另一方面,单发子弹扩散增幅越小,连射越具有优势。

第一个例子是M1907(原厂)在35米的表现。

M1907(原厂)武器数据

在CV12610111中,讨论了对于一个散布,如何计算对应的精准射程,设散布角为θ,精准射程

x=11.46/θ

反过来,可以对一个固定距离x计算“精准散布”,即使得散布半径不超过20cm的最大散布角θ0

θ0=11.46/x

在CV14231217中,我们了解到子弹的命中概率P可以表示为与a相关的一个函数(a=R/20cm,R为散布半径)

而在固定距离上显然有 a=θ/θ0。

在35米的距离,θ0=11.46/35=0.327°,M1907的基础散布为0.18°,每次开火扩大0.1°,第二发散布为0.28°,前两发散布都没有超过θ0,使期望命中数+2。第三发散布为0.38°,超过了0.327°,,a=0.38/0.327=1.16,P(1.16)=0.94,即对期望命中数的贡献为0.94,以此类推,以开火次数为横坐标,期望命中数为纵坐标,作出图像(注意有散布上限值1.2°)

前10发子弹的期望命中数不到7,可以预想有大量脱靶

那么控速射击的情况又如何,控速射击时每发子弹对期望命中数的贡献均为1,但射速更慢,精准射速 / 最大射速≈12/13。这里做一个处理,第一发的期望命中数为1,后续子弹看成按最大射速进行射击,而期望命中数折算为12/13 [注释3]。将两种情况表示在同一张图上。

看上去连射很难取得优势

同样的,可以在这张图中加入在其它距离进行连射的曲线,例如,加入20米与50米对应的曲线

似乎在常规交火距离上控速更有优势

由于0.18°的精准射程为63.7米,在这个范围之内控速射击的期望命中数没有区别,所以仍然可以用同一条直线表示。

再举一个8.25(加长)在这三个距离表现的例子

或许在20米之内你可以选择狂按左键

更多的武器我会单独另发一篇文章。

结果补充与一些杂谈

在计算连射的P(a)时,可能会出现a>4的情况,这时实际上的P会比计算出的P更小,不过一般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连射的效率低”的结论,实际上更小的P只不过使其效率更低,不会影响对于应该选择哪种开火方式的判断。

以上的讨论均是以理想条件为前提的,忽略了后坐力的影响,假设瞄准点永远在躯干中心。在实际情况中进行控速不只是能保持最大的准度,还能更好地控制后坐力,并且当瞄准点偏向躯干边缘时,连射导致更差的准度会造成更多的脱靶,敌人处于掩体后的情况也会要求更高的准度。

在很多时候,控速是有“准度溢出”的,比如在精准散布为0.5°的距离上,用基础散布为0.1°的武器进行控速射击,就会有0.4°的“溢出”。你可以把精准射速看成是“基础射速”,将溢出的准度看成是“射速加速器”,你可以消耗这些多余的准度去稍微提升一些射速,而“射速加速器”的补充需要将射速降到“精准射速”之下。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更多地选择去控速,一直留着一部分多余的准度来应付突发情况,比如突然有一个敌人出现在较近的距离。

也许你已经想到了,从理论上来讲,存在一种开火方式的“最优解”:首先进行连射,当散布即将超出精准散布的时候,转而进行控速射击。这样的确可以将输出效率最大化,不过大多数玩家对于散布具体的大小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很难判断连射到底应该进行到什么时候。一般来说,无非是两种情况:在较远的距离控速,当距离感觉足够近的时候狂点左键。刚才也说到我个人更喜欢通过控速去存一部分准度,这种“最优解”会直接消耗掉多余的准度。当然,如果你足够熟悉你手中的武器,这种“最优解”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输出效率的手段。

[1]进行控速时并不一定要控制在精准射速,考虑到后坐力的影响,经常是控制在一个更慢的射速。我将“每次开火后都等到后坐力完全回复(准星回到原处)的瞬间再次开火”这种情况下的射速称为“稳定射速”。在战地4的DMR身上,精准射速与稳定射速相处得很好,他们像是一对邻居,你可以用配件来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战地1中,他们相差甚远;在战地5中,精准射速不复存在,而稳定射速几乎没有参考价值。我个人更希望稳定射速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战地4中的情况最为接近。

[2]费德洛夫可能算是个例外,“理想情况”中包括了射手对枪械的控制能力,对于一些玩家来说以400RPM的射速进行点射并跟枪的难度有些大。一个解决的办法是,退而求其次以200RPM的频率进行二连发射击。

[3]这里的想法是将横坐标换成“时间”,将射速提升至13/12倍即两次开火的间隔缩短至12/13倍,使得两点之间的横向距离缩短至12/13倍,而期望命中数折算成12/13即两点之间的纵向距离缩短至12/13倍。这样就不改变直线的斜率,而将两种射击方式同步了,能更方便地处理数据。本来的情况,由于两种射速差距很小在连射的第14发与控速的第13发,两种开火才会再次重合,前几发子弹都是交错开火,难以对两者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不能说完全合理,但至少给出了一种比较的方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