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有特色,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战国青铜器纹路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有特色,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有特色,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

2024-07-04 0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秋晚期运用失蜡法铸造的透雕龙纹禁

战国时期的器物形制还崇尚精巧细,器物制作精致,胎壁匀薄、规矩,纹饰的纤细繁缛前所未有的。新颖器类频现,日用工艺品铜镜、带钩、铜灯、铜玺、印章等大量出现,特别是铜镜的制作极富特色,镜体薄,图案精丽,尤如织锦缎面。此时纹饰的构图,由各种动物纹向几何纹转变,用精细繁缛的装饰手法将传统的龙、蛇等纹饰微型化。战国晚期,出现了大量流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朴实用器物。

战国时期错金蟠龙纹带钩

此外,战国时期楚地的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成熟的失蜡法的运用,器体出现精雕细镂的镂空装饰与繁密的花纹,在器物上攀附众多圆雕动物形象,如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铸工精良的铜禁,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方鉴缶等,一批镂空楚器精美绝伦。

吴越地区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极为高超,如绍兴狮子山出土的伎乐铜屋显示出战国早期越地铸造微型雕塑的高超技能,透空方格墙壁与满饰华美的镶嵌纹饰。而同时出土的另一件人形足器座,所表现的是四角力士人形跪象,双手两膝着地,腰束宽带,着衣满饰云雷纹,引颈昂首,面情严肃、抿嘴、双目前视,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吴越的铜器纹饰除吸收中原流传常见纹饰外,图案多自成一体,以棘刺纹锯齿纹和各种交连纹饰为主,以及承袭南方传统的印陶纹。这一时期具有吴越特色的刻纹铜器,线条流畅,多表现当时社会生活的内容。

战国错金伎乐铜屋

而巴蜀地区的青铜器在春秋时期受到中原与楚文化的双重影响,以礼器为主流,特别是觯、尊等器物有着中原商周器遗风。战国以后受楚文化的影响,鼎、敦、缶、壶、盘等器物均近似于楚器的风格,特别是成都百花潭中学战国墓出土一件画象铜壶与内地刻纹铜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巴蜀兵器铜剑、铜钺、铜矛、铜戈出土十分广泛,兵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多为象形符号,手心纹、人形纹、云雷纹及形象鲜明的各种动物纹如兽面纹、夔龙纹、虎纹、鸟纹、蝉纹、鹿纹、蚕纹、蛇纹等,纹饰处理多采用平雕浅刻或浮雕减地等手法。云南、贵州、西南一带青铜器反映滇文化的特征,主要以贮贝器为一大特色,器面上有极其生动的会盟、祭祀、作战、纺织和生产等场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情景。

战国时期四山纹铜镜

北方地区匈奴草原文化遗存,是以春秋晚期至汉代这一时期匈奴族为代表的遗存器物。主要以生动的动物形象为主题的长方形透雕动物铜饰牌,动物形首的青铜短刀、短剑、削及圆雕动物体的器物等,极富草原民族特色的小型器物,以虎噬驴、怪兽噬鹿、虎衔羊、虎噬马或虎、鹿、羊等小件动物铸制的腰带装饰品,形体较小,雕饰生动而粗犷。今从宁夏至辽宁西部均有遗物出土,而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较为多见,其特征多为银灰亮地子,表面锈蚀物较少,主要是由于当年制作时,表面经锉磨光洁后,可能经过了热处理,,使青铜合金中的锡偏析于器表形成保护膜,使器物不易氧化生锈。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制作铜镜史上被称为勃兴期。铜镜的形制,多为圆镜,少有方形或镂空纹镜,圆镜一般体质轻薄,秦地铜镜体稍厚重。除东北辽宁、吉林地区出现多钮镜外,一般多为单钮,为弓形或半环形小钮,钮上有三四道棱起弦纹。南方以长沙制镜中心制作的楚镜最为精美,北方中原至燕晋地区制镜也较为精良。此时镜纹流行山字纹、蟠螭纹、禽兽纹、羽状纹、连弧纹等,有12种之多。

战国时期龙纹镜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到了秦汉时期,随着铁器的流行,青铜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它的光芒却从来没有被取代!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