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拥有成文的法律条令,但执法上有偏有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战国无双5建筑升级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拥有成文的法律条令,但执法上有偏有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拥有成文的法律条令,但执法上有偏有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拥有成文的法律条令,但执法上有偏有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一个国家必须有良好的秩序,才能谈及可持续发展。而法律正是维持一个国家秩序底线,它是构建社会底层建筑的基石,

可见拥有成熟的法律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时社会制度进行转变,春秋初期各诸侯国还没有经历变革。

所以仍然沿用西周的法律,但是,到了春秋晚期,

这种平衡被完全打破,土地私有化现象越发严重,国君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此时,各诸侯国开始寻求律法上的平衡,并在这个时候形成了成文法,然而成文法却备受争论,郑国和晋国迈出了变革的第一步。

于是这两个诸侯国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速度比秦国、楚国、齐国要快一点,

成文法的制定可以说是诸侯国从奴隶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法经》的横空出世,加速了古代中国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步伐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文法即是《法经》,这是一部重刑罚的成文法,

《法经》的颁布是为了应对社会制度的变迁,为了使动荡的社会能够趋于稳定。

各诸侯国的君主希望有一套统一的法制来巩固当前统治,所以《法经》的诞生是顺应当时时代局势的。

《法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改革,

它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之后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封建王朝制定的法律都有刑罚的影子。

《法经》提倡法律平等,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与礼乐制度背道而驰,所以引起了轩然大波。

可是如果再以儒家思想来治理处于转型期的古代中国,显然无法支撑这一改革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无法满足社会上出现的新需求。

《法经》的颁布标志着奴隶制社会礼乐制度的彻底崩坏,

象征着士法平等的成文法得以顺利推行,代表着古代中国向封建社会的进程在加快。

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虽然得以推行,但是由于这个时期是转型的过渡期,所以成文法的实施还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于是各诸侯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又推行了一些适用于本国家的法律,帮助君主肃清国内混乱秩序和管理君臣。

这些法律无不例外的都是倾向于轻罪重罚

,比如:仆区之法,这个法律主要是规定了窝藏赃物的人和犯偷盗罪的人同罪。

又比如,茅门之法,这条成文法主要是强调律法之威严,让人产生畏惧心理。

通过上述这些成文法的颁布,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期的法律带有那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一,这个时期成文法的颁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由于等级制度的存在,所以法律无法做到真正的士法平等,这一点也影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

第二,这个时期的法律倾向轻罪重罚,鞭刑、罐耳刑、刖刑等都是这个时期常见的刑罚,这些都是那个时期产生顺应时势的产物。

另外,

在这个时期中国诞生了许多流派,他们的思想也左右了中国首部成文法的制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着哪些方面的弊端

春秋早期,各个诸侯国沿袭西周的法律,西周的法律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法律,

它提倡避免虐杀,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的孔孟之道,提倡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适用于太平年间。

到了春秋战国末期,君主的权利被弱化殆尽,土地私有化严重,致使诸侯国的君主可以支配的土地越来越少,

随着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受儒家思想支撑的法律此时就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孔孟之道提倡的以德治国为什么不适用于春秋战国时末期的古代中国?主要是因为以下这几点原因:

第一点,儒家思想治国的方针是注重教化的力量,轻于刑罚,

而这个方向的弊端就是法律失去了它原有的威慑力,使人们知法犯法的几率增大了;

第二点:孔孟之道反对统治者对民众的权力过于压制,主张“使民主义”,今天看来当时孔子孟子提出的这项政治主张其实是很超前的。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采取的是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民众的固有僵化思维根深蒂固。

在太平年间的西周时期,提出“使民主义”的思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

民众手中的权利由于得不到控制,导致民众的权利越来越大,天子的权利越来越小,

在这种权利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君主的统治地位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第三点:

孔孟之道指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事必躬亲,起到表率作用,这样君主才能树立更高的威望,更好的以德服人

子曰:“其耻,不令而行。”又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是鼓励君王要事必躬亲的意思。

这在太平年间的西周时期是很符合当时的时代发展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不一定适用了。

最后一点:其实这点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所以这就是直到今天我们都在宣扬儒家思想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儒家思想主张并且鼓励统治者,广用贤良之才,远离奸佞小人

,它鼓励民众建立主人翁意识,培养群众的责任感,这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另外一位主张以德治国的思想先驱就是荀子,不过荀子主张以德治国德同时,也倾向于对犯罪之人加大惩罚力度。

荀子提出的治国思想中罚的意味更浓,礼法并重的思想的提出也是顺应时势的。

当时,百姓心中周天子的地位已经没有文王武王高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这时荀子提出要礼法并重的政治主张

他认为此时单靠以德治国的理念已经不够了,要“恩威并施”,让民众对天子产生一些畏惧,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才能得以稳固。

法律就是立威的最好工具,所以他提出的“礼法并重”的政治主张得到了支持,

而这也是造成礼乐崩坏的开端。

三、春秋战国时期法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提到商鞅,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最早始于秦国,后来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称帝后对他也是极为重视。

那么商鞅提出了什么思想,同时获得了秦襄王和秦始皇父子两的赏识和器重呢?

自商鞅提出“一断于法”的法制思想后,春秋战国就进入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商鞅其著作《定分》中提出:“法令者,民之命也。”

商鞅认为法律才是构建社会的基础,这些都是说明法律于民众的重要性。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资本分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哄抬物价,民众争夺物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极为惨烈。

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这些手握大量资源的达官显贵,任由他们为所欲为。

足以说明这种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到足以到了使一个国家灭亡的程度了,所以商鞅变法在这个时候诞生了,这种恶劣的现象得以缓解,从而历史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而另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法学思想人物——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

他提出的法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对当代中国的法律建设仍能起到指导作用,韩非子的法学思想非常重视法制民主化,

那么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是什么内容呢?

韩非子法学思想是集三家之长,即“势、术、法”三家,韩非子法学思想的提出,加速了春秋战国向法治社会迈进的步伐。

韩非子认为各诸侯国只有令法律统一,才能有效的巩固君主统治地位,成文法的提出有了顺理成章的指导思想。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是一个人才备出的历史朝代。但

这个时期各种社会秩序受到了挑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引领中国千年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早期大放异彩,而到中期随着历史的推进。

荀子又提出了“礼法并重”的政治主张,

到了春秋战国末期,商鞅和韩非子这样的法学大家脱颖而出,提出了重要的法学思想

他们提出的法学思想不仅顺应了当时的时势,同时,也为后世的法律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学思想,都为不同时期的国家法律建设提供了参考,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定分》

《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法治”、“德治”思想探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

”,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