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漫画:这些漫画变成作文你会写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眼中的丰子恺作文 丰子恺漫画:这些漫画变成作文你会写吗?

丰子恺漫画:这些漫画变成作文你会写吗?

2024-07-11 0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李白《长干行》一诗中的句子。所画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却是我弟弟和蔡佩贞。那是1941年的事,那时我家住在贵州遵义狮子桥畔南坛巷底的熊 家新房子里。我们租了一个楼面。东楼底层住着一家邻居,男主人叫蔡复绥。所生一女一男,女孩叫佩贞,与我弟弟年龄相仿,都是三四岁的幼童。他们两人常常手 牵手一起走。弟弟还喜欢拿着爸爸的手杖,学大人的模样。

父亲画下了这两个幼童的背影,配上江南的山水,题上“两小无嫌猜”之句。这幅画是父亲得意之作中的一幅,后来多次重画这两个幼童,用以祝贺新婚夫妇。

孩子们即使闹翻了脸,甚至打起来,但没多久又和好了。因为他们心地纯朴、天真,不像有些大人,勾心斗角,心地狭窄,易记仇,讲帮派。你看,画中的两家男主人吵架,各自的妻子还在后面帮腔,而自家楼上的儿女却隔着栏杆送花朵。

父亲在《华瞻的日记》一文中曾以孩子的口吻说:“像我们这样的同志……何必分作两家?即使要分作两家……尽可你们大人作一块,我们小孩子作一块,不更好吗?”“这个‘家’的分配法,不知是谁定的,真是无理之极了。想来总是大人们弄出来的。”

愿天下的大人不要如此执着,向孩子们学习一下,给邻居送一朵花吧!

乡村的学校设备十分简陋。能找到一位老师,借一间旧屋,办一所小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国文、算术(那时不叫语文、数学)有人教就行,音乐课有没有无所谓。即使设音乐课,也不可能有风琴,遑论钢琴!这间小学总算有音乐课,音乐老师的乐器是一把胡琴。他拉胡琴,同学们一个个张大嘴巴齐唱,师生都自得其 乐。但愿这位音乐教师的胡琴拉得很准,又愿教孩子们唱的歌曲既好听又健康,这就好了。这样的音乐教育同样会起到陶冶情操、培养素质的作用。

记得父亲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曾赞美胡琴:“我……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这是宋朝张臣良的词句。这幅画最初发表在1962年6月的《文汇报》上。

1962年初夏,我和出版社的同事们一起,下乡到川沙去劳动。我们都是寄往在农民家中的。农家屋前屋后常常种有蚕豆、豌豆,还有搭棚种豇豆的。为了访问贫下中农,我们经常这家进、那家出的。

如果碰到大晴天,来来往往串门不免大汗淋漓。有时正好走过豆花棚下,迎面吹来一阵凉风,好爽啊!独自站定了歇一会儿。

正在这期间,我在县里看到《文汇报》上父亲发表的这幅画:《昨日豆花棚下过 忽然迎面好风吹 独自立多时》,我深有体会。回到上海,便向父亲要了一幅。

岂料“文革”期间,此画被当成“毒草”,说什么丰子恺借画中女人“来发泄他自己的心声”,“迎面吹来的冷风带来了反攻大陆的消息,啊!我已经盼望好久了,终于等到了……”在那暗无天日的年代,要攻击一个人,不愁找不到“理由”。回想起来,真叫人哭笑不得。

这也是我最小的弟弟新枚。他生于战时,物质条件差,没有巧克力吃,没有好衣服穿,但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受尽了父母兄姐的宠爱。

他手拿一枝小花睡着了。在香花的催眠下,他睡得很安稳。从小脸那安详的表情看,他定是在做好梦:梦见好花满园姹紫嫣红;梦见糖果满桌随便他吃;梦见玩具满地任凭他玩。

趁他午睡,爸爸在赶工作;妈妈在忙家务;哥哥姐姐正在读书看报。等他一醒,姐姐们会抢着来抱他。这个给他洗脸、洗手,那个给他喂粥、吃糖。爸爸妈妈早已等在一旁,准备抱他到外面去看野景呢!

奇怪,明明下雨,为什么说:“今天天气好!”而且说的时候,两个人笑得嘴巴合不拢来。

我们现在每天早上习惯于听一下天气预报,如果是下雨,哪怕小雨,也会皱眉头,必须换上雨鞋,带上伞,多麻烦!

可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有一个时期几乎每天都有空袭警报。早上起 来,看见高山上的预报球挂起来了,情知不妙。不久,空袭警报的“呜——”声响起来,大家都必须躲进山洞里或防空洞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即使幸而没有紧急警报,飞机不来丢炸弹,往往也要到傍晚警报解除,才得回到家里。可是,只要是下雨天,飞机就不会来炸人。所以,遇到下雨天,人们彼此都要庆贺:“今天天气好!”

抗战军兴,我家逃难到大西南,曾在广西的桂林、宜山(今宜州市)、思恩(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地逗留过。广西人十分朴素、节约。公务人员一律穿灰色的制服,戴灰色的帽子。父亲一到广西,也做了这样一套制服,并穿戴起来拍了一张照,其打扮就像画中两人那样(他原来是穿长袍的)。

快照,是当时广西路边常见的一种摄影。你拍好照后,只须稍等片刻,一张半身像就冲洗好交到你手里。当时我们感到十分新鲜,常去试拍。

其实,这相当于现在的“宝丽来”照相,当然,这种快照质量要差得多。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想像,这个正处于儿童的黄金时代、应在家受爸爸妈妈呵护的男孩,却已经当了小仆人,在替主人家照看躺在童车里的婴儿——他的小主人。

他刚才推着童车来来回回走了好一会儿,才哄得婴儿睡着了,便趁机坐在路边柳荫下歇一歇。

他抬着头,在想什么?一定是在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他多么想回到自己家里,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可怜的孩子!他幼小的心里想了又想,还是弄不懂,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从身边拉开,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过辛苦、劳累的日子?

画中的小孩跨过的一个个难关是:会考,初中入学;会考,高中入学;会考,大学入学;就业。

这是30年代时的情况。现在略有不同,但难关是一样的。进高中,进大学,或许更加难了。因为竞争的人多。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哪一家的父母不望子成龙!功课堆积如山,我做到夜里10点钟,你做到11点钟,他做到12点钟……

就业这一关在画中特别高,可见当时就业非常困难。即使大学毕业,也难过就业这一关。

难啊!难!

一个盲人,靠小孩用一根棍子扶着,挨门挨户讨饭。他们很可能是父子两人。盲人看不见,没办法干活;小孩还小,谈不上做工。可两人都得活下去,只好到处乞食。

他俩走到一家的门口。小孩不识字,大人眼睛瞎,不知道这是一家眼科医院。过路人乍一看去,还以为是小孩搀着盲目的父亲去求医呢!谁知道他们当前最迫切的需要不是医治眼病,而是填饱肚子。这幅画看了真叫人心酸。

坐在地上的孩子,看来是个小乞丐。他身旁的小桶里插有一双筷子,这是他的讨饭用具,讨得的残羹冷饭就倒在这只小桶里,用筷子捞来吃。他身旁有根扁担 靠在墙上,这是做什么用的?大约讨不到东西吃时,他还当苦力替人家挑点行李赚钱吧?要不然就是用来打势利狗的棒。桶里空空的,这时他肚里一定很饿。

从窗口可以望见,老师正在讲课,同学们在埋头听课,追求知识。这穷孩子早已是学龄儿童,可是他家连饭也吃不饱,哪来的钱供他念书?

没饭吃,又没书念——肚子饥荒,知识也饥荒。

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明朝园信的《天目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诗中的“我”,一定是个富有闲情逸致的隐士。他独居在这山间小屋中,吟吟诗,喝喝茶,望望山景,多么幽雅!面前一座座的山,在他看来好似一个个人伸着头在看,看他坐在庵中吃苦茶。

他有群山为伴,并不觉得寂寞。

自古至今,人人都要为衣食操心,奔走。难怪有两句诗说:“人生衣食真难事,不及鸳鸯处处飞。”

像我们这种人,满足了衣食住行,还要看书,看画,做研究工作,娱乐。即使不是写写弄弄的人,也还要讲究衣着,讲究摆设……弄了一房间的东西。

可是,画中这个男子,肩上一挑,就挑尽了自古至今一直为之发愁的衣和食。你看,前面一个铺盖,必要的衣服大概就放在这里面。后面是吃的东西吧。他只要一挑起这副担子,就可走遍天下。简直与三衣一钵的和尚生活差不多了。我羡慕他,然而又做不到。

“回乡豆”原来的名称是“茴香豆”。茴香是一种可充作调味香料的植物。用茴香煮的老蚕豆,叫做“茴香豆”。但现在大约由于放的香料更多,所以改称为“五香豆”了。在鲁迅小说《孔乙己》中,还称“茴香豆”的。

抗日战争胜利了,想回乡,但没有盘川。于是母女两人煮一点茴香豆沿街叫卖,多少可以赚一点钱。

父亲听到这叫卖声,认为这不是“茴香豆”,而是“回乡豆”,因为她们是为了要回乡才卖豆的。

抗战期间,常有这样的情况:让家属留在家乡,自己因工作关系随单位去大后方。这男孩与他所等候的爸爸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爸爸已经远 走他乡。因为大肚子的妈妈行动不便,就只好留下不走。孩子生下后,在身边没有爸爸的情况下长大,只听妈妈时常讲起爸爸,却从来不曾同爸爸见过面。

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爸爸可以回家团聚了。孩子兴奋地在等火车,火车里载着他的爸爸。妈妈呢?大概她让孩子在这里等,自己先去买月台票(即站台票)了。

画中“复员期”三字,指各部门从战时状态转入和平状态的时期,这里具体是指回返江南。

抗日战争爆发,年青人背井离乡,远走大西南。两老不肯同行,留在沦陷区。八年抗战胜利了,年青人变成了中年人,儿女一个个生出来。幸而都安然无恙。

复员回到家乡,父母已经两鬓斑白,然而骨肉团圆,一个也不缺。“一一交还白发人”时那种心惰,绝非长久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所能体会。

至于说“十年骨肉团圆在”而不说八年,是因为抗战胜利后舟车拥挤,不是每个人都马上能回去的。我家就是等了一年才得重归故里。

1958年11月22日,父亲去观看了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演出队的表演。他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当这支演出队来上海时,父亲到火车站去迎接。次日,他写下了《胜读十年书》 一文。他在文中说:“我和一位英雄握手……他是没有手而只有腕的。他的腕特别温暖,……足证敌人只能摧残他的手,万万不能摧残他的心!……他这手是为了我 们而牺牲的;但他不但绝不怨恨我们,却还要用无手的腕来给我们表演艺术!……我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父亲说:“上这一堂课,胜读十年书!”

年青人或许不认识图中这个东西是什么玩意儿。那是一架“留声机”,也叫“唱机”。以前没有录音机,更没有什么VCD。收音机中收听到的戏曲或音乐,只能随它播什么就听什么。要指定听梅兰芳或贝多芬,那就要去买一架唱机来,配上自己喜爱的唱片。

父亲在缘缘堂时期就买过唱机和许多唱片。抗日战争爆发,这些东西全部随缘缘堂被付之一炬。一直到1943年在重庆安定下来,我家才得重新置备唱机和唱片。

这幅画是应《立报》之约而作,发表于1948年元旦。父亲用换唱片的形式来表示迎接新的一年。题目中的民国卅六年岁除,是指1947年最后一天。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约两年,那时我家住在杭州里西湖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每到春秋农闲的时候,便可看见门口有成批的农民烧香客,往灵隐寺方向迤逦而去。

父亲的友人舒国华先生(时任《浙赣路讯报》编辑部副主任),把这情况写成诗,其中有“不是急来抱佛脚,为乘农隙去烧香”之句。父亲看到了,觉得很入画,便拿来作为画题,对着门口走过的烧香客画了这幅写生画。

每至烧香时期,我家就会有不少乡亲前来投宿,家中很热闹。反正父亲是嗜素的,乡亲们烧香时期都吃素,在我家吃饭很方便。

父亲虽然反对迷信,他自己从来不烧香,但认为乡亲们有这种信仰,农闲时出来逛逛西湖,是借佛游春,也挺有意思。

旧时家庭往往多子女,生五个、六个不稀奇。那时不讲计划生育,不讲优生优育。我母亲就生过九胎(其中二人夭折),外加一个一出生就死亡的早产儿。十胎成活七胎,我们兄弟姐妹七人都长大成人,这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里,已是很不容易的了。

记得50年代初期,当时学习苏联,还曾提倡过多生孩子,当“光荣妈妈”呢!

画中的老人,想必是个多子女者。他的长子已经有了个十来岁的儿子,他早已当上爷爷,而自己却又生了个幼子,幼子反比孙儿小!他的长孙已经大到抱得起他的幼子,不过抱得有点吃力,爷爷连忙伸出双手,要把宝贝幼子接过来。

“胀,胀,胀!再胀要破了!”说的是男孩吹泡泡。实际上,父亲是在比喻物价的“涨”。

这幅画作于1948年12月。那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国民党从1935年4月开始发行“法币”以代替银元之后,法币不断贬值。贬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国民党就另外发行一种纸币,叫“金圆券”。叫老百姓把手中的法币兑换成金圆券,每三百万法币,兑换一元金圆券!可是金圆券的命运又如何呢?

父亲的一个学生叫吴甲原的,很幽默,填了一首《菩萨蛮》,可惜我只记得其首尾。开头两句是:“人人竞说金圆券,‘金圆’两字何曾见。”(钞票上没有印上这两字。)最后两句是“莫再似当年,圈圈圈上天!”

结果,金圆券仍然是“圈圈圈上天”。

这幅画于1961年6月1日载《光明日报》。所题的词,词牌名《清平乐》,题为《儿童节》:“良朋咸集,欢度儿童节。天气清和人快活,个个兴高采烈。唱歌拍手声中,饼干糖果香浓。邀请公公列席,祝他返老还童。”这是父亲在辛丑(1961)年为儿童节所作。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着色,收载在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画集》中。还同样画了一幅寄到新加坡,送给他的挚友广洽法师。

画题中的这两句诗,父亲很喜欢,经常吟诵。这是北宋王安石的《示长安君》一诗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父亲把“笑语”改成“语笑”。)

当父亲一天的工作(写文,作画)忙毕,傍晚来了一位老朋友时,他总是留他吃便饭,与他对酌。灯不在乎亮,小菜不在乎多,也不在乎好,重在享受像“夜 雨剪春韭”那种诗趣盎然的情调。三杯下肚,话就多了:少年时、壮年时可歌可泣的生活细节,一桩桩、一件件娓娓道来,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现在有些年轻人,对老年人采取鄙夷的态度,仿佛这是另一种类型的人,几近于废物。有一次,我去邮局寄包裹,在包裹的封皮上写英文地址,一个姑娘看见了,对她的女伴说:“倒看不出,这个老太婆会写英文!”在她们看来,老太婆应该是什么都不懂的可怜虫。

其实,我们老年人也曾有青春,有事业;你们青年人将来也会变老的。“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戴花来。”我们年青时也曾戴花。现在老得像画中人那样了。所不同者,我们不像画中人那样缠小脚,也不以这种旧式的“洋套”代替帽子,其他又有什么两样呢!

谁逃得掉“老”这一关。青年人,对老人——你的未来——多一些尊重,多一份理解吧!

做母亲的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总是盼望孩子快快长大。

父亲毕竟是漫画家。他想表达这一点,竟想出来用一根吹炉火的管子对着孩子的肚脐眼吹。

那时候,孩子往往不止生一个,做母亲的还那么急切地盼儿长大成人。

如今,提倡独生子女,做父母的盼望孩子速速长大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

可怜的孩子!看来他的肚脐眼被吹,味道挺不好受。不然,他怎么会皱眉呢?

况且,长大后,出了儿童的黄金时代,就要挑起生活的重担。还是慢慢长大吧!

谢明波老师春季冲刺班——真的能帮你提分的网课!直播间超high的!错过直播有录播喔!结合最新考试动态,给你最实用的应试技巧!应试必看!

[报名网址]www.buxike.com

[温馨提示]有问题加波波老师微信bobo20172017咨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