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一眼辨别南北方人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人 你真的能一眼辨别南北方人吗?

你真的能一眼辨别南北方人吗?

2024-07-09 1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活在东亚的我们,也对自己辨别亚洲人面孔的能力很自信,号称一眼就能看出南方人、北方人、韩国人、日本人、中亚人, 还有人总结了精确到省的长相大全,据说被很多整形医生偷偷收藏了。

这种事情就是不说不觉得

别人一说,马上觉得的确是那么回事了▼

我们真的具有这样的能力吗? 用长相辨别陌生人的籍贯又会不会被打脸呢?

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

你的邻家叔叔阿姨长什么样?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颗相同的鸡蛋一样, 世界上也没有两个长得完全一致的人,这是生物界的奇妙之处,也是自然演化的神奇造化。

正因为这种差别,才保证了每一个人的唯一性

所以人类才格外惧怕对人的“复制”

虽然这种“复制”从走出工厂那一刻不再相同

(图片:[email protected])▼

但在千人千面的纷繁变化之下,人们总是可以找到一些统计上的共同点。 这种共同点的具象化,就是所谓的“平均脸”,也就是通过照片采样、合成,得到某一个人群的“平均”长相,作为人类学上记录、表达一个特定人群的标准画像。

韩国人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人都变成标准脸

以至于只通过网络节目了解韩国人

可能会对韩国面孔有很大的误解

(图片:meunierd / shutterstock)▼

尽管“平均脸”很大程度上 只是一个数学算法的产物,并非现实中会出现的人脸(也不排除有人真的长得和平均脸一样),但它的价值在于, 撇除了被研究人群在某些特征上的极端性,最终能形成一个不算特别美,但也不特别丑,看上去健健康康比较大方的普通脸。

当然,这个方法除了用来观察人自己

还可以观察人的造物或人的“镜像”

进而观察人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口味和倾向▼

很多人做医美整容的时候,就 喜欢参照平均脸做。

毕竟这张“脸”的特征,是特定人群的标准长相,在审美上不会出什么大错。

说了这么多,看图是最直观的,请看下面两张“平均脸”:

哪一对是北方人,哪一对是南方人

想必不用多说了吧?▼

事实上,以上这两对照片,分别是人类学上, 东亚型人类的两个子型——黄河流域型(Huanghoid)和珠江流域型(Chukiangid), 对应着狭义上的中国南北方人口“标准”长相。

面相完全标准的人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还是 可以在很多地方名人的身上找到标准脸的影子。

比如喜剧演员孙涛, 面相与黄河流域型的相似度就很高,都是 脸部长度偏狭长、目间距较短、鼻翼小、嘴唇较薄。孙涛的长相,在黄河下游的山东人中很有代表性。

(图片:微博@演员孙涛)▼

导演吴宇森则和珠江流域型很有匹配度,具有 较短的面部、较宽的目间距、宽大的鼻翼、厚嘴唇等特征。吴导祖籍梧州,生长于广东、香港,可说是最典型的珠江人士了。

(图片:微博@吴宇森)▼

也不用举这些名人的例子。相信很多山东读者可能刚才就觉得图一的男性和自己二叔有点像,广东读者则可能觉得图二的女性是楼下卖螺蛳粉的老板娘。

这种长相上的差异, 显然源自南北方人祖先不同的基因遗传。

比如 珠江型的鼻翼宽,是因为南方气候湿热,拥有较大的鼻翼可以加强散热,更容易熬过雨热同期的艰难时光。而 北方人较长的面部和鼻梁,是为了在冷空气进入肺部之前,用更长的时间对其进行加热。

可想而知,在南北方气候环境的过渡带,也就生活着 长相上具有过渡性质的人类。

这些人被统称为长江流域型(Changkiangid ),分布在从云贵到长三角的广大土地上, 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既有黄河流域的部分特点,也有珠江流域的部分特点。

好了,掌握了这些各地方人长相的差距,你以为自己就真的能精准分辨不同人的来源了?

太天真了。

0.03%里隐藏的秘密

来简单地看两位香港女明星。如果你对娱乐圈不熟,仅仅以上面提到的这些地方长相标准去分辨她们的身世,大概率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杨千嬅祖籍潮汕,生长于香港, 从经历上看是最典型不过的南方人。但如果忽略这段经历,只看她的长相,你会发现她从脸型、目间距、鼻子长度、鼻翼形状、嘴部, 都没有一条符合珠江流域南方人的特点。

(图片:微博@杨千嬅)▼

而年轻时以小圆脸出道,年长后越来越像香港富太太的关之琳, 在长相上相当匹配珠江型,可她却是前清满州正白旗之后。从基因上来说,关之琳是个 典型的东北人,长相却几乎看不出什么北方味。

(图片:微博@关之琳)▼

现实生活中,想必各位读者也经常遇到自信说出对方籍贯,却惨遭打脸的情况。

可以说, 尽管各地的长相在统计学上有一些差异,但具体到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群体, 却未必会表现得这么明显。

尤其是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内部人口长相差异会相对较大,但如果让其他民族的人来看,是看不出区别的▼

更何况, 东亚大陆上历代都不乏南北方之间的人口大迁徙。每一次迁徙,都意味着 剧烈的基因交换和差异模糊化,中国南北方人长相的差异在这种人口交换中, 正在趋同。

类似的民族迁徙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太多次了

虽然我们仍能看出很多地域特征

单一这个人口规模来看,已经相当趋同了▼

最典型的,比如 潮汕人和客家人两个民系,就很难用南北方的特征去定义。他们的先人来自北方,来到南方后又经历多代混血,虽然从地域上看是典型的南方人,长相上却是广东最有北相的,可又与北方人长得不太一样。

当然,他们也会进一步向南

将这些特征带到更远的地方▼

那么这种 大融合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位 中国的80后古生物学家——付巧妹。

付老师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攻方向是古人类学,是今年的网红古生物学家。

很多官方媒体报道了付老师的相关内容

而付老师的科研精神也影响着很多人▼

她和她的团队历时多年,走访了 国内11个地区,分析了 数百具9500~4200年前的古人类个体遗骨,试图找到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代祖先和融合起源。

每天拿着小刷子小铲子探寻看不见的基因密码

(示意图,图片:Irina / 图虫创意)▼

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他们常常需要从被微生物严重污染的土壤中,提取残存的人类遗传物质(有时仅占0.03%),并与现代人DNA、其他民族DNA进行比对。

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距今9500年前,中国南北方人群在基因上还具有显著的区别。但在那之后, 大约对应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方人的基因差异迅速缩小,几乎没有了差别。而这种混杂,是因为中国先民驯化了稻米和粟,有了稳定的营养来源,能支持远距离人口流动和更大规模的繁殖。

在古代,对植物和动物的驯化是最基础的科技

而中国代表性的驯化作物就是一南一北的稻和粟

(图片:PENG TIANLI / shutterstock)▼

这与东亚大陆上后来的历史逻辑也很吻合。在正式进入农业时代之后,中华先民逐渐有了共同的语言、文字、历史、效忠对象, 南北方的内部循环进一步放大,人们的基因分化程度也越来越低,也在精神上凝聚成了一个共同体。

或许预测未来南北方人都会长成什么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 我们很高兴看到仍然有人从一捧土里,找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线索,并给未来指出了一个大趋势。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