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香:婺剧,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想看金华婺剧 朱云香:婺剧,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

朱云香:婺剧,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

2024-07-11 0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了小学后,我书也念不住,每次老师上课,我就歪着头自顾自唱戏,什么也听不进去。”1952年,小学尚未毕业的朱云香就开始正式进科班学艺,父亲成了她的婺剧启蒙老师。因为天资聪颖,朱云香一进剧团就当上了花旦。记得有一次,她出演《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当时台上放了一张板凳,小小年纪的朱云香坐上板凳脚都触不到地,却一边哭一边教儿子,演得十分逼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后来,义乌上溪区政府12个农村剧团在区政府广场上演出。朱云香演的两出戏获得了特等奖,在全区引起轰动。演出结束之后,区政府想把她留在妇联工作,当时朱云香只有13岁,考虑到年纪还小,父亲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但这一次演出,却让朱云香成了有名的婺剧“童星”,名气传遍了大街小巷,剧团也因此戏约不断。

“那时我经常跟着家人四处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朱云香的名气还吸引了其他剧团的注意,1953年,缸窑农村剧团和朱云香所在的剧团合并,成立了农乐剧团,并请来衢州乱弹老师吕浮昌排了十几本戏,都是朱云香担任花旦。“跟着吕老师学戏的那段日子特别苦,我们被带到一个庙里,白天唱戏,晚上就席地而睡,因为地上潮湿,我的脚上还烂了一个洞。”戏排好后,农乐剧团就到各县市卖票演出,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1953年下半年,朱云香的父亲本打算到金华去把剧团登记出来,没想到剧团太多,登记无望,后来,剧团只能无奈解散。

剧团解散后,朱云香曾去武义婺剧团唱过一段时间的戏。那时,武义婺剧团都是四五十岁的老演员,最年轻的“小生”也已经二十八九岁。14岁的朱云香年纪最小,备受宠爱。但待了半年后,她从剧团里逃了回来,“总觉得和他们聊天有代沟,不太适应那样的环境”。

《送米记》朱云香 饰演 庞三春

1954年10月,朱云香和父亲、堂兄弟四人一起加入了民生婺剧团。也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老师——程美云。程美云,艺名东关囡,是当时剧团里的名角。但她教戏一点不保守,只要朱云香想学,她都能做到尽心尽力。程美云36岁就将花旦的位置全部让给朱云香,她自己去演老旦,这种无私的品德对朱云香影响很大。如今,朱云香带学生也是毫无保留,只要学生想学,她就尽心去教。朱云香说:“虽然程美云已逝,但在我心中,她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舞台上,她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

1959年,金华市、县两个剧团合并为金华市婺剧团,朱云香继续在团里担任花旦。

婺剧除了唱腔,更讲究“手、眼、身、法、步”。特别是婺剧剧情往往颇多曲折,于方寸舞台,演绎多彩人生、矛盾冲突非常集中,情绪大起大落。这就要求演员用极其丰富细腻的表演、眼神、身段、演唱技巧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变化,要想真实地再现舞台人生,就需要不断积累舞台经验和丰富生活阅历。

《二度梅》 朱云香 饰演 陈杏元

朱云香出演的《二度梅》,是婺剧中的徽戏,徽戏特别讲究“唱念作翻”,行话叫“文戏武做”,非常讲究武功底子。虽然有“花旦不需武”之说,但朱云香为了增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剧情的可看性,还是对剧本进行了改革尝试。她给自己饰演的相府千金设置了“吊鱼”、“空坐”等高难度动作,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被称为“闺门旦”的代表作。朱云香表演的“空坐”动作,还被雕刻成木雕形象,送到香港展出。

解放以后,剧目题材大大拓宽了,不仅有反映古代风貌的古装戏,也有反映近代生活的清装戏和现代生活的时装戏。朱云香的戏路也更广了,在现代婺剧《桃子风波》里,朱云香生动塑造了一个现代“坏媳妇”形象,深受观众认可。《状元乞丐》则演绎了一个“爱子反害子”的故事,朱云香饰演的封建“母亲”形象,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眼神的灵活变化、声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1978年,朱云香任金华市婺剧团业务团长。期间,朱云香塑造了无数婺剧经典人物,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人生的思考。

朱云香凭借出色的表演,还获得了许多荣誉:1980年,她在《桃子风波》中扮演“秀英”获全国优秀电视戏曲片奖;1984年,朱云香在金华市第二届戏曲节现代剧《梨山风雨》获演员一等奖;1987年,朱云香在浙江省第三届戏曲节《梨山风雨》获演员二等奖;1993年,朱云香参加金温铁路建设宣传工作被评为先进个人;1995年,朱云香在浙江省第六届戏曲节现代剧《杨东海》获演员二等奖……

退休后,她仍为心爱的婺剧而奔走

1995年,朱云香退休了。虽然告别了剧团,但她仍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在各类演出活动中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她跟着文化馆、群艺馆进社区、上街道、送戏下乡,每年演出200余场。对于各类演出活动,她都是随叫随到,不计酬劳地到处宣传精神文明、计划生育、“八荣八耻”和新农村建设,先后扮演过70多个小品人物形象,无论正面、反面、老年、年轻的角色,她都信手拈来、表演到位、诙谐风趣,因此被戏迷称为“浙中赵丽蓉”。2007年,朱云香还在金华电视台的方言轻喜剧《二十分可乐》中出演“林大妈”,更是风靡金华的大街小巷,至今已播出上百集。

除了四处演出,退休后的朱云香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婺剧学子。朱云香说,自己带学生,不管台步,还是跪步,她都先示范,手把手地教,一直到学生学会为止。所以,她的学生基本功都很过硬。虽然要求很高,但朱云香却并不严厉。在教学过程中,她总是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先表扬,让学生有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再委婉地提出缺点,让学生加以改正。朱云香的口袋里,常年装着糖果、巧克力等小零食,每次见到学生表现出色,她就会第一时间掏出零食奖励他们。“所以呀,我和学生的关系特别好,每次我去上课,他们都高兴得拍手迎接。”朱云香笑道。

朱云香和学生们

教学生,朱云香没有任何吃亏的想法,只要他们想学,她就倾囊相授。在朱云香眼中,不管做什么,只要得当,就有意义。特别是为了婺剧事业做点事。她对学生说:“我不需要什么回报,台上演好戏就是对我的孝道。”

朱云香有一种婺剧情怀,而且越老越强烈。上了年纪之后,她一天也只睡两三个小时。常常是,看电视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戏里的动作,边想边比划。一般的人,一出戏演过就算了,而她不行,戏演完了,那些动作还总是在脑海里转来转去。有时,走在路上,朱云香都在琢磨,不经意就会唱出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朱云香说:“作为一个演员,做到会演,不难。难在演得好、演得精。如何演得好、演得精?唯一的诀窍就是多动脑子,并且勤学苦练。”

这些年,退休后的朱云香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婺剧的学习,她常常告诉学生,演员演的就是自己从各个方面得到的、又经过自己融合的东西,这些东西躲在家里是无法想出来的,也不能单纯从舞台、剧院里获取,必须自己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是人家互相吵架。有些东西虽然看起来没用,但演员在演戏时却经常会用到。这道理,正如朱云香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艺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

婺剧,影响的不止是她,

还有她的整个家庭

朱云香不仅自己演了一辈子戏,使她更为骄傲的是:她还是一个响当当的“婺剧世家”。她的丈夫王兆兴是金华婺剧院老生演员,现也退休在家。朱云香的大儿子王晓文,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在是金华艺校的婺剧老师。朱云香的小儿子王晓平现任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自任职后,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带领剧团为婺剧事业发展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贡献。朱云香说:“对两个儿子,我一直教导他们‘婺剧事业,要走到底,走到头,不要半途而废’。”

朱云香和儿子、儿媳王晓平、陈美兰合影

朱云香尤其骄傲的是她的二儿媳——陈美兰。陈美兰,1964年9月出生,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第六届、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等诸多荣誉。兼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并在一系列出访、接待和巡回演出中,将婺剧这一地方传统戏曲带出国门,走进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的主流社会,以此带动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为宣传金华作出积极贡献。

如今,78岁的朱云香和她的家人们依旧为婺剧的传承、发扬而奔走,朱云香说:“从8岁开始演戏,到现在,我还从来没有懊悔过。以后,我还会继续扎根在婺剧事业中,奉献余热,直到最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