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拍下苏丹动乱画面,地面车辆草丛清晰可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第一支护卫舰部队在什么时候正式组建 中国卫星拍下苏丹动乱画面,地面车辆草丛清晰可见

中国卫星拍下苏丹动乱画面,地面车辆草丛清晰可见

#中国卫星拍下苏丹动乱画面,地面车辆草丛清晰可见|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从“长赐”号货轮堵塞苏伊士运河到乌克兰危机、土耳其大地震再到如今的苏丹武装冲突,中美卫星几乎都第一时间对焦现场,拍摄且传出大量高分辨率卫星照片,这无疑引起外界好奇:同样都是航天大国,中美商业遥感卫星性能到底孰强孰弱?本文将结合苏丹内乱事件,对中美两国遥感卫星拍摄照片展开具体分析,从而对比出两方谁的卫星更加先进,同时基于中美卫星优劣势,探寻出未来中国卫星发展之路。

(图解:激烈的武装冲突使得苏丹首都喀土穆上空黑烟滚滚)

1、苏丹动乱,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

综合各方报道,自苏丹军方发生政变推翻巴希尔政权后,苏丹就陷入一片混乱,数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并封锁街道与军方发生激烈冲突,期间甚至有士兵掏枪射杀三名民众,此举无疑激化矛盾。紧接着,包括国际机场在内的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都传出交火声,升起黑色浓烟。

紧张局势引发多方关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派遣舰船、飞机前去撤侨,截至当前,苏丹暴力事件已经导致数十万人流离失所,4600名以上人员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苏丹动乱期间,中国两大举动震惊世界,一个是撤侨行动,另一个则是卫星拍摄。

(图解:中国护卫舰进行武装撤侨行动)

事实上,早在局势恶化初期,中国就已经向当地同胞发出提醒,随后派遣由南宁舰、微山湖舰组成的临时编组展开撤侨行动,消息人士透露,这是中国海军继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之后的第三次海外紧急撤离任务。不仅如此,三艘护航舰在亚丁湾的常态化巡航行动也表明中国在海外拥有了一支坚强的臂膀,整体远征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功走向世界。

可想而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中国海军未来服役的舰艇还会越来越先进,届时,我国将有足够的能力保障海外华人、华侨生命安全。

(图解:中国高分辨率卫星拍摄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到处黑烟弥漫)

此外,中国卫星也在苏丹动乱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喀土穆国际机场发生爆炸后,中国卫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上空,对焦机场拍摄多张高清照片。经过连续三天的拍摄,我们不仅可以从照片中看到机场内部黑烟密布的场景,就连附近分布整齐的居民楼、马路上的车辆和草丛都拍摄得相当清晰,甚至是公园草坪着火的画面,也全都没有遗漏。

通过公布这些照片,中国不仅强有力地展示出本国航空航天实力,还让外界真正认识到,原来中国迅速获得地球热点地区图像、掌握冲突局势宏观情况的能力,已经达到如此惊人的水准。

(图解:中国“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具备“高” 精度优势)

2、吉林一号:0.72米分辨率领先世界

据悉,此次负责拍摄苏丹画面的“主人公”,是我国重要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星座,覆盖面积累计1.33亿平方公里,目前有70颗卫星在轨运行。

而首颗“吉林一号”的发射,早在2015年10月就已经完成,当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升空,正式拉开中国商业航天大幕。

2016年,“吉林一号”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其公开了一组美国军用造船厂图片,港口内停靠的美国军舰清晰可见,甚至还能够分得清是航母还是驱逐舰。这不禁让美国对中国军用卫星的性能产生好奇。

2020年9月,长征十一号海运运载火箭又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多款卫星送入太空。里约奥运会时,“吉林一号”公开了体育馆高清照片,桥梁、道路、哪怕是附近的巴西航母甲板也都能看清楚,一度吓坏不少外国人。

就拿“吉林一号”光学A星来说,其作为“吉林一号”第一代卫星,性能不容小觑,重达420千克,具备高分辨率、视频成像、光学成像技术拍照、全色照片、昼夜全天探测等特性,而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分辨率达到0.72米,除拍摄照片出售赚钱外,还能广泛用于农林业资源普查、交通设施监测、生态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等领域,像拍摄苏丹机场爆炸画面,便属于应急响应范畴。现如今,“吉林一号”光学A星的模型正挂在长光卫星办公大楼顶部,向大家展示着中国卫星发展的成果。

(图解:吉林一号疑似跟踪拍摄F22)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一号”卫星不光能拍摄静态图片,“动态监视”能力也相当强悍。据传“吉林一号”卫星还曾捕捉并拍下了美军F-22战斗机的飞行踪迹。要知道,F-22属于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机,最大优势在于隐身作战,机身上的隐形涂层足以躲避雷达探测,但没想到,这样一架战机也在“吉林一号”面前踪迹尽显。

而该卫星之所以能做到跟踪探测五代机,主要得益于其采用的“光学”特性。通常情况下,遥感卫星分为光学和微波两种,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接受电磁波的范围不同,光学一般接受的都是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电磁谱段,技术指标包括四个维度,即空间、光谱、时间和辐射分辨率。因此,光学卫星能够看到雷达系统所看不到的内容,比如隐形五代机F-22。

(图解:“吉林一号”卫星发射画面,预计2025年前在轨数量达到138颗)

3、300颗卫星组队,24小时随时访问地球任一角落

此外,中国“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在轨组网卫星数量提升至60颗,具备全球热点地区30分钟内重访能力,每天可观测全球800多个目标区域。所谓重访能力,是指观测卫星对同一地点相邻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简单来说,“吉林一号”几乎每隔半小时就能绕轨道一圈,一天可重访次数17-20次。不过,这一目标我国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完成。

第二阶段目标是实现138颗卫星在轨组网,可对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按照规划,这一目标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长光卫星透露,未来“吉林一号”星座数量很可能还会提升到300枚,届时,星座能够24小时内随时访问地球上任何一处角落。不难想象,随着中国技术越来越先进、经验越来越多,未来卫星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图解:VE40天基情报机动接收站,能根据需要从过顶的商业遥感卫星下载最新战场高分辨率照片)

而重访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卫星实时地面监控能力,重访能力越强,意味着卫星数据收集能力越强。就拿中国VE40接收站与商业卫星为例,前者能够根据过顶的己方商业遥感卫星下载最新战场高分辨率照片,从而将其提供给作战部队,这样一来,相关情报分析团队便能够从图片上分析出直观的地理信息和敌情,比如阵地部署情况、道路通信情况等。所以,若是“吉林一号”卫星真的实现在轨运行300颗的目标,那中国实时地面监控能力将达到非常高的地步。

与中国VE40接收站相类似的装备,还有美国鹰眼轻量化卫星情报接收站,其同样能够根据商业遥感卫星获取大量实时的地面侦查图像,大多情况下,该设备会与美国情报旅与商业遥感卫星、军事卫星合作,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图解:美国在轨卫星相当多,NRO局长克里斯托弗表示正努力扩大美国太空优势)

4、与美国遥感卫星相比,谁更胜一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情报搜集能力与卫星有着紧密联系,反过来理解,卫星性能高低也将影响到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那么,相比之下,中国与美国的商业遥感卫星,到底谁能更胜一筹?当苏丹发生动乱后,美国与中国的遥感卫星一样,都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对其爆炸的喀土穆机场等区域进行高分辨率拍摄。

从功能上说,两国商业遥感卫星均能对目标区域展开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探测;从体量上说,美国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多达3400颗以上,超出中国近6倍,所以,美国的卫星数量要更占优势。

不过,两国卫星采用的成像技术却有很大区别,中国“吉林一号”主要采用的光学成像技术,而美国的则是雷达成像技术。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应用光学成像技术的卫星,一般是接受可见光与红外信号,而美国应用雷达成像技术的卫星,则接受微波信号,随后通过特殊算法和解析来还原成像,最大的优势在于穿透力强,可以克服雨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24小时对目标区域进行探测,相比之下,光学成像则更容易受到雨雾天气影响,这一点从“吉林一号”传回的图像中便能看出来,其画面中确实出现不少白雾。

此外,在分辨率方面,美国卫星也要更胜一筹,其发射的世界观-2与世界观-3卫星,全色图像最高分辨率已经达到0.31-0.5米左右。

(图解:中美商业卫星拍摄画面对比,左边彩色为美国,右边黑白为中国,但更清晰)

其实,光学成像与雷达成像技术的区别,早在土耳其大地震发生后就已经明显暴露出来,中国“巢湖一号SAR”传回现场图像,通体呈黑白色,可以明显看到震源发生区。而美国卫星传回的图像却是彩色的,为此,不少人普遍认为,在商业卫星领域,中国仍然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今后必须加快发展步伐。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使用的商业卫星只是民用卫星,按照规定,其成像分辨率将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它只能提供0.3米级以下的照片,而美国的商业卫星,却一直在朝军事目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卫星领域,中国的起步也要晚于美国,若是以中国现有发展速度推断,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5、商业卫星背后的博弈:太空资源争夺战

关键是,中美的商业卫星分辨率都已达到0.5米级,中国光学卫星完全可以“以时间换分辨率”,通过不断反复成像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此外,中国“吉林一号”还具备动态拍摄能力,这样一来也可以提高卫星分辨率,加大捕获正在飞行着的飞机和导弹概率。再加上中国对监测系统和卫星星座的深入研究,就算现在还无法像美国一样实现全球覆盖,但战区覆盖并不难。所以,整体而言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领先水准。

正因如此,美国陷入严重的战略焦虑,试图推动商业卫星军事化来拉大与中俄等国之间的距离,以占据更多太空优势。简言之,商业卫星现在已经成为各国未来太空资源争夺战的关键“战地”。

(图解:SpaceX发射第84批星链,在轨卫星突破4000颗)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就立即加速部署星链商业卫星,按照马斯克所说,星链网络数量将从原定的1.2万颗增加至4.2万颗。

SpaceX公司再次发射猎鹰系列火箭,以“一箭56星”的方式,将第一代星座第五轨道层第6批次星链卫星送入太空。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射还是该火箭第7次从天返降,截止5月4日,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就达到4340颗,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卫星定位导航服务。

有数据显示,美国星链宽带走进了全球53个国家,用户超过100万,是全球最大的卫星宽带互联网,而建成的星链网络,也将成为全球史无前例的巨型星座。

不难想象,不管是未来的太空资源争夺战还是地面战争,商业卫星所能发挥的作用是超乎想象的。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现在的商业卫星已经发展到何种地步?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发展?

有消息称,四川省眉山市召开了首届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经过多个协会与商业卫星领域领军企业的探讨,最终确定成立商业卫星星座联盟,负责建造“吉林一号”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成员之一。

目前,联盟拥有的在轨遥感卫星已达到100多颗,此外还有包括“高景一号”、“吉林一号”、“女娲”在内的多个星座,涵盖视频、高分、宽幅、红外、多光谱、雷达等多种类型卫星,建立起更完善的卫星大数据中心。等“吉林一号”星座达成第二阶段目标后,该联盟拥有的在轨卫星将得到大幅提升,全球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图解:卫星商品“1U立方星”,标价200万元)

6、中国卫星未来发展:走向大众挂网售卖?

令无数国人欣喜的是,中国不光提升了商业卫星性能,还正在推动商业卫星“挂网售卖”的进程,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让过去一直高不可攀的卫星走进寻常百姓家。

首个传出售卖的国产商业卫星,价格仅需200万元左右,一时间引爆舆论,不少网友调侃称,“未来是否卫星还会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

我国第一家商业卫星工厂九天微星唐山卫星工厂表示,此次参与网购的卫星不仅能用于学校、科研所做科研教学,还拥有“太空自拍”的特殊服务。而之所以要制定卫星网购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社会和公众的航天热情。

此类观点,长光卫星也公开表示认可,其认为中国商业航天正迅猛发展,未来需要让高科技的卫星接地气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卫星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者是让造卫星变得像造车一样简单,开放“卫星建造流水线”,接待各方游客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该设想,长光卫星已经开始付诸于实践。总而言之,极具潜力的中国商业卫星,未来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