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百科第6期: 中国古代史(二)及备考答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封建社会的起止时间 MTI百科第6期: 中国古代史(二)及备考答疑

MTI百科第6期: 中国古代史(二)及备考答疑

2023-04-03 13: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是中秋节的第三天,但进入翻硕冲刺期的宝宝们不能太过松懈呀!当然,大家也要劳逸结合,学会时间管理。开始集中答疑和讲解中国古代史剩余内容前,Sharon先为大家唱一首《明月》(音频见公众号),放松一下~

OK,现在正式解答近期收到的问题:

问题1. 学姐,能否提前讲点翻译理论,我想把难点先解决下。

答:Of course, 必须安排。我的计划是:讲完文史哲单独开一期给大家讲讲翻译理论,这个板块是可以联动到复试的,如果有空可先自己预习个大概,等到我讲到时查漏补缺并且并记下重点。既然你们这么好学,我就简单讲下翻译理论的学习思路。这样,自学和预习的宝儿们,有个基本方向。

首先,大家对翻译的定义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以下理解可供参考:(还有很多)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其次,中外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理论内容要灵活掌握,用自己的话去串联。理论比较抽象,必须内化,你们才能用文字解释得通俗易懂。以中国翻译理论为例:

中国古代翻译史中,直译代表道安和其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意译代表支谦鸠摩罗什以及主张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彦琮,必须掌握!

中国近现代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严复的“信、达、雅”、直译派鲁迅和他的“宁信而不顺”、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郭沫若“翻译即创作”(丰富了“信、达、雅”中“雅”)、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朱生豪傅雷“神似”、钱锺书“化境”、许渊冲“三美”,这些都很重要!

最后,心细的宝宝做了黄皮书的真题会发现:近几年不少院校会在应用文和大作文的部分出有关翻译的题目。比如:翻译公司的招聘启事翻译讲座邀请函或者翻译小论文,大家必须学会列框架,也可参看范文思路。中西方的文史哲讲完,Sharon会给大家讲写作。

问题2. 学姐,我考英语口译,初试不考听力,我是不是可以复试再练听力?

答:Qualified translators or interpreters master language skills across the board.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s well as translat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现阶段,时间分配要分优先级:重点复习初试科目,但可利用午休和零散时间安排一点泛听去磨耳朵。这样,复试考到summary,retell, paraphrase 甚至视译、听译和交传不至于太紧张。其实,听力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和篇章翻译、英文写作一样可直接暴露出学习漏洞,是个查漏补缺的好办法。因此,不要目的性太强,把基础打牢,不搞突击,平时做到位考试时自然从容。

问题3. 学姐,我上半年学习效果很差,还有100多天就考试,我是不是来不及了?

答:第一,“来不及”这个说法还为时过早,先别给自己判死刑。据我所知,每年弃考和中途缺考的人很多,如能坚持把卷子全部答完,你就已经打败很多人了。第二,就算你的基础很差或者模拟测试成绩不理想,这也不代表你没机会弯道超车。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有多大的决心,是否做好了痛痛快快杀一场的心理准备。最后,用行动战胜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合理安排时间、动态调整学习计划、向学习要效果,你一定会进步,积极的变化会让你动力满满,步子自然就稳了。

下面,我们继续中国古代史的讲解,本期从隋唐开始。

中国古代史(二)

五.隋唐五代十国

历史进程概述:

591年,隋朝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开始

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这是第二个大一统的继续,民族融合,国家壮大,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期。

755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中后期,政治腐败,战乱四起。

907年,朱温灭唐。唐朝灭亡后,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而立,占据黄河流域,称为五代。在此期间,南方也出现了吴、南唐等十个封建割据政权,成为十国。

(一)隋朝 (580-618)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得繁荣局面。

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桐也被废,隋朝灭亡,共38年。

1.政治

(1)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

(2)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

(3)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政府机制。

2.经济

(1)均田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

(2)兴修隋唐大运河,改善水陆交通线;

(3)清查户口;增加财政收入。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在发展过程 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调整和补充。

(二)唐代 (618-907)

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705年唐中宗李显神龙革命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

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1.政治

(1)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互相牵制,分割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选官制度的演变

战国以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战国:按军功授爵

汉代:察举制(才、孝、廉;东汉以孝廉为主)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才能,后门第)

隋唐以后:科举制(才学、考试)

科举制的形成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制,科举形成。

科举制的演变

唐太宗设立进士科和明经科

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

宋朝发展:经义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

明清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1898年戊戌变法,提出废除八股制,改试策论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影响: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收回用人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拓展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叫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市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 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2.经济

(1)坊市制度: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

(2)广州市舶司: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

(3)南青北白:浙江越窑青瓷;河北邢窑白瓷。

(4)发明曲辕犁:曲辕犁是唐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江东犁。曲辕犁使犁架变小,便于掉头和转弯,节省了人力和牲畜,提高耕地速度,尤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这是继汉代犁耕后又一 次重要的革新,是唐代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3.文化:儒释道三者兼宗

4.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突厥、回纥、靺鞨、南诏

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贞观时文成公主入藏,中宗时金城公主嫁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公元821唐蕃长庆会盟,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重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又称甥舅和盟。

5.对外关系

(1)对外交通 陆路:向东达朝,向西通印、伊、阿、欧非各国(陆上丝绸之路) 海陆: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日;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波斯湾。

(2)新罗:派留学生,建“新罗坊”、“新罗馆”;立国参唐制,国学教儒学、学唐朝经济科技文化习俗。

(3)日本:大化改新学唐朝。贸易往来频繁(鉴真东渡)。

(4)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以佛教为纽带,互派使节;十进位记数法传天竺。高僧玄奘。

(5)中亚、西亚、欧非各地:隋朝与波斯互遣使节;唐时波斯人开始波斯店;大食与唐通使,造纸术传到大食;唐与 东罗马、非洲也有往来。

6.贞观之治

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这一时期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唐太宗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平定外环,稳固边疆;对外开放,中外交流。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649),故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胜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7.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寿命最长(82)的皇帝之一。

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唐高宗时为皇后,后为中宗、睿宗之皇太后临朝称制。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兵变,迫武氏退位,即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之美誉,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8.开元盛世

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玄宗治理之下出现的盛世。玄宗治国,以道家思想为宗,提倡文教。政治上任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上打击豪门士族,增加政府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文化上遏制佛教势力;军事上改革兵制,边境屯田,提高战斗力;在西域设置安西四镇节度使,改善民族关系,使国家进一步统一。此时唐朝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波斯、大食等商人纷至沓来。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9.安史之乱

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由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向唐朝发动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为主,故被冠以安史之乱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三)五代十国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唐末至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国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尚存的国家皆为其所灭。

六.宋辽夏金元

历史进程(10世纪-13世纪)概述

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960年,宋朝建立,1127年金灭宋,这一阶段成为北宋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公元1138 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1271年,元朝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壮大的时期,实现了包括辽东、漠北、吐蕃、云南等地区的大一统,奠定了我国辽阔的版图。

(一)两宋 (970-1127 | 1127-1279)

1.政治:中央集权的强化

(1)二府三司: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互相制衡,大权在皇帝手中。

(2)制钱谷: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3)收精兵: 军事部署上,实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即将全国各地精壮之士编为禁军,一半驻守京师,一半分散到全国各地方和边疆。目的:削弱宰相和地方势力,加强皇权,防止藩镇割据。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恶果。

2.经济: (1) 市坊时空界限打破 (2) 草市、交子 (3) 海上陶瓷之路

3.文化

(1)程朱理学

(2)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发展,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

4.危机与改革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危机。农民的反抗斗争导致政治危机。辽、西夏的威胁导致边患危机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经济: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军事: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法。

文化:改革科举、整顿太学。

变法结局:

(1)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

(2)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积贫积弱,但最终失败。

(3)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在高氏的支持下,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二)辽夏金

契丹兴起: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916年建契丹国。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耶律德光从后晋得幽云(燕云)十六州。

宋辽和战:1004年辽军南下,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形成对峙局面。西夏建立: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今银川),史称西夏。

宋夏和战:1044年议和,宋夏之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

拓展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缔结的盟约。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因宰相寇准力劝,至澶州督战。辽军士气受挫,双方议和。于1005年1月订立和约,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河南濮阳) ,故史称澶渊之盟。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合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对金纳贡称臣,割让岳飞已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三)元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兴起:12世纪末,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2.成吉思汗的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

3.元朝建立和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汉族人民大量迁往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和江南。

(2)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融合,被视为汉人。

(3)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加强管辖西藏和台湾。

政治: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

经济:重视贸易,陆路和海上贸易相当发达。

七.明清

历史进程概述:

1368年,明朝建立,前期繁荣稳定,中后期内忧外患,1644年明朝灭亡

明朝是我国在世界的历史舞台上由领先到落伍的转折时期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清朝开始统治全国。

康乾盛世之后清朝走向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912年,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一)明(1368-1644)

1.政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相,权分六部。

(2)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

(3)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4)设立厂卫机构:锦衣卫、明成祖朱棣设东厂、明宪宗设西厂、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北京

(5)八股取士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文体: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局限:不允许有独立见解,应按朱熹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

(6)制定《大明律》

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而成。《大明律》适应形势的发展,变通了体例,调整了刑名,肯定了明初人身地位的变化,注重了经济立法,在体例上表现了各部门法的相对独立性,并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同时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2.经济:张居正改革

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提出,之后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于万历九年推广到全国。

主要内容即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拓展:

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3.文化:心学

4.军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字元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台州九战九捷,与余大猷合作,1565年基本肃清倭寇,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承保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真题练一练:

如今,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 )朝建的。

A.北魏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解析:D, 八达岭长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修建历经八十余年,共1300多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5.民族关系:明朝在西藏地区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派驻藏大臣。

6.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 、海员最多(两万多人)、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联系、满足需求。

(2)时间:1405年-1433年

(3)作用:空前主动外交,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4)局限:朝贡贸易,没有划时代变化,结果悄然结束。

真题练一练:

钓鱼岛从( )开始就明确为我国领土。

A.明朝 B. 唐朝 C. 元朝 D. 宋朝

解析:A ,《顺风相送》成书于明朝初期,书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永乐年间(1403-1424),中国官员根据下西洋的航海实践,累次校正古本并传抄。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的《顺风相送》,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传抄本。该书记载了中国海上航线及途经岛屿,其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即赤尾 屿)等岛屿名称。这表明,早在14、15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二)清朝

1.政治

(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君国机要,后乾隆废除)。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互相制约,皇帝集权。

(3)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简化处理政务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文字狱:压制反清意识,树立清朝权威,造成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

2.经济

对外贸易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长期的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江南一带地区出现,清代继续发展;发展十分缓慢,萌芽状态;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农民贫困、买房置地、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民族关系

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小大和卓兄弟的叛乱;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转世制度);1683年施琅收回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对外关系

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从1553年借地晾晒,到暂居贸易地,再强行租占。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开发。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原因:俄国侵略我国东北地区

性质:自卫反击战

经过:1685、1868年两次雅克萨之战大败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

5.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至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又称康雍乾盛世,持续时间长达134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人口增长,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但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由于政治腐败、制度僵化、闭关锁国等因素,清朝统治力逐渐下降,清朝开始走向衰落。

本期内容到此讲解完毕,宝宝们回去好好整理内化,如有需求请私聊或留言。每期重要内容会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B站知乎同步更新。最详细版本见公众号或知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