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跨专业就业比例增加,超4成择业“求稳”(2023年2月27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大学学历占比 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跨专业就业比例增加,超4成择业“求稳”(2023年2月27日)

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跨专业就业比例增加,超4成择业“求稳”(2023年2月27日)

2024-04-07 0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跨专业就业比例增加,超4成择业“求稳”(2023年2月27日)

发布日期:2023-03-09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9095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跨专业就业比例增加,超4成择业“求稳”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大关。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大学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延迟毕业部分缓解了当期就业压力,但由此带来的滞后就业压力在今年开始显现。根据58同城招聘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反复和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招聘需求的同比增速逐渐低于毕业生求职供给的同比增速,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日,58同城发布了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针对2021、2022及2023届毕业生,围绕毕业方向、岗位选择、跨专业及异地就业、求职心态、未来展望等维度,展现出不同院校、学历、专业、地域的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未来趋势。报告显示,尽管普遍存在毕业生岗位需求减少的情况,但机关单位和央国企在整体招聘和毕业生招聘中均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商业服务、金融和医疗制药三大行业对应届生的吸纳能力有所提升。在就业现状及偏好方面,跨专业就业的占比逐年提升,大学生对薪资待遇更加务实,对于低薪资的“接受度”显著提高。

国企化身就业“稳定器”,新兴行业人才吸纳能力强

从招聘端来看,因运营成本问题,部分用人单位释放的岗位减少,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报告显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分别有32%和37%的用人单位增加了整体岗位数量;毕业生招聘方面,增加招聘数量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28%和19%,高于其他类型用人单位。

图1 不同类型企业2021-2022年总体招聘需求变化

同时,私营企业中也分别有22%和18%的企业增加了总体招聘需求、毕业生招聘需求。折射出此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效力显现,部分小微企业也在积极增加岗位,扩充团队,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信心,有望增加招聘需求。

图2 不同类型企业2021-2022年毕业生招聘需求变化

  尽管部分企业出现“缩编”,但随着产业结构、政策的变化,线上经济带来的互联网销售、生活服务领域需求激增,细分领域出现招聘供需双增的火爆局面。从行业来看,商业服务、金融业及医疗制药行业应届生需求增加力度较大,增加岗位需求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7%、37%、30%。报告分析称,得益于目前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各类需求较多,商业服务业招聘需求攀升;从房地产退出的资金重回资本市场,也拉动金融业的招聘需求。

图3 不同行业2021-2022年应届生招聘需求变化

  2022届毕业生就业更积极,跨专业就业占比提升

  面对就业市场的风云变幻,部分2021届高校毕业生选择放缓脚步“慢就业”,沉淀下来思考自己的未来要走的路。相比之下,2022届毕业生更加务实,面对就业也更加积极。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中,未就业占比为23.8%,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占比16%。在两届的未就业人群的未来规划中,2022届毕业生选择继续争取心仪的岗位、灵活就业的人群占比分别为46.4%和24.1%,分别较2021届毕业生高出20.3、10.7个百分点。同时,2022届毕业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人群占比较2021届毕业生下降6.6%,表明2022届毕业生更加注重“就业”,而非继续等待。

图4 2021-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打算

  毕业之后,是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独自打拼,还是回去建设家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报告显示,总体看,中部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最高的区域,中部地区院校2021-2023届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占比81.5%;海外院校的留学生选择家乡就业的比例最高,占比为41.8%。拆分来看,东部地区在近三年高校毕业生中异地就业的占比逐年提升,2021届、2022届、2023届东部院校异地就业占比分别为58.6%、62.6%和67.1%。主要受到部分产业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以及沿海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影响。熟悉的朋友圈子,慢节奏、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自愿回到家乡或者去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发展。

图5 2021-2023届不同区域院校毕业后异地就业占比

  除了城市选择方面更加多元,大学生求职方向也更加灵活,跨专业求职占比逐年增加。从院校类别来看,专科院校是跨专业就业的主要群体,2022届和2023届跨专业就业占比分为别27%和18%。显著高于其他院校群体。其次,普通本科院校跨专业就业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求职心态发生转变,对于跨专业择业的接受度同步增加。

图6 2021-2023届不同类型院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情况

  超4成择业“求稳”,薪水要求更保守

  除了“回流”至家乡和二线城市,在“求稳”心态的影响下,考研、考编也成了许多年轻人就业“重心转移”的选择。报告显示,在就业偏好方面,央国企仍是超过三成高校毕业生首选的企业类型,在每一届中的占比均为最高,且逐年增大,2023届占比42%,高于2022届的(40%)。占比第二高的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2023届占比37%,较2022届高出12个百分点,共同折射出毕业生求稳心态加剧,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

图7 2021-2023届毕业生期待进入的企业类型变化

  从期望薪资来看,2023届毕业生也有更加务实的选择,主动降低就业期待。报告指出,近三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变化差异不大,占比最高的区间均是5001-8000元;2023届毕业生更加务实,该群体在2000-5000元的区间占比为11.1%,相比前两届增加了3.4个百分点。从实际毕业起薪来看,虽然占比最高区间仍为5001-8000元,但8001元及以上部分的占比均在逐年增高,说明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起薪也在逐年增加。

图8 2021-2023届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情况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薪资待遇是重要考量因素,但却不是第一要位。报告显示,第一份工作自己是否有兴趣,并能从工作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更重要的。对于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占到了19%,成为“最看重的因素”;工作内容是否能促进进步学习,占比17.6%,排在第二;而薪资是否符合预期占比为15.7%,排在第三。

图9 毕业生选择第一份工作最看重的因素

  求职渠道方面,在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当下,网络招聘平台仍是毕业生主要求职渠道,其次为企业校园宣讲会,均在20%左右。官方渠道的占比在逐渐提升,例如企业官网、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这与国家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极敦促各方搭建平台,开展各项促进招聘求职对接活动有关。此外,随着短视频、直播的普及,毕业生选择通过短视频、直播招聘求职的比例快速提升,2023届中占比已超过5%。

图10 2021-2023届毕业生招聘渠道分布

(来源:中国发展网)

分享到: 上一条: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2023年3月16日)下一条: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银行家、 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2023年1月16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