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如何跟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如何跟进?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如何跟进?

2024-07-15 2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迫切起来。2015年下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2015年1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王胜俊副委员长代表执法检查组所作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2月25日进行了分组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均指出,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今年8月31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显示,针对这一问题,各有关部门正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岗位培训、政策激励等措施,努力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9月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反馈报告时强调,努力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重点在“专业”二字上,要采取措施切实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政府需要促进养老服务形成行业标准,保证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接受正规化的专业岗前技能培训,并严格执行只有持养老服务培训结业证书的人员才可以进入机构、社区及居家养老的服务环节,从而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提供保障,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训、激发从业热情:多管齐下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与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相关联的,是养老服务人才的巨大缺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老龄人口已接近2亿人,其中高龄、失能人口达3600万人,按照1∶3比例培养养老护理人员便需要1000万人。而当时,全国福利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职工总共才30万人,其中真正具备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仅5万人。

    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人以上,专业技能人才极为紧缺。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仍“告急”。这也成为委员们在审议时关注的重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对于60—75岁许多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失能老人、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应引起重视和关注。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孤寡老人,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一旦这些老人丧失生活能力,就没人照顾他们。

    反馈报告指出,老年教育和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正在得到加强。教育部等五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老年教育相关专业设置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鼓励支持高校和职业学校办好养老服务类专业,加快老年服务和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民政部、卫生计生委继续推进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把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纳入护理类职业学校实习就业范围。

    2015年,全国有88所高等学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达2583人。养老服务相关本科专业布点1050个,有5所高校新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

    同时,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也得到强化。《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培养具备老年学、护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养老护理员600万人”的发展目标。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分级培训机制,推进“互联网+”和养老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大力加强养老机构院长培训。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建立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基地达到68家。“十二五”期间,44.5万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共有40.8万人次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通过出台多项政策,激发养老服务人才从业热情。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强基层一线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通过入职奖补、工资指导价、评优表彰等多种形式,改善就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待遇,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强化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和荣誉感。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保障机制仍需强化

    对于反馈报告所介绍的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提出理性和中肯建议。

    委员们建议,在农村,乡镇一级应多建立养老院、敬老院、幸福院等,对农村留守老人集中供养,如果能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则更好。多位委员强调,除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硬件建设,也一定要注重养老服务人才这个“软件”。

    委员们指出,近些年,大家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很重视,包括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个领域,但对养老服务人才这个“软件”谈论得比较少。因为养老服务业就业门槛比较低,养老服务领域并没有实行专业资格证制度,现在很多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还欠缺相关知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多位委员表示,要想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需要建立“一专两转”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专”是指加强学校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两转”是指把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转到养老服务专业;把在社会上已经就业的相关人才,进行养老服务培训后转为养老专业人才。

    修福金委员认为,应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推动专业培训机构和优质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养老服务人员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坚持持证上岗制度,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待遇,稳定养老服务队伍。

    需采取措施增强职业吸引力和确保从业人员稳定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多家养老院、养老机构面临护理和管理等专业人才奇缺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从人才教育的角度提出建议,国家在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时,能否像师范生的培养一样,在本、专科学校免学费培养养老服务专业的护理人才,鼓励学生报考养老相关专业。

    张苹英认为,今后,我国对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通过调研她了解到,现在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待遇低、工作辛苦等问题,职业吸引力不强。

    张苹英注意到反馈报告中有一组数据,即2015年,全国有88所高等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人数是2583人。“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学校招生人数不到30人。”

    张苹英说,这和她调研了解的情况比较吻合,有些院校虽然开办了相关专业,但报名的学生很少,有的是学生招到学校以后纷纷要求转专业。说明这个专业虽然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吸引力却不大,所以应该想办法增强专业和职业的吸引力。

    “待遇低、环境差带来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是制约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因素。”多位委员在审议时坦言道。“大家觉得在医院做护士,社会地位还不错。但如果在养老机构做护理,由于并没有统一的入门资格认证,导致他们在养老机构用工、薪资等方面并没有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指出,养老服务行业一直存在难招护理员和专业护理员缺乏的情况。他建议,除了加强培训外,政府还应通过支持推进医养结合的专业护理机构发展,从而确保从业人员的稳定。“如果在各地建立一两个专业的医院模式、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和社区医院的服务连接起来,住院病人可用医保结算,可一直住在护理院里,老人在这里就可以享受一直住到临终的‘一条龙’服务。这样,专业一些的护理院更容易吸纳各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实现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从而更好地推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易连军认为。

    专业和真情服务,才能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多位委员强调,只有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和真情的服务,才能让无论是选择居家、社区还是机构养老的老人真正满意。记者了解到,为破解农村老人养老难题,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委、县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支持下,2012年,衡水朗瑞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创办人李忠敏建起了朗瑞尔老年服务中心。这是衡水市第一家医疗与养老结合的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林东村的范士娟老人只有一个儿子,且常年外出务工。2013年,老人不慎摔断了腿,生活不能自理。如何照顾老人生活,成为困扰家人的一大难题。最后,家人让老人住进了朗瑞尔老年服务中心,“在这儿不但能吃好住好,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看护,我们放心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通养老机构不同,朗瑞尔老年服务中心成立的同时,还建立了武强县第一家民办综合性医院——朗瑞尔马头医院。医院按照二级甲等标准建设,与养老中心有宽敞的廊道衔接。老人平时能方便地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病情,能立即就诊。养老院还为老人们建立了健康档案,以便开展针对性治疗。

    在老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用专业和充满温情的服务营造出温馨的大家庭氛围,让每位老人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许多地方都已意识到培养养老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性,加快了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步伐。记者获悉,江西省正在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业人才,拟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训一万名以上养老护理员。

    (文/本刊记者 王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