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 【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7-29 0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目前,人才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未来,要通过多渠道增加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供给,注重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营造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等多措并举,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技术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但技术技能人才总量占比偏低且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占就业者的比重普遍在40%-50%。2018年,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仅占全体就业人员的22%,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数量占技术技能人才的比重不足30%,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不畅通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不够,难以实现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分别由不同职能部门管理,在双证融通、相互开放等方面仍存在障碍。此外,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比较突出。

  (三)职业教育办学基础能力薄弱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制度。此外,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仍存在,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还不高,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二、未来时期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及缺口分析

  (一)从人才供给看:供给总量逐年增加,供给质量稳步提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将快速发展,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总量和结构问题将有所改观。预测表明,2019-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总量将由1.85亿人增至约3.43亿人。

  从供给结构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量,2035年供给量将超过1.45亿人,期间年均增长超过470万人。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量,2035年将超过1.56亿人,期间年均增长超过420万人。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量,2035年供给量不足5500万人,期间年均增长仅25万人。可见,未来时期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在逐年增加,这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的“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职业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思路相吻合。

  (二)从人才需求看:需求总量更加强劲,需求结构日益分化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加强劲。预测表明,2019-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将由1.99亿人增至3.56亿人。

  从需求结构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2035年需求量将超过1.4亿人,期间年均增长超过450万人。中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2035年需求量将超过1.4亿人,期间年均增长近350万人。初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2035年需求量不足7200万人,期间年均增长仅120万人。可见,未来时期,我国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这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符合。

  (三)从供需缺口看:缺口率趋于收窄,结构性短缺突出

  从供需缺口看,2019-2035年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总量缺口区间为1246万人-1402万人,年均缺口在1300万人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从缺口率(技术技能人才缺口量/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来看,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率在逐步缩小,缺口率从2019年的7%将逐步缩小到2035年的3.85%。这表明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开始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的增长在满足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需求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存量短缺,反映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率也在不断收窄,部分行业中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状况将会有所缓解。

  

图1 2019-2035年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及缺口预测

  数据说明:2019-2035数据是预测数据,预测依据为《中国技能人才抽样调查数据(2005)》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

  从供需的结构匹配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计算表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2019-2035年期间均为短缺,年均缺口超过700万人,且总体呈现缺口逐年增大趋势;中级技术技能人才在此期间同样短缺,年均缺口690万人,但缺口呈现明显的缩小态势;初级技术技能人才总体已呈现供大于需,年均过剩100万人左右。可以看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技术技能等级越高的劳动力缺口越大,中级技术技能的劳动力供需矛盾逐渐开始缓解,而初级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并开始出现供大于求。这表明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层次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也对我们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需要供需双侧精准发力

  (一)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多渠道增加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供给

  一是政府要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落实高职、中职生均拨款政策,并根据办学规模和教学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做到投入与普通教育标准大体相当。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比例,地方财政注重保日常运转,中央财政注重支持改革和加强薄弱环节,确保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占比逐年上升。

  二是企业要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定期技能培训制度,通过资助、补贴、设立基金、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三是职业院校要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完善招生机制,建立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高中)统一招生平台,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扩大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供给。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习衔接渠道,实现中高职贯通、普职融通。

  (二)紧跟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注重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是进一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布局。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地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二是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技术技能学科专业体系。全面改善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赋予职业院校充分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自主权,科学合理设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完善专业随着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注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前瞻性,使职业教育专业主动适应新技术、新标准和新需求,从总体上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适配程度。

  三是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

  (三)加快实施正向激励政策,营造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一是不断改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岗位吸引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导向作用,设立“国家大国工匠奖章”,增加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项的推荐名额,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走技术技能成才道路。

  二是完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实行高技能领军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企业制定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三是抓紧清理针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性政策。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认定的制度,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拓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一是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术技能评价,倡导构建社会化技术技能鉴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的职业(工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由行政主管部门为合格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可以由企业向合格人员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明,在企业内部认可其技术等级水平,兑现相关福利待遇。

  二是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完善技术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技术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动态调整机制,在接受社会、行业和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定期对技术技能标准进行调整。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促进各类资历互认转换。

  三是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进一步突破比例、学历、资历、年龄和身份限制,建立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凭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获得科学评价并得到合理使用的制度。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重视涉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的作用。

  (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政策体系

  一是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进政策。设立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简化人才来华工作的相关流程。抓住美国收紧对其他国家高层次人才签证的机会,柔性汇聚全球技术技能人才资源。对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落实相关待遇,为吸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来华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建立中国特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移民政策体系。构建系统的人才移民体系,完善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构成的递进的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非常规移民、亲属移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进提供法律保障。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进评估,围绕技能等级、学历、专长、工作经历等维度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移民计分制度。

  三是健全引才工作服务平台。制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专属的就业政策,完善薪资、升迁、调动、继续教育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举措,解决引进人才任职、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建立统一的、标准的、开放的技术技能人才资源市场,促进引进技术技能人才流动更加自由、有序。建立以市场驱动为主的人才供需反馈机制,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业园区等组织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市场为海外人才的引进和配置提供平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