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怀疑另一半出轨?小心被这一件事困住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出轨了男朋友 总怀疑另一半出轨?小心被这一件事困住了

总怀疑另一半出轨?小心被这一件事困住了

2024-07-09 2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陈霖 丁香医生

这里是丁香医生新上线的晚间档栏目「心理话」第 6 期。

我们邀请了具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来解答大家生活中遇到的情绪、情感、家庭关系等问题。

提问:老师,我总觉得另一半对我忽冷忽热,甚至怀疑他出轨。对方被我搞得也很不耐烦。是我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你最近给我发的信息冷淡了许多?」

「昨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若是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频繁地质疑另一半,可能真的会让对方变成自己担心、讨厌的模样。

为什么?因为我们会被投射性认同给困住。

一、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投射,是指将自身难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质或行为部分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心理。

比如说:

一个非常自卑的人,时常表现出自己很有能力的样子,从而避免感受到别人看轻他的痛苦。

正因为他自己投射「别人贬低自己」的信息,所以他总是感觉到别人看不起他。

事实却是,根本没有人在意他。

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或做出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

投射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会产生暗示,但被投射者在不断地暗示之后,会开始按照投射者的暗示产生相应的想法、行为等。

比如说:

一个从小和母亲分离的人,非常渴望亲密,又害怕亲密带来的风险,会预期 「大家都不可信」。

于是,在和伴侣相处时, ta 会表现出很多行为,将 「对方不可信」 的信息投射到伴侣身上。

长期如此,对方受不了离开了,这个人便会认为是验证了自己的预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二、投射性认同

是怎么「催眠」伴侣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投射性认同」 是人在关系里验证自己原来的投射。

举个例子,一位女性因为小时候父亲的缺失、母亲的忽视,她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男性的依赖与信任,缺少从男性那里获得帮助的经验。

当她结婚后,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的丈夫是靠不住的,她必须依靠自己努力奋斗,坚强独立。

因此,她可能会表现出很多的行为方式,将 「丈夫不可靠」 这个信息投射到丈夫身上。

比如:

努力奋斗,让自己的能力很强;

不管丈夫做什么,她都觉得不满意,从而削弱丈夫在家庭中的功能;

当她在生活中遇上困难时,她不相信可以得到来自丈夫的帮助;

丈夫所取得的成绩她无意识中会否认其价值,等等。

正是这些行为,使得丈夫慢慢地在妻子的「催眠」下,认为自己对她而言可有可无。

于是,妻子就越来越感觉到丈夫无法依靠的恐惧,也觉得自己当初认为 「丈夫不可靠」 的这个想法是对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三、利用好投射性认同

让亲密关系更亲密

亲密关系中,习惯了幸福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爱;而习惯了不幸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恨。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投射性认同,能够 「利用」 好投射性认同,让亲密关系更加亲密?

1. 自我觉察

首先,自我觉察是最重要的。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应该不断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来意识到自己是否在使用投射性认同建构关系。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亲密关系中重复着相似的情景(比如:总是容易被抛弃、总是对伴侣的某种行为感到不满等),你也许可以想想看,这些情绪或者行为的背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活动是什么。

是担心自己被抛弃?是害怕伴侣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还可以想一想,这些想法和行为是否和早年与父母相处时的情景相关,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2. 放下 「胜负欲」

当亲密关系中遇到冲突时,投射者会想要 「赢得」 冲突。

若是发现自己是 「投射者」 时,应该认识到关系中没有绝对的输赢。

理想的两性关系亲密关系并不是两个人合二为一,爱情中没有谁必须来主导关系,多把 「我们」 当成 「我和你」,在相互照顾之中独立成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 反其道而行之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防御机制,投射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满。

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利用 「好」 的投射来 「暗示」 对方。

比如希望丈夫多陪伴孩子,可以主动地和丈夫说 「宝宝需要爸爸」「宝宝喜欢和爸爸玩,你看刚才陪他玩骑马,他笑得多开心,只有和爸爸玩才会这么高兴」。

通过有意识地 「投射」 正面的评价,可以让对方越来越懂得你内心真正的需求,使亲密关系更加亲密。

沉浸在「投射性认同」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但亲密关系中不应该让对方成为自己,或者一味地否定自己。点进我的主页,和我一起探索如何在爱中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吧。

参考文献

[1] 杨韶刚. 精神的追求—神秘的荣格 [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2](美) 谢尔登・卡什丹. 鲁小华译.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 周丽芳, 吕英军。投射性认同对健全人格形成的意义 [J]. 求索, 2010 (12):99-100.

[4] 王文娟. 从投射性认同角度谈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 [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 (07):55-58.

[5] 谢金凤. 浅析客体关系中投射性认同类型的识别 [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28 (06):26-30.

策划 犀圆

监制 Murphy

封面图来源 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