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家长打扫教室,谁省了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们可以怎样打扫学校 动员家长打扫教室,谁省了心?

动员家长打扫教室,谁省了心?

2024-07-13 1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有网友贴出群聊截图,表示孩子所在班级要对教室进行卫生大扫除,需要三名家长协助,请有时间的家长朋友接龙。对此,有媒体发起#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讨论,目前已吸引近3万人参与。绝大多数网友都质疑:为什么教室卫生要家长来打扫?

以“家长打扫教室”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搜索,不难发现类似新闻和讨论并非个例。在有的家长群里,面对学校征集“志愿者”的要求,家长争相报名。也有家长群面对类似诉求陷入尴尬的沉默,最后还是有家长自告奋勇,提出团购钟点工服务,各家平摊费用——教室卫生,最终成了用钱解决的事儿。还有人提出,为什么不由学校聘请清洁工打扫教室卫生呢?如此,既解放了家长,也省去了老师动员的麻烦。

但是,打扫教室卫生,真的只是“谁来干活儿”的事儿吗?绝大多数成年人,在学校里都有参加大扫除和日常打扫的经历。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这也是在校期间少数与“学业”无关的校园活动之一。在不少青春题材影视剧中,打扫教室也是一种常见情境。不夸张地说,打扫教室卫生,构成了我们成长记忆的一部分。网友在评价教室卫生该由谁打扫的问题时,也常常感慨如果当年的自己不参加校园劳动,“仿佛都像缺了点什么”。

更重要的是,学生打扫教室,正是身边的劳动教育。坦率地说,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尚未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由于身体局限,也承担不了太繁重、太复杂的劳动任务。教室的地面该怎么扫、怎么拖,玻璃窗该怎么擦,对孩子来说都需要学习。回想起来,当年哪怕一整个班的同学都参加大扫除,折腾小半个下午的时光,成果也未必完美,老师检查起来总还能找到卫生死角。

这正是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意义所在。离开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学校是未成年人独立成长和社会化的起锚地。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求“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对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要求则是“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不难看出,维护教室和校园卫生,是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

中小学班级教室通常固定,学生参与班级卫生维护,能获得改善身边卫生环境的成就感。上了大学以后,因为大学教学场所的流动性,大学生打扫教室的机会反而少了。就劳动教育的角度而言,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需要完成的劳动任务更多更具体,教室卫生由专门的清洁人员完成更合适。由此看来,要求中小学生打扫教室,也并非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当“劳动力”。

就此而言,安排学生家长进学校打扫教室,就跟家长替孩子完成作业一样,属于一种“越俎代庖”。那么,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什么还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是担心学生完不成打扫教室的任务,是认为家长更容易“差遣”,还是觉得让学生打扫教室占用教学时间?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对劳动教育的忽视。

平心而论,让低龄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教师不见得“省心”。告诉孩子怎么扫地、怎么拿拖把,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耐心,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但是,该担的责任必须要担。随着教育部门把劳动教育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社会也逐渐意识到青少年劳动技能匮乏的问题。教师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有义务和责任指导学生进行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成长,在清洁和美化校园环境中,收获健全的劳动技能与完善的人格品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