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都乡村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10-02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成都大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之际

王雪娟 付远书

成都4500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源于中华文明,特色鲜明的天府文化,奠定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底蕴和基石。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2019年初,成都市委全会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出了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作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城三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成都快马加鞭踏上了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的征程。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都紧紧围绕“三城三都”建设,传承弘扬天府文化,彰显烟火成都独特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从大美天府绿道到时尚太古里,从宽窄巷子的温情“快闪”到竹艺村的秘境探幽,瞄准目标,争创一流。“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每一个荣誉加持,都见证着这座城市文旅发展的铿锵步履。

冬虽至,成都仍是一派金黄。潇潇落下的银杏叶飘过杜甫草堂,拂过城市音乐厅,盘旋在非遗博览园上空,缓缓飞入游客的镜头,躺进音乐家的琴盒,跌落在诗人的手稿旁,温暖了烟火成都的冬天,见证了文旅融合不平凡的一年。

仅2020年12月,成渝地区文旅公服及产品采购大会、第四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第26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等多项大型活动在蓉集中举办。而此前不久,“住在公园城市”2020年成都酒店业全球招商推介活动、“创意成都,美好生活”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相继举行……一个个让市民骄傲、让游客舒心的生动场景,折射出成都弘扬天府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心与担当。

善弈者谋势。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既是使命担当,也是难得机遇。时不我待,新时代的成都文旅人正快马加鞭奔赴这一时代命题。

文旅强劲复苏

为后疫情时代重振探寻答案

▲成都全国首创“公共文化服务超市”,让更多优质文旅公共服务和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视野,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旅公共服务的活力。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成都文旅通过多种手段与政策扶持,强经济、稳民生,持续迎来一个又一个复苏小高峰。

2020年入夏以来,每晚华灯初上,在成都知名的春熙路商圈,文创市集点亮了夜间经济。

在相隔不到100公里的都江堰融创文旅城雪世界,走进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立即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恨不得马上驭雪飞驰,点燃速度与激情……自2020年9月开城,这里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50万人次,成为西南地区又一旅游新地标。

在全国游客向往的名单里,成都的热度从未退却,文旅行业迅速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了活力。2020年8月携程发布的《跨省游恢复满月人气报告》显示,“跨省游”恢复后,“安全、安心、安逸”的成都当即成为时下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成都成为西南地区旅游“人气王”的过程,恰似杜甫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场“文旅喜雨”。在后疫情时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成都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将文旅的低频消费向高频转化。

2020年2月以来,成都相继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成都市促进旅游业加快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企业服务专班行动,安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金1600余万元着力解决企业金融贷款、税务减免等问题。这一系列举措,支持文旅企业走出困境、恢复正常发展,在保障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强化财政精准纾困的同时,还帮助55家文旅企业达成了1.3亿元的贷款融资意向。

另一方面则是千方百计促消费、重振文化旅游信心。其间,约2亿元的文旅消费券的发放和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的发布都在清晰地向市民游客传递文旅复苏的成都声音。

危中寻机,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成都大力引导和推动文旅企业丰富在线文旅“云产品”供给,培育文旅“云消费”业态,截至2020年8月,开展各类线上文旅活动1.8万余场,累计线上点击量达2388万余次。咪咕线上音乐用户数量快速上升到1亿,较疫前增长46%,产值同比增长75.9%。

把握疫情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成都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定制游、研学游等新产品新线路,打造出了一批A级林盘景区和乡村旅游体验地。邛崃市茶兰景区椒兰山房,2020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4万人次,同比增长240%;都江堰市川西音乐林盘,2020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66.67%;鱼凫湿地的“心语星宿·泡泡屋”民宿2020年7月出租率达到100%……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呈现了成都乡村旅游疫后复苏的强劲态势。

与此同时,2020天府古镇旅游节、2020天府绿道休闲旅游节、首届成都夏季熊猫冰雪节、首届天府芙蓉园国际灯彩节、首届成都青岛啤酒节、2020年成都酒店业全球招商推介活动等一系列文旅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新一轮的文旅产业增长。疫后的成都,不断探索以更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更多样的文旅场景营造,激发文旅消费,推动行业复苏,成为融入国内大循环的生动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至9月,成都全市接待游客13295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1784亿余元,分别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第二。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成都接待总人数为2083万,超过2019年黄金周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262亿元,同比恢复80.1%。根据第三方数据,成都假日旅游人气榜排名全国第二、年轻游客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排名全国第一、夜游热度排名全国第一。

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路上,成都正在为疫情下的全球文化旅游业重振探寻答案。

聚焦“三城三都”

向世界文化名城迈出坚实步伐

日前举行的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专场活动上,成都同时发布了“三城三都”政策机会清单、投资机会清单、100个新场景清单和100个新产品清单。作为长远之策和“金字招牌”,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的建设速度不断刷新。

用人文素养规划建设城市,用美学艺术管理营造城市,一路上,凝聚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步伐愈发矫健。

【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进程中,一个个生动的范例、一个个新鲜的场景,正诉说着成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成都目前拥有154家博物馆,其中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成都蓝顶美术馆、何多苓美术馆等众多时尚文艺场所已成为各具特色的网红打卡地。各具特色的文博艺术空间颇受欢迎,到成都“刷展”已成为市民、游客旅游休闲的一部分。

音乐正成为吸引游客到成都旅游的原动力。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歌词中的玉林路、小酒馆已成为许多“Z世代”来成都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成都大力繁荣演艺创作,通过文旅融合丰富城市旅游品质。2019年,成都共计举办1700余场音乐活动,中国音乐金钟奖、草莓音乐节、《红磨坊》《泱泱国风》《猫》……世界知名乐团、经典作品和全球流行音乐、电音音乐纷纷将成都作为优选演出目的地。与此同时,成都还创作孵化出一大批优秀文化剧(节)目,填补了市场空白,延长夜间经济旅游全产业链,成为吸引游客来蓉的一大亮点。

成都是中国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近两年,成都活化传统文化,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逐渐走出一条新路子,使乡村不仅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文化家园,还成为全市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战旗村、明月村、竹艺村、南岸美村、依田桃源、稻香渔歌,一个个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乡村样本,是成都乡村振兴,走向国际化、品质化的生动实践。其中,蒲江明月村以“文创+”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使农民得到了实惠。2019年,明月村接待游客34万人次,文旅产业收入超1亿元,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和“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游客来蓉的“玩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博物馆旅游、书店茶肆旅游、民宿休闲旅游、遗产观光旅游、美食品鉴旅游……在成都,多元的文旅融合正在释放城市生活美学的独特韵味。

天府文化,烟火成都。九眼桥的美,兰桂坊的魅,小通巷、魁星楼的深夜食堂,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通过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都正从酒吧、餐饮夜间经济的1.0版本,升级到艺术、文创、文博、赛事等新兴消费业态的2.0夜游版图。

“老成都、蜀都味”天府文化示范区的打造让历史文化“活在了当下”。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枣子巷、420工业文旅街区,成都的老街道正在通过文旅融合焕发城市街区生机活力。

全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层层蔓延,将沿线A级景区、农田、乡村、川西林盘、文化地标、古镇寓居、乡村民宿等串联成网。成都这座有着4500年历史的文化老城,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绿道这幅卷轴徐徐展开,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和国际音乐之都】

当“三城三都”建设真正深入到市民生活,会自发适应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催生新的城市画像。

文化创意和音乐是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两笔。

2018年,“二十四伎乐”文物在舞台上被成功“复活”,以“二十四伎乐”石刻为蓝本创编的大型国乐观念剧《伎乐·24》亮相后,曾掀起一股优美的成都新国风;2019年,由可可豆创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创造了破50亿元票房的优秀成绩,再次擦亮了成都文创的金字招牌;2020年,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4天时间吸引国内外600余家创意设计机构、1.4万余件创意设计作品参展;建川博物馆文创市集、成都东郊记忆、川影“电影电视文创城”等文创产业新场景不断形成……成都“世界文创名城”再添新场景。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到“质”的关键跃升期,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迭代更新的发展特征。

国际经典有了成都舞台。随着云端·天府音乐厅、成都城市音乐厅和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一系列高规格音乐场馆相继建成投用,成都有了引以为豪的世界一流音乐新地标。目前,成都全市已有大中型音乐厅、剧场37个,音乐主题酒吧等小型场馆超1000个。强大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及“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来蓉举办。

“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快步向前。“十三五”期间,成都音乐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7%。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459.8亿元,占GDP比重9%,较2015年增长193%。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4663.5亿元,旅游总人次达2.8亿,分别较2015年增长129%、46.6%。

▲位于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开馆不到4年,以一场又一场重磅展览迎来1000万位观众到访。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节假日必去打卡的地方。

“文化民生”滋润心田

融入重大战略文旅一马当先

一座城市最好的风景是文化的绽放。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正在走一条融合发展之路。这一路上,秉承初心,推动天府文化在新时代花繁果硕,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2020年10月23日,由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舞剧《努力餐》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该剧用鲜明的地方语汇和浓郁的巴蜀意韵,向外界传递出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川剧《尘埃落定》《落下闳》、舞蹈《英姿》、京剧《陈毅回川》等一个个顺应时代的“成都造”舞台艺术作品成为引领、鞭策天府文化攀原登峰的“起爆剂”。

2019年,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指出,要让“天府文化蕴含的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乐观包容的气度胸襟,友善公益的大爱情怀成为全市人民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这再次升华了弘扬天府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接踵而至。

成都市文化馆首创“公共文化服务超市”,“街头艺术表演”项目更是用两年时间让公共文化服务突破以往阵地式的服务模式,原有自守“一亩三分地”的固定场所逐渐走向大街小巷;成都图书馆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域内第三代社保卡公共图书馆免注册借阅服务,还联合告别“孤读”时代,实现了成、德、眉、资四地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成都博物馆开馆以来通过一场又一场重磅展览迎来1000万位观众到访……目前,成都已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所免费错时延时开放。增建233个基层文化设施,打造71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6.9万场,惠及城乡群众7429.83万人次。

新时代弘扬天府文化,绝不能故步自封,要坚持探索成渝经济“双循环”城市群新格局。一个多月前,“成渝地·巴蜀情”2020年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及产品采购大会暨成都市第三届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超市活动完美收官。为期3天的活动里,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317家参展商携带890个项目齐聚蓉城,签约意向项目达3700个,签约意向金额达3856.83万元。以公共文化为缩影窥见的“双城记”正在不断释放新能量,增添新动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成都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天府文化中心·东华门遗址公园、川剧艺术中心等“十大文化设施新地标”或投入使用,或加紧建设;“百个文旅融合新项目”全力推进;太古里、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崇州竹艺村等“千处‘新旅游·潮成都’城市消费新场景”盛装迎客,天府成都,好一派火热场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一代文旅人正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已做好了准备。

▲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舞剧《努力餐》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该剧用鲜明的地方语汇和浓郁的巴蜀意韵,向外界传递出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烟火成都,天府文化。成都长期致力于文旅经济消费场景的打造及培育,形成丰富的夜间文旅消费体系。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