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梁实走出考场称:数学考得不好,前面选择填空感觉还可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功的高考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高考钉子户梁实走出考场称:数学考得不好,前面选择填空感觉还可以。

高考钉子户梁实走出考场称:数学考得不好,前面选择填空感觉还可以。

#高考钉子户梁实走出考场称:数学考得不好,前面选择填空感觉还可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考之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想必问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已经是第N次走进考场了。比如,56岁的梁实,这将是他第27次参加高考;广西的唐尚珺则是第15次参加高考……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高考故事。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

一帆风顺,不是人生

每年6月,与高考热度一同进入人们视线还有一个名字“梁实”。56岁的他,今年第27次向高考发起冲锋。网友们喜欢给他起一些外号——“现代版范进”“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等。

6月7日,2023高考第一天,四川成都高考钉子户梁实愁眉苦脸走出考场称:数学考得不好,前面选择填空感觉还可以。

△正在做考前复习练习题的梁实。朱高祥/摄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为什么要考那么多年。“最开始参加高考,是为了一个好前程,现在不存在这种想法了,毕竟读完大学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个愿望。”梁实说。

“一帆风顺,不是人生。”哪一次是最后一次高考,梁实并没有设定终点,他说:“没有期限,哪天考不动了就投降了,否则不会投降!”

迎来第15次高考唐尚珺: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6月6日,唐尚珺发博,为即将举行的2023高考加油。据中国新闻网,2009年,唐尚珺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高考,今年是他复读的第14年,也是他参加的第15次高考。

从最初2009年考试的372分,到去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护理学院录取,唐尚珺的成绩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在这十几年间,他也曾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录取,但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放弃,准备“来年再战”。

唐尚珺的微博认证写着: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但是他否认自己对清华的执着,称这个认证是微博的工作人员建议的。对于清华大学,他是向往的,因为在他几岁时,他的父亲曾跟他讲过同村人考上清华的故事。他还认为,清华大学是国内理科生最好的选择。

但600分和清华大学还有一段距离,唐尚珺一直在靠近,始终没有到达。

一个农村小伙,十余次奋战高考,能给他人带来什么?在纪录片《高十》导演何汉立的话里,或许能窥见一点答案。何汉立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亦是他多年的好友,他表示自己和唐都在偏远农村长大,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很能理解唐,“那个时候,大家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人引导,农村孩子的出路,要么打工,要么读书”。

银川51岁大龄考生马立华:

我想陪儿子一起考试

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上午,在银川一中考点等待安检的考生中,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马立华非常显眼。

今年51岁的马立华并不是帮孩子排队的家长,而是要和儿子一起走进考场的大龄考生。

“儿子今年高考,我想陪他一起考试,就作为社会考生报了。”

马立华的儿子在银川一中就读,今年参加高考,为了陪伴儿子,他备考了3个月,还参加了模拟考试,他的目标是总分能上200分。

有意思的是,他和儿子被分到了一个考点,他在18考场,儿子在30考场。不过,父子俩并没有一起排队等待安检,儿子已经先于他进入考点。

马立华告诉记者,30多年前他参加过高考,进入大专学习。此次备考中,他感觉现在的高考题涉及面更广,更加有挑战。

“儿子的学习不错,希望有我的陪伴他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马立华说。

时隔14年再次参加高考生张路:

弥补当年的遗憾,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来自六安霍邱的张路今年已经35岁了,为追大学梦,让人生不留遗憾,6月7日,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

“我今年已经35岁了,上一次高考是2009年的时候,这14年过去了,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又来参加人生第二次高考。”张路说。

为什么要再战高考?张路表示,当年不懂事,没有好好学习,“这十几年来,边工作边自学,今年又选择再来参加一次(高考),也是想弥补当年的遗憾,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35岁的年纪再次参加高考,家人是否支持呢?张路说,小孩给他很大的信心,给他加油。“不管结果怎样,我觉得自己也尽力了,努力过就行。”

她49岁上大一:

相比我所取得的,这点痛并不算什么

人生不设限,48岁参加高考,49岁圆梦成为大一新生!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杨玉江冲上热搜。

只为圆大学梦,杨玉江从小就喜欢绘画。但由于出生在小山沟,条件十分有限,成年后又忙于生计,儿时梦想一直没有机会实现。2020年,她的儿子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静下心来的时候,她开始思考、规划自己的后半生,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她决定开启求学之路,开始追梦之旅。

70后的她放下书包已经30多年,如果要高考一切要从零开始。整理学习资料,咨询高考政策,开始集中备考……她和同学们一样背起行囊,开展集训上课,从来不敢打盹,生怕错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文化课的基础接近零,于是她就在家学习,找家教、上网课,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睡觉,课程排得满满。将近两年的时间,她每天处于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中,这对于这个年龄的她来说过于辛苦,但她却说:“相比我所取得的,这点痛并不算什么。”

就这样,49岁的杨玉江坚持了下来,一点一滴的学习,一天一天的积累,终于在2022年,顺利被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录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