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焕新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戏曲的四大行当是什么 戏曲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焕新彩

戏曲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焕新彩

2023-06-27 2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畅彤 王煜 赵莉)6月12日,2023年乌鲁木齐戏曲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戏迷乐·京剧进校园成果展演》在乌鲁木齐京剧院举行,全市部分戏曲传习挂牌学校的同学们登上舞台一展风采。

6月12日,乌鲁木齐京剧院里,全市各戏曲艺术传习学校举行成果展演,展现乌鲁木齐市少年儿童传承戏曲艺术的最新成果。记者王畅彤 赵莉摄

  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党支部书记郭永红介绍,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一直以传承戏曲艺术为己任,今年3月以来,剧团在全市各高校、中学、小学举行了一系列“京剧进校园”活动,累计20余场次,在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演出,以体验戏曲化妆、现场示范、后台观看演员如何穿戴戏曲服饰等活动,掀起了一阵京剧传统文化魅力旋风。

  另一方面,剧团积极开展本土梯次性人才培养,与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签订校团合作框架协议,在戏曲人才培养、师生实习实践、艺术创作等方面深度合作,为京剧团有效输送人才。

乌鲁木齐市第3中学学生演绎《杨门女将·探谷》。记者赵莉摄

  此外,剧团将乌鲁木齐市第20中学、新疆艺术学院附中戏曲教学部等4所学校打造成新的戏曲传习基地。并多次派出专业文艺工作者赴原有戏曲传习学校,让戏曲进校园,以文化润童心。

  “无论是从政府推广角度,还是群众基础的打造方面,传统戏曲文化都在慢慢浸润新疆大地,我们希望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让群众有兴趣听,让演员有兴趣钻研,向社会普及戏曲艺术,让所有人对中华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郭永红说。

  由戏曲爱上历史,戏中人成为偶像

演出现场,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小学部学生叶尔阿乐·居马江扮上了花脸,缓缓登上舞台,一开嗓便赢得满堂彩。

  在京剧《铡美案》选段中他饰演包青天,很难想象,他仅仅在学校的京剧社团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便能做到如此精彩的呈现。

在后台化妆间内,小演员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戏曲妆扮。记者赵莉摄

  “学习京剧、在脸上画上不同图案和颜色很有趣!”今年12岁的叶尔阿乐·居马江虽然接触京剧时间并不长,但他不怯场、嗓音条件也很好,让老师在日常的练习中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孩子。

  为了能够完全理解角色,叶尔阿乐·居马江在课余时间也看了许多京剧演出的视频,一遍遍地模仿练习。

  “演包公,我就好奇包公生活的时代是怎么样的,然后就去找历史书看,渐渐地就喜欢上了看历史类图书。”叶尔阿乐·居马江告诉记者,在这一年多里,“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变法”、“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他铭记于心,潜移默化中,他将包青天作为了自己的偶像。“包公正义、刚直,他行得端坐得正,捍卫公平不畏强权,是我学习的榜样。”

乌鲁木齐市第56小学学生表演秦腔《大家喜欢》。记者赵莉摄

  在展演现场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故事了然于心,精忠报国的岳飞、保家卫国的穆桂英、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这些人物形象,在被孩子们演绎的同时,也慢慢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内心。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特别是经典剧目,都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核心,我觉得让孩子们接触戏曲艺术,对于他们树立人生理想,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之才是有积极作用的。”市第116中学京剧社团指导老师王立靖说,戏曲一直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双减”工作落地,学校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校园京剧社团丰富的活动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如今已经有近百名成员,孩子学习戏曲的兴趣浓厚,戏曲文化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演中,市第122小学、80小学、3中、113中、116中小学部演出《京剧联唱》,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一展京剧扮相之美;市第41小学(观园路校区)选送京剧《卖水》选段小演员扮相可人,灵动轻盈;市第12中学选送京剧串烧《粉墨春秋》,将唐宋名人故事娓娓道来,历史韵味浓厚......

  系列演出展现出了乌鲁木齐市各戏曲传习学校对于戏曲艺术的重视与生动传承,授课老师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也影响着孩子们对待戏曲的态度。

市第38中学学生演出戏歌京剧舞蹈《我爱你中国》。记者王畅彤摄

  演出结束后,乌鲁木齐京剧院排练厅里,市第38中学学生苏麦亚·阿卜杜赛麦提和伙伴们依然在进行戏歌京剧舞蹈《我爱你中国》的排练,以求将剧目在下次演出时打磨得更好。

  一板一眼、一行一止,未曾出声先动情——“你们要会用眼神,眼中有戏……”排练厅里,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徐楠指导着同学们。

  徐楠介绍,据《中国戏曲志·新疆卷》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新疆人就以清唱京剧为乐。到了清末,在新疆境内正式开始出现了“吉利班”“天利班”“华侨班”等京剧戏班。1949年以后,得益于一批享誉国内的著名京剧艺术家,如马占良、张丽娟、王煦苹、楼亚儒、于鸣奎、罗惠兰等登上了新疆的京剧舞台,新疆京剧获得空前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传戏授课,为的就是以戏为引,把戏曲艺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通过戏中的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孩子们的内心。

  老师认真教,同学们更是认真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教育我们要精益求精,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苏麦亚·阿卜杜赛麦提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常常邀请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的专业老师们来指导大家。

乌鲁木齐市第38中学学生表演戏歌京剧舞蹈《我爱你中国》。记者赵莉摄

  在戏剧课上,学生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先从基础学起,认真揣摩各自饰演的人物和所穿行头的名称,然后学习手、眼、身、法、步等简单的戏曲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戏曲。

  苏麦亚·阿卜杜赛麦提说:“我参加学校的戏曲社团学会了唱京剧、秦腔和黄梅戏等,在学唱过程中我了解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传承的魅力。让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学校学习戏曲对我的文学素养提高也有帮助,京剧的剧本是文言文,在穿上戏服自己体验剧情,带着兴趣去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文言文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麦亚·阿卜杜赛麦提还受到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瑛老师的指导,老师告诉她:中华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把国粹传承弘扬发展下去。

  苏麦亚·阿卜杜赛麦提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她说:“我会一直坚持学下去,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优秀的京剧演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的国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