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台发展及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戏台宽度 明清戏台发展及特点

明清戏台发展及特点

2024-07-04 0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俊芳

戏台,是中国戏曲文化系统传承下的一种建筑艺术载体,其不仅见证了中国传统民族戏曲观赏演出的精彩发展过程,而且还自觉性地承载了中国传统民族戏曲的各种艺术表现形态及其与观演之间的关系。戏台历经风雨沧桑,从最早的中式大型戏台到近代大型中式剧场和众多的大型现代化和流动小型中式戏台依次出现,展现出了当代中国戏曲的时代发展变化和一种历史性轨迹。戏台建筑在明清时代的建设堪称空前绝后,时至今日成为宝贵的文物古迹。

中国戏台不仅是展示我国传统戏剧戏曲艺术表演活动场所和我国戏曲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同时也已经成为保存我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既要传承它的文化精神,又要做好戏台文物保护工作。由于山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悠久的戏曲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底蕴,现存于山西境内的新式戏台多达1000余座,时代范围囊括金、元、明、清,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作为文物工作的研究者和保护者,应该从已留存的戏台当中发掘更多的文化元素,并将现有的这些珍贵的戏台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下去,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研究,对我国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戏台发展概括

中国古戏台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代表,其在艺术形式中展现出来的绚丽多姿和艺术辉煌为它在古代建筑物中奠定了一定基础。在现代戏台的形制固定化以及演变发展过程中,戏台群的形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古露台、戏亭到戏台形制演变成熟的现代庙台,并由最早期开始的四面观到三面观进行过渡,再到最后的一面观逐渐演变。最初的两个小型露台子的建筑结构即在整座大殿前面分别使用两块小型砖石互相连接起并建造一方形的小型露台子,和整个殿基齐高直接独立相连,到了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后期成为一个独立的露台建筑结构个体。后期音乐舞台楼阁戏亭的整体建筑结构发展独立于古代音乐庭院戏台建筑结构中的其他庭院建筑,戏台戏亭结构就是采用了古代音乐舞台楼阁的建筑结构形式,为三层高的木构亭式大型音乐舞台,平面大致上是呈一个个的正方形,三层戏楼四面之间有小小的围墙,正面顶部有门窗可当作一个戏台前场口,有前台后场口和戏台后场之分,戏台戏亭建筑结构整体上的戏台建筑整体结构就是呈“井”的一个十字形作为整体建筑架构,这个在古时候的“戏亭”依旧保存有对“庙宇”的一定历史依赖性,在功能上、色彩上没有大的改变。明清时期,“观戏”已经成为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文化内容,所以在明代戏台建筑的结构设计、变化上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改进,同时在明代戏曲观演者的关系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明清时代是戏台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安定的生活环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戏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

明清戏台发展过程及特征

明清戏台大多依旧是神庙戏台样式,但是在结构上随着戏曲的要求和文化的发展,实际的环境和人们的需要逐步进行了改变。明清时期神庙戏台虽然据说最初定型于北宋直至金元,但是在明清这个时期真正将其发扬光大,在明清时期戏台的内部整体建筑结构发生了一定的重大技术变化,从而由过去的亭榭式明清戏台整体建筑及其结构样式改成了一个戏台整体平面为半圆或长方形的大型明清殿堂式戏台建筑,这也就是从半圆的正方形建筑到戏台整体为半长方形的一个明清戏台及其整体内部建筑及其架构的重大技术过渡和建筑技术上的改变,同时明清戏台的入口逐渐扩大加宽,舞台墙的进深逐渐扩大缩小,在整个明清舞台上再次重新进行了固定式和双层隔扇式的大型砖木戏台墙,此时前后台正式完全可以分开,这也就是明清时期戏台及其建筑技术发展中“质”的重大结构改变与建筑技术上的飞跃,至此,明清这段时期戏台作为单座式的戏台及其内部建筑整体结构、形制又逐渐重新发展出并呈现出多种戏台建筑结构样式。

双幢竖联式戏台是泛指兩重戏台建筑前后戏台连结,前为前戏台口、后为后台戏房。两者整合后的戏台由两者整合构成,并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合戏台。在这里最早的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戏台建筑即山西晋祠水镜台。晋祠水镜台是山西现存较大的明清两代戏台,其分为前后戏台两个部分,从戏台建筑结构形制角度来看,后台为明代时期建造,前台顶部是清代以后补充和改建的台式建筑。山西晋祠水镜台的整体戏台建筑设计为在后前台上各立十二根明柱用以支撑砖木卷棚式戏台屋顶,周围还添加各种木雕装饰,制作戏台工艺精细。而前后台则在台身四角各设立柱,有两面方形围廊与整个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分别设置了上下场厅大门,中以一块木板将门隔开,上面高悬“水镜台”横匾。台基平均高出建筑地面1.3米,前沿设有排列六十平方公分高的石方形望柱,嵌入一块石勾栏,将前后两戏台围一周,使整个戏台建筑浑然一体。水镜台在整体建筑设计艺术上,可圈可点,是楼、是台、是殿、也是阁,融四种古代建筑风格于成为一体,前台顶部有砖木卷棚顶式重檐抱厦,后台为砖木重檐三层歇山式,灰瓦覆顶。从东边方向仔细看去,上部合院建筑为三层三间重檐筒瓦砖木悬山歇架硬檐悬山顶,它顶上像是三座楼;下部为宽阔的三层重檐宫殿。按明代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方向仔细看去,上部建筑是单檐筒瓦歇山砖木卷架的硬歇棚顶,像是一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三层重檐高台。这样说它就是一座由三层重檐殿楼和三个单檐歇山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中式合院建筑,木构斗拱较雄大,是明代建筑特有的风格。水镜台是山西明清时期非常具有特色跟代表性的一座典型戏台建筑物,在建筑形制上其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了各种建筑形制的优点。并且其壮大了实用性,体现了古代建筑工匠在建筑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的精神,也代表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水平与能力。双幢竖联式戏台建筑让戏台有了前后之分,在功能上更加具体,内容表达力更强,而在建筑物形制上,建筑设计明确,整体气势恢宏,雕饰华丽,是戏台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台口前凸式建筑是在双幢竖联式建筑基础上的逐步发展,第一个承重建筑形成亭榭式,整体形状呈一个平面形或方形,让其可以作为一个后台表演区;第二重就是建成二层殿堂式或者二层房屋式,这个面的整体面所呈现的形状是一个平面形或长方形,这个整体是让其作为表演后台区。台口面的前台宽度应该要比台口后台更窄,形成前凸式的形状。这种戏台可以突出戏曲演员的演唱功力,并且表演力更加突出,前后建筑有了更加明确的分工,体现出精巧灵动之美感,这成为戏台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这种类型的戏台建筑多与民间信仰力量相关联,所以在一些形制及装饰上还可以看到地区文化和特征,一些江南古戏台多以雕刻精湛著称,前方凸出的戏台建筑及内饰宛然一副江南水乡画。

三幢楼房并联的双耳房式的大戏台就是将原本位于戏台后部的三个戏房部分挪出来到台口两侧,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三幢并联耳房式戏台。这种结构的戏台建筑整体更加紧凑,功能更加丰富,给人视觉感受庞大且独特,戏台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合理的观剧环境。

明清戏台建筑的意义

明清金元时期戏台建筑已经是中国古代戏台装饰建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时至今日,我国明代境内戏台现存遗留建筑数量大约为87座,其中山西省境内戏台有46座。清代时期是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巅峰时期,在戏台建筑风格上充分突出了我国地方文化特点,呈现的多样化建筑形态不断发展。古代的戏台不仅仅只是把它作为历史文物遗留下来,更重要的它还是文化艺术内涵,延续表现出的也是一方水土及自然民俗风情。“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而文物则是历史的验证和文化的载体”,古老的戏台建筑作为反映历史的“见证者”,镌刻着一个时代印记。

明清时代的戏台建筑客观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在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祭祀天神的保护上,同时戏曲与戏台相互融合促进的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去了精神世界的满足。

作者单位: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猜你喜欢 戏台整体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科教新报(2022年24期)2022-07-08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现代苏州(2022年9期)2022-05-26戏曲从哪里来格言·校园版(2021年28期)2021-11-26传统戏曲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23观林家嘴村萝卜坯戏台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4期)2020-09-02关注整体化繁为简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9年8期)2019-08-29圆明园戏台考北京档案(2019年2期)2019-04-12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神州·下旬刊(2017年6期)2017-10-28杜潘芳格的诗(二首)台港文学选刊(2016年4期)2017-08-11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广西教育·D版(2016年9期)2016-10-10

炎黄地理2021年12期

炎黄地理的其它文章参合陂之战北魏胜利原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医疗贡献宋辽军事制度比较以微观史研究范式看晋商延安凤凰山红色建筑遗产之文化创意古建修缮中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